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會議主持詞,其實就這麼簡單

來源 :山羊鬍的公文課堂

  會議主持詞是主持人主持會議時使用的帶有指揮性、引導性的講話。並不是什麼會議都需要主持詞,主持詞一般用於大型會議或正規的會議。由於主持詞地位附屬、篇幅短小,往往不像領導講話一樣受到起草者的重視,因此主持詞中精品之作往往不多見。但主持詞對於一個會議來說,同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講話文件,主持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會議的效果。

主持詞的特點

  主持詞就是主持人主持會議時使用的帶有指揮性、引導性的公文文種。會議主持人就像一個音樂指揮,控制著會議的進程;就像一個報幕員,告訴與會者會議的每一個議程;就像一個導遊,告訴遊客每一個景點的具體內容。但它又不完全是一個音樂指揮、報幕員和導遊,它還要根據會議的安排,對有關內容和事項做出說明,對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強調,對領導講話做出簡明扼要的評價,並對會後如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提出要求、佈置任務。會議主持者這種特有的角色,決定了會議主持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01

附屬的地位

  主持詞是會議的“附件”,是為會議的“主件”——領導講話和其他重要文件服務的。其附屬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從形式上看,主持詞的結構是由會議議程所決定的,必須嚴格按照會議議程佈局謀篇,不能“另起爐灶”;從內容上看,主持詞的內容是由會議的內容所決定的,不能脫離會議內容“自由發揮”。主持詞的附屬性地位,決定了它只能是襯托“紅花”的“綠葉”,不能喧賓奪主。因此,在撰寫主持詞的過程中,從結構到內容乃至遣詞造句、語言風格、講話口氣等,都要服從並服務於整個會議,與會議相協調,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使主持詞符合主持人的身份。

02

短小的篇幅

  主持詞的附屬性地位,決定了主持詞的篇幅一般不宜過長,要短小精悍,“立片言以居要”。既不能洋洋灑灑,也不能面面俱到,要提綱挈領,點到為止即可。否則,篇幅過長,重複會議“主件”的內容,不但給人以“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之感,還有主次不分、水大漫橋之嫌。

03

平實的語言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是文藝作品的語言風格,這種風格不適宜會議主持詞這種公文文種。與嚴肅的會議氣氛相適應,會議主持詞的語言也應該是平實、莊重、簡明、確切。要開門見山,直揭主題,貴在直筆,少有修飾和曲筆。說明什麼,強調什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什麼要求、建議和意見,都要一清二楚,一目瞭然,切忌含糊其辭,模稜兩可。

04

啞鈴型的結構

  從公文的外部結構形式來看,一般都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棗核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鳳頭—豬肚—豹尾”型結構,主體部分在中間,這是整篇文章的重中之重。而會議主持詞的外部結構則與其他公文文種正好相反,屬於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結構,主體在開頭的會議背景介紹和結尾的會議總結任務佈置兩部分,中間部分分量較輕,就是單純地介紹一下會議議程,只要過渡自然也就可以了。因此,會議主持詞的撰寫,重點在開頭和結尾。

05

獨立的內在邏輯

  就內容而言,會議主持詞的開頭、中間和結尾三個部分,均可獨立成篇,自成體系,每一部分無需藉助別的部分而獨立存在。這就是它的相對獨立性,也是它與其他公文文種的一個明顯區別。其他公文的三個部分之間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獨立成篇。正是由於會議主持詞的這種內容上的相對獨立性,就要求主持詞的每一個小部分,特別是首、尾兩個部分,要力求寫的有頭有尾,做到“小而全”,自成一體。

主持詞寫作策略與技巧

01

開頭部分

  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會議召開的背景、會議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以說明會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宣佈開會開始。

