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

蓝色天际166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忽然身亡,虚岁才24岁,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史记和汉书都没有详细的纪录,比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写: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里写: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

但从其弟霍光的奏章:“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提及是“病死”(见《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说其死因和汉武帝有关,没有明证,但是他死前有件事:

漠北战后一年(元狩五年),因部下李敢击伤他的舅舅卫青,霍去病在不久后的一次打猎中,将李敢射杀。其父李广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征匈奴漠北时向汉武帝请求先锋之职以求军功,汉武帝熬不过李广就口头上答应私底下偷偷给卫青密信让卫青不要让李广打先锋,因此被安排到东路支援。李广之后在沙漠中迷路延误战机导致单于逃走受到卫青责问,李广由于不愿意受军法调查因此自杀;李敢认为是卫青挟怨报复自己的父亲动手击伤了卫青。卫青出于对李广的同情,对这件事情没有追究,但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够原谅下属冒犯舅舅,不久后在甘泉宫射猎时借机将其射杀。汉武帝事后用“李敢被鹿撞死”了结此事

(“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没过多久),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结果霍去病在射杀李敢一年后,就患了不明疾病因而死去,也挺蹊跷的


诸神的黄昏研究会


关于霍去病在二十多岁就离开人间,个人认为跟汉武帝没有半毛钱关系。对于题主汉武帝觉得霍去病功高盖主,感受到霍家军威胁而杀死霍去病猜测明显不实际。


第一:大多数人都低估了汉武帝的格局,对战胜匈奴的强烈意愿。对卫青这位七次征讨匈奴,未曾一败的大将军,一封在封,更是因为卫青奇袭龙城带来河朔大捷,武帝他直接改元元朔,来纪念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捷。更何况霍去病这位封狼居胥的存在,更没理由来杀害。


第二:霍去病的作为不够引起武帝杀心。你们想想汉武帝何许人也,多疑,寡恩,残暴,专制。你看霍去病不养门客的。为什么不养?因为霍去病还记得田蚡窦婴怎么死的。他也知道自己这一身的功绩,没武帝的成就,是不能达到的。要是武帝想杀一个人,真的不需要太多理由,也没多大难度。赫赫功劳的人被他一言不合杀全家的又不是没有。如果他要杀霍去病,在霍去病为舅舅卫青杀了李敢一事在法度严明的武帝时期,足以让霍去病名正言顺的被贬甚至入狱。


至于为什么霍去病的死被草草带过,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正常死亡。老死、病死都是正常死亡。如果像项羽一样死得悲壮,像韩信一样死得令人叹惋,我相信司马迁也会在史记上如实记载。

霍去病的早逝,是武帝的遗憾,是大汉的遗憾,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遗憾。


奇文笑谭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是英年早逝的霍去病留下的千古名言。十七岁封冠军侯、十九岁为将军、二十一岁加官大司马。在多数人看来,此刻的霍去病正是仕途坦荡,前途无量大有可为之时。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甚至连卫青的门客也纷纷转投霍去病。

可偏偏就在其战功赫赫,贵为皇帝身边红人的时候,却突然传出了死讯。年仅二十三岁的霍去病,于公元前117年逝世。世人除了对其扼腕叹息之余,对其死因却充满了怀疑。

这样的怀疑,缘于正史上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并没给出一个完整而具体的答案,以至于各种猜测其死因的说法甚嚣尘上,以图找出一种贴合事实的合理解释。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与之同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只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卒”字。虽说“卒”同“猝”,可到底怎么死的?硬是没说。是司马迁不知道内情不敢乱写,还是得知了什么内幕而有所顾虑?没人知道。

倒是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补记上说了个大概,霍去病是病死的,但也只是借霍去病弟弟霍光之嘴说出,“光未死时上书曰: 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究竟得了什么病,还是没松口。

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有关,只是猜测其死因的众多说法之一

后世猜测霍去病死因的说法主要有五个。它们分别是,一、功高震主,为汉武帝所杀;二、饮食不慎,感染瘟疫;三、因射杀李敢一事忧郁而终;四、诈死隐居;五、患病。

霍去病之死是否与汉武帝有关?这要从几方面来看。所谓的“功高震主”,一是要手握兵权拥兵自重;二是能威胁皇权;若要将其诛之,还得看是否仍有利用价值。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南宋岳飞,若真的直捣黄龙,迎回钦、徽二帝,触动最大的却是南宋皇帝赵构。因此,十二道金牌恰是当时皇帝焦虑程度的真实反映。

