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新泰 — 千年古鎮樓德

樓德,是新泰西部的一個鄉鎮。西接寧陽,東連新泰市禹村鎮、宮裡鎮,南鄰濟寧之泗水,北與岱嶽、天寶鎮對望。樓德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濃縮出屬於新泰西部的特色印象。

一位賢者

高柴,高氏先祖之一、柴氏先祖。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當中從政時間最長的一個。身高不滿五尺,憨直忠厚,師從孔子後以其思想管理民眾,深受愛戴。高柴是樓德柴城人,據傳以其名而定柴汶河之名。漢代設柴縣。

家鄉新泰 — 千年古鎮樓德


高柴去後葬於今臨沂市蘭陵縣(蒼山)蘭陵故城東北5公里的劉堡子村。歷代統治者對高柴多有追封,東漢永帝十五年(72年),祭祀之。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封為“共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改封為“共城侯”;宋度宗鹹諄三年,以“共城侯”從祀孔子。當年的柴城現已分為三村:西柴城、前柴城、後柴城。

新泰民間俗語中的“柴”,據有關學者考證,亦因高柴。柴在方言俗語中形容人形容辦事力度大、影響力強,為褒義。

樓師大

樓師大,在新泰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記憶稱謂,指的是曾位於樓德的新泰師範。上世紀無數新泰學子在此處學習,又從此處奔赴教育及相關行業崗位,因位於樓德,故而校友多稱其為“樓師大”。

家鄉新泰 — 千年古鎮樓德


“樓師大”畢業是數代新泰人永遠無法忘懷的。新泰師範前身為山東省立泰寧師範,始建於1951年8月,1952年建徂陽縣,改名為山東省徂陽師範,直屬山東省教育廳管轄。1956年撤徂陽縣,樓德劃歸新泰縣,改稱新泰師範。

三府衙門

現在的樓德鎮西村小學,是清代的通判衙門舊址,因通判是府官第三職(知府、同知、通判,正六品,高於知縣),故當地人稱之為“三府衙門”。據《泰安府志》及其它史料記載,從雍正十三年的徐德成第一任起到光緒二十三年任職的王官澄,共有十二位通判在樓德任職。

家鄉新泰 — 千年古鎮樓德


他們為官的情形大多不得而知了,但從老百姓的口碑相傳中,王官澄的印象較為深刻些,他清正廉潔、書畫兼備。那時,衙門內前排有七間瓦房,東三間是大堂,西三間是“會客室”。穿中堂而過,東邊有一個小院,是通判的住所,裡面有三間瓦房。院子以西是花園,假山奇石,青松翠竹,中間碎石鋪道。花園中心有一棵櫻桃樹,春夏交節,枝繁葉茂,碩碩紅果,見者皆為之唾涎。再往北還有六間瓦房,是衙役們居住和存放物品的地方。作為糧捕通判,王官澄除了做好夏秋兩季的賦稅、鹽款徵收任務外,主要職責就是處理民事案件。在衙門東牆外有一狹長的衚衕,老百姓稱之為“喊冤衚衕”(據考察應為現基督教堂東的衚衕,而非“車家衚