  ②說明會議意義。是經哪一級組織或哪一級領導提議、批准、同意、決定召開的,以強調會議的規格以及上級組織、上級領導對會議的重視程度。

  ③介紹參與人員。在主席臺就座的領導和與會人員的構成、人數,以說明會議的規模。

  ④介紹會議背景。明確會議的主要任務和目的,這是開頭部分的“重頭戲”,也是整篇文章的關鍵所在。介紹背景要簡單明瞭,“這次會議是在……情況(形勢)下召開的”,寥寥數語即可。因為,介紹背景的目的在於引出會議的主要任務來。會議的主要任務要稍微寫得詳盡、全面、具體一些,但也不能長篇大論,要掌握這樣兩個原則:一是站位要高,要有針對性,以體現出會議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二是任務的交代要全面而不瑣碎,具體中又有高度概括。

  ⑤介紹會議內容。為了使與會者對整個會議有一個全面、總體的瞭解,在會議的具體議程進行之前,主持人應首先將會議內容逐一介紹一下。如果會議時間較長,可以半天半天地介紹:“今天上午的會議有幾項內容”,“今天下午的會議有幾項內容”,“明天上午的會議有幾項內容”。如果會議時間較短,可以將會議的所有內容一次介紹完畢。然後,會議進入具體議程,主持詞的寫作也隨之進入了中間部分。

02

中間部分

  在這一部分,主持人的作用就是扮演一個報幕員的角色,用最簡練的語言,按照會議的安排,順次介紹會議的每項議程,大都是“下面,請……發言,大家歡迎”。“請……發言,請……做準備”,“下一個議程是……”之類的話。有時在一個相對獨立或比較重要的內容進行完了之後,特別是領導的重要講話之後,主持人要做一簡短的、恰如其分的評價,以加深印象,引起重視。如果會議不是半天結束,在上一個半天結束之後,應對下一個半天的會議議程做一簡單介紹 (上午的會議到此結束,下午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如果下一個半天的內容是分組討論或外出參觀,要將分組情況、討論地點、討論內容、具體要求以及參觀的一系列注意事項:參觀地點、行車路線、乘坐車輛、出發時間、返回時間等向與會者交代清楚,以便於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可以看出,會議主持詞中間部分的寫作是較為簡單的,只要過渡自然、順暢,能夠將整個會議聯為一體即可。不然的話,過渡生硬,整個會議就給人一種很零碎、很分散的感覺,缺乏連續性。

03

結尾結分

  這一部分主要是對整個會議做總結,並對如何落實會議精神提出要求,做出部署。

  ①宣佈會議即將結束。大都是“同志們,為期幾天的會議(馬上)就要結束了”之類的話。

  ②對會議做簡要的評價(大都是肯定性的)。一般都是“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很成功,達到了預期目的”之類的話。

  ③從整體上對會議進行概括總結,旨在說明這次會議所取得的成果:解決了什麼問題,明確了什麼方向,提出了什麼思想(思路、措施)等。總結概括要有高度,要準確精練,恰如其分,它是對會議主要內容的一種提煉,對會議精神實質的一種昇華。總結會議,但不是對會議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突出重點;概括會議,但不是對會議內容的泛泛而談,而是提升會議的主旨。這樣,就使與會者對整個會議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有一個更為清晰的瞭解和把握,起到“一劍穿心”的作用。

  ④就如何落實會議精神提出要求。每次會議都有其特定的目的,為達到這個目的,會後,都有一個如何落實會議精神的問題。因此,這不但是結尾部分的重點,也是整個主持詞的重點。寫好這一部分,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語言要簡潔明瞭,一是一,二是二,不繞彎子,不做解釋說明;第二、要求要明確、具體,既不能含糊其辭,更不能商商量量,要體現出會議要求的嚴肅性、強制性、權威性;第三、佈置任務要全面,不能“丟項”,否則,會議的目的就不能全部實現;第四、要視會議的性質和內容選取寫作方式,提要求有“命令式”、“希望式”、“號召式”,有時還可多種方式混用,要根據會議的性質和內容,選擇最恰當的寫作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