又如平定西藏乱事,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年羹尧,虽立下赫赫战功,但手握重兵,且周边能威胁大清江山社稷的危险业已解除,对雍正皇帝而言,其可利用的价值也基本耗尽,最缺的,反而是治理地方协助管理国家事务的能手。

反观霍去病,虽立下赫赫战功也手握兵权,但汉武帝手上还有一个卫青。撇开双方的亲属关系,汉武帝在当时情形下,匈奴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正作战争准备,并派霍去病率军歼灭匈奴主力。

霍去病的去世是在准备战争阶段,适逢汉武帝急于用人之时,而霍去病也一直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因此,既无拥兵自重,也无威胁皇权,更当用人之际,汉武帝并无害死霍去病的理由。因此,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无关。


霍去病之死的其他说法

饮食不慎,感染瘟疫

据《汉书·本纪》记载,“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这个说法应以上述记载进行推断而来。说的是霍去病的部队出征时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夺敌方粮食。

首先,在众多的史书当中,从未见霍去病所率大军的将领死于瘟疫,或士兵大面积感染的相关记载;其次,霍去病去世时,并非身处大漠与匈奴对战;最后,霍去病作为大将军,后勤及安全保障必然受到加倍重视和保护,连普通士兵都未见感染,就别说是身居高位的霍去病了。因此,这说法也不成立。

因射杀李敢一事忧郁而终

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李敢在漠北大战后获封关内侯。此后,李敢为报父仇将卫青击伤,而卫青也一直隐忍。后来,被霍去病知道这事后,在汉武帝组织的狩猎活动中借机将李敢射杀。

霍去病射杀李敢是有意为之,代舅舅出头,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所作的举动,应是经过深思熟虑找准机会才下手。若说霍去病在射杀李敢后,会因此事忧郁而终,显然只是牵强附会之说。



诈死隐居

贵为朝廷重臣的霍去病要诈死隐居,这种可能几乎为零。首先,要躲过汉武帝的众多耳目;其次,隐居是要隔绝与外部所有联系,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最后,能说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又怎会做出临阵脱逃隐居之事。

患病

患病之说是最有可能,也最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司马迁只记载“卒”,也可能确有难言之隐。汉朝时,医疗水平并不高,在现代医学看起来只是稀松平常的普通病症,在当时可是会掉性命的。

另外,当时对于某些未知的疾病也没有一个认知,若记载死于“怪病”一类的,反而会有损其名。还有一个观点是,既然“卒”与“猝”同,那么霍去病或是猝死的,毕竟他的儿子霍嬗,也是年纪轻轻就猝死了。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关于霍去病的去世说法,最大的莫过于得病而死的。有人说得对是肺结核,这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绝症了。

至于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咱们可以先了解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宠爱,从霍去病的名字查询资料可以发现,这个名字是由汉武帝亲自取的,霍去病的母亲有一次抱着他去宫里看望自己的妹妹卫皇后,霍去病当时还是婴儿,见到生人大哭了起来。汉武帝对他宠爱有加,担心生病,便取名霍去病。

也有其他人猜疑是被他人杀,凭着汉武帝当时对霍去病的宠爱,估计没有人敢动他,因为在当时霍去病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汉武帝都是帮他隐瞒,这足已说明当时霍去病的地位之高和汉武帝对他的认可,只可惜英年早逝,实属惋惜。西汉名将,军事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霍去病当时的身份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他善骑射。病逝是,年仅24岁。汉武帝亲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





灥靐飍羴麤龘


霍去病的死有两种的可能。

第一种跟汉武帝有关系。

在一次狩猎的时候,霍去病因为李广之子李敢对大将军卫青无礼,遭到霍去病的猎杀,这件事令汉武帝非常生气,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爱惜霍去病的军事才能,传令下去说李敢是被鹿角挑死的。霍去病也是汉武帝看着长大的,也难免有很多私心。等汉武帝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决定除掉霍去病。第一,霍去病已经长大了,变得难以控制,可以为了卫青杀掉另一个有功的将军。如果某一天汉武帝和卫青有冲突,霍去病是否会维护皇权,一代雄主刘彻,没有十足的把握,对于至高无上的皇位来说,哪怕一点点的威胁,都会被清除,汉武帝,思来想去,做出艰难的决定,毒杀霍去病。

