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的響堂山石窟藝術博物館,現存大小石窟7座,對隋唐以後佛教造像藝術的漢化進程具有深遠的影響。

本期《動聽河北》帶您探尋這裡的歷史文化,重拾皇朝遺夢。

東魏武定五年正月。高歡病逝,時年五十二歲。《資治通鑑》上寫道,高歡“虛葬於漳水之西,潛鑿鼓山石窟天宮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鼓山石窟便是現在的響堂石窟,在大佛的後部仍然可以看到那個所謂埋葬英雄高歡的洞穴。

館內瑰寶

2017年區委區政府為更好的對南響堂石窟進行文物保護、開發和利用,專門成立和新建了文保機構:響堂山石窟藝術博物館。館區共有四個展廳,目前以實物為主開放的主要是一、二展廳。

「992 | 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一是皇朝遺夢響堂山石窟館藏石刻文物陳列。該板塊重點展示響堂山石窟館藏的佛、菩薩、弟子等頭像。展出文物約51件。

雖然此館中展出的佛造像和部件殘缺不全,但這些殘缺的文物,依然流淌著藝術的魅力,展示出古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技藝。這些技藝代表當時最高的技術水平,再加上太行山的石灰岩,以及精細的雕刻,使得造像特別美。這些文物從千年走來,他們又走向萬代,留給人類的是無窮的探究和由衷地讚歎。

「992 | 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民國之後,這些石窟曾遭遇很大的盜鑿,當年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目前流失到海外的造像就有200多件。幸好還留存下來了一些,博物館建立以後,留下來的造像全部被陳列出來。

二是常樂未央——北響堂常樂寺出土的佛教造像陳列。該板塊主要以北響堂常樂寺出土的唐代紅砂石造像為主,展出文物約130件。

「992 | 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北響堂山下的常樂寺,舊有“河溯第一古剎”之稱,多次被毀壞,又多次被重修,從1947年被焚燬,遺址維持到現在。1960年和1979年,分別在常樂寺遺址的東北處和西北處分別出土了300餘件和140餘件石造像。其中,1979年出土的一憨態可掬的羅漢頭像被邯鄲市譽為“邯鄲微笑”。也稱為“峰峰微笑”。

「992 | 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最精美的石窟

南響堂石窟的開鑿稍晚於北響堂石窟,主體工程完成於北齊,現存石窟7座,依次為華嚴洞、般若洞、空洞、阿彌陀佛洞、釋迦洞、力士洞、千佛洞。大小造像3700餘尊,距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992 | 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其中第七窟千佛洞保存最為完整精美,由於窟中共刻1000多尊小佛,所以得名千佛洞。窟頂的飛天藻井在全國各大石窟中也是十分罕見的,正中雕大蓮花,四周以蓮花寶珠為中心,兩兩相對、盤旋廢物的八身伎樂飛天,一個個體態輕盈,線條流暢。

「992 | 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疫情過後,歡迎大家來此瞭解厚重的歷史,和絕美的藝術寶藏。

喜歡本期內容的話,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咱們的家鄉河北有多美!讓更多人瞭解河北故事!同時,歡迎留言哦~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河北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聯合策劃推出《動聽河北》欄目,每天下午14:30鎖定收聽FM992,讓您足不出戶雲遊河北千山萬水,聆聽家鄉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明、如畫的美景。

「992 | 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992 | 動聽河北」不輸敦煌石窟的它,讓魯迅偏愛,背後承載著皇朝遺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