第二种可能是瘟疫说。

在和匈奴作战的时候,霍去病异常勇敢,采用的是闪电战术,物资全靠战争俘获,以战养战的思想的确很超前。匈奴人不断退却,为了减缓霍去病的攻击速度,会故意留些牛羊,但这些牛羊多是生病的,霍去病吃了染病的肉,或者喝了染病的水,在体内过了潜伏期,开始发病,而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一代名将霍去病病亡。

现在还是谜团,并没有定论。我们更要记住的是他”封狼居胥“的功勋。

我是曹城少年,愿你顺心康健。


曹城少年


只能说有这种可能性,但是真相已经埋没在浩瀚历史中,我还是更相信《史记》的记载,就是病死。司马迁的一个耿直的史学家,他对霍去病的死寥寥数笔:“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一代名将,封狼居胥,就这么寥寥数笔,很多人会怀疑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看看司马迁写卫青的死:“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更简单;写霍光:“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薨...”;写耿秉之死:“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因为是正常死亡,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所以司马迁也没有过多叙述,这也是史记的笔法风格。

题主说汉武帝担心霍去病功高盖主,暗地解决了霍去病,我觉得不太可能。虽然说汉武帝是一个多疑,甚至残暴,专制的君主,但是杀了霍去病等于自毁长城,汉武帝向来坚决对抗匈奴,不会这么做;汉武帝真的想杀一个人,不用这么偷偷摸摸,看看窦婴、主父偃的下场,他对付自己舅舅田蚡的手段,甚至最后杀钩弋夫人,可见汉武帝刘彻是一个狠角色,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什么人都可以杀。包括张汤,一代酷吏,给他干了那么多事,最后被逼自杀。

还有一件事情,李广的儿子李敢得知卫青对其父李广之死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便打伤卫青。卫青没有声张此事,但霍去病得知后,却在甘泉宫狩猎上暗箭将李敢射杀。如果汉武帝要杀霍去病,利用这件事情就可以名正言顺解决霍去病了。可是汉武帝却包庇霍去病的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由此可见,汉武帝并没有杀死霍去病的想法和动机。

综上所述,我觉得霍去病就是由于长期征战,身体出问题了。而且他的名字去病,可能是小时候身体就不好,父母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西域大漠,条件恶劣,长期出征,身体出问题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我觉得,并不是汉武帝杀死霍去病。

最后用王维的诗缅怀这一代少年英豪。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顾空城


1、被刘彻暗害的。 史记: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馀,去病死。

汉书:票骑将军去病怨敢伤青,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为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

我想,这个“上为讳”说明将军当时功高镇主,已经无法再封赏了,只好置大司马位置与卫青共事。他太好胜,如果再打胜仗恐怕只好把江山让给他了。当年韩信就是因为功高镇主,以至刘邦不得不除掉他才心安。本来骠骑将军的军权、智慧和锐气就很不得了,偏偏他终于克制不住自己射杀了李敢,很可能使汉武帝如“芒刺在背”,汉武帝是个猜疑心很重的人,我认为:那种猜测霍少是被汉武帝偷偷害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自古以来,功劳最大的臣子往往下场都很可悲。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匈奴气数已尽,霍去病和卫青已经是官位的顶级,汉武帝已不能再封赏他们了。至于霍少死后的殊荣,是因为汉武帝的确喜欢他,喜欢却并不代表不杀,他也许哭得是:“去病啊,你是我心上的孩子,可是你为什么要这么优秀呢?朕,不得不杀之啊……”

2、瘟疫说 在漠北中喝了被病牲畜污染的水源,感染上瘟疫而死。 以霍少的身体素质,为什么手下那么多将士都没感染,怎么就他染上了呢?不得不让人怀疑,病的潜伏期有两三年那么久? 如果霍少是死于瘟疫,那种传染病会不传给他的家人和他身边的人?不是连皇帝也和他一起喝酒,打猎吗?皇帝怎么没被传染?

3、操劳过度说 4年有3年在打仗(风格一路狂奔,夺取匈奴人的粮食为己用,那野蛮人还吃生肉的,从小在长安长大的霍大少哪有那么厉害的肠胃), 活活是被汉武帝累死的。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史书上记载霍去病是瘟疫而死,但是当时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瘟疫,霍去病的瘟疫是个例,这让后世人有了各种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霍去病的死应该和汉武帝没关系,霍去病是汉武帝一手调教出来的利刃,目的就是让他攻打匈奴,霍去病死的时候,匈奴还没有完全清除,汉武帝还需要霍去病打仗,要不然也没有后来李凌投降匈奴的事了。

霍去病的死应该是属于朝廷内部的斗争,要知道霍去病是一个性格比较明显的人,有时候睚眦必报,当时飞将军李广的儿子关内候李敢因为李广自杀的事情,迁怒卫青,并打伤了卫青,卫青很大度,并没有处置李敢,霍去病得知舅舅被打,趁围猎之时偷袭李敢,并射杀李敢,这件事最后定性为李敢被鹿角所伤,意外死亡。从中可以看出汉武帝包庇霍去病。然而,朝廷中和霍氏集团有矛盾的人还是有的,大家害怕霍掌权后,会清算他们,为了自保还是提前下手,毕竟霍没有他舅舅卫青大度。

还有一种原因,是霍去病性格太强,有病不治,就和《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蔡桓公一样,讳疾忌医。同样湘军猛将李臣典也是有病不治,自视身体强壮,还纵欲过度,29岁就去世了。


饕餮中国


有关于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有很多种说法,历史上普遍的说法,霍去病是因为当时的匈奴人将病死的尸体丢进河中,污染了喝水,路过的霍去病大军饮用了河中水得了瘟疫而死,但是后来人们开始根据一些种种反常的线索,来揭开霍去病真正的死因。

瘟疫说

有关书籍当中记载,霍去病当年驱逐匈奴回来,感染了瘟疫,死在了长安,包括汉书史记当中也是这么记载的,要知道当时霍去病可是冠军侯,骠骑将军,这爵位可是堪比其舅舅的爵位。但是当初和霍去病一起饮用河中污染的水包括了他的大军,为何唯有霍去病得了病?

阴谋论

更为有意思的是,其舅舅卫青的一众麾下竟然大多说慕名而来,投入了霍去病的麾下。

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在秦汉时期,有权势的人,都喜欢拉拢一些门客,卫青好不容易拉拢了一些门口,却纷纷投入了霍去病的门下,哪怕是舅舅又如何?在古代,权势这东西,可以让人迷惑心智,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哪怕是兄弟父子,都会刀兵相向更不用说舅舅外甥了,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一直看不惯霍去病的舅母,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

刺杀说

有人说,霍去病是被政敌所刺杀,盘点当时在汉朝与霍去病不对头的,唯有李家和可能存在的卫青势力,霍去病被刺杀也有可能,当然这些我们也不多说了,既然霍去病死了,那汉武帝自然脱不了关系,最起码汉武帝知道霍去病真正死因,无论霍去病是死于哪个家族的手,既然死了,作为帝王的,决然不会出头,毕竟此一时彼一时。


北派说书人


对于霍去病的死亡众说纷纭,主要说法三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霍去病是正常病死的,病死的原因是在打仗的时候沾染上了瘟疫。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汉武帝令人除掉了霍去病,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稳定,打压卫青家族在朝廷中的强大实力。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卫青家族势力下的手,因为在汉武帝的扶持下,再加上霍去病的战功卓著,霍去病已经渐渐取代了卫青在军中的地位,纵然卫青心胸宽广能够容忍,但是卫青家族的人肯定不会放过他的人,特别是卫青家族背后有着平阳公主和太子皇后的势力,他们绝不会容忍卫青的军权被剥夺、卫家的势力被打压,从而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第一种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

1、所有的史书中从未见霍去病身体有何不适的记载,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他在《史记》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写霍去病之死,却详细记载了汉武帝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的全过程。以其写史的态度,这只能解释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说官方有意隐瞒或者封锁了消息。至于病死之说,只怕司马迁本人也是不相信的,所以才没有将这种说法写在《史记》中。

2、霍去病十七岁就纵横沙场,身体素质非常过硬,20多岁正是身体最健壮的时候,而且他死亡的日期距离最后一次征战沙场已经过去了两年,是什么样的瘟疫可以潜伏两年才致人于死地?

3、如果是在长安爆发的瘟疫,那绝对不可能只有霍去病一个人感染上,同时期史书中没有任何关于长安附近爆发瘟疫或者发生重大亡人事件疾病的记载。

第二种说法更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1、汉武帝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扶持了一个可以同卫青家族相抗衡的军中战神,怎么会令人除掉霍去病让卫青家族势力一家独大呢?

2、当时匈奴势力还是非常强大,霍去病是大汉王朝最擅长长途奔袭骑兵作战的军神,大战在即汉武帝怎么会自毁长城?

3、有人认为霍去病不愿意当做制衡卫青势力的棋子,反而不断讨好卫青家族,让汉武帝觉得卫青霍去病二人结盟对抗自己,所以忍痛动了杀心。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但经不起推敲,汉武帝为什么不杀掉威胁更大的卫青保留霍去病呢?退一万步说汉武帝就是要杀掉霍去病,当霍去病当着众人的面杀掉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李敢的时候,按照法度为了安抚人心,汉武帝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名正言顺杀掉霍去病,然而汉武帝救了霍去病。

第三种说法高估了卫家的势力,低估了汉武帝对朝堂的控制力,理由如下:

1.后来的江充害的卫家家破人亡,最后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太子和皇后,太子刘据在没有退路的情况造反才杀掉江充,一个小小的江充都要太子造反才能杀掉,名震天下掌握大军的大汉帝国的战神岂是江充之鼠辈可以比的?

2.如果霍去病真的是被人害死,以汉武帝为人就算没有证据也会在长安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的,但是在霍去病去世后长安城很安静,并没有异常发生。

3.后来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为汉武帝任命为辅政大臣权倾朝野,霍光后来还立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如果霍去病真的是被卫家害死的,霍光怎么会拥立刘据的孙子为皇帝?

所以以上三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那么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翻阅史书仔细推敲,笔者认为霍去病是死于错综复杂政治环境的逼迫、性格孤僻心高气傲的人生缺陷、年轻气盛冲动的结果、无法抗争甘愿放弃的人生悲剧,所以在经过长达两年的痛苦煎熬中,一代战神霍去病郁郁而终。具体理由如下:

一、霍去病是死于错综复杂政治环境的逼迫。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也是卫青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把他培养成人,教会他打仗,从霍去病作为私生子的角度来说他心中把卫青当做父亲一般对待。后来卫青把霍去病介绍给了汉武帝,汉武帝非常喜欢霍去病的性格和军事能力,但是后来汉武帝逐渐把霍去病当做制衡卫青家族的棋子。一面是培养自己长大如同父亲一般的舅舅,一面是破格提拔自己天威不可测的皇帝,这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该如何办?他两面都不愿意得罪,最后却把两面都得罪了,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和指责让他痛苦不堪。

二、霍去病是死于性格孤僻心高气傲的人生缺陷。

他这样性格的人注定是不会有什么朋友的,他的手下又大多是匈奴降将,跟着他只是为了功名利禄,不可能有什么感情。而漠北大战之后,卫氏集团跟霍去病的矛盾也激化了,几乎没有亲情可言。这样一个缺乏情感、孤独的人,又心高气傲不愿意示弱于人,只能折磨自己,纵情声色犬马拼命放纵折磨自己。

三、霍去病是死于年轻气盛冲动的结果。

霍去病是一个重情的人,漠北之战后,由于汉武帝刻意地尊霍抑卫,卫氏集团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对霍去病也疏远了许多,这让霍去病感觉到了亲情的缺失。他急于同卫家搞好关系,此时有人暗中挑拨他就不计后果在朝堂上挑头请立三皇子为王,从而铸下大错。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武将干预皇帝家事,霍去病作为汉武帝亲自培养出来的,他却公然带头站在太子一边,给汉武帝带来的震怒可想而知。霍去病在事后必然后发现自己已经酿成大错,更加自暴自弃只求一死。

四、霍去病是死于无法抗争甘愿放弃的人生悲剧。

漠北之战后,李广自杀,李氏族人都认为是卫青从中捣鬼,是以大多心有不忿。李敢怒而击伤卫青,但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起来。后来霍去病在极度痛苦煎熬中决定为舅舅做最后一件事,霍去病故意当着所有人面在皇宫中公然射杀了李敢,求死之心暴漏无疑。虽然汉武帝没有杀他,但是他的心已经死了,永远救不活一个一心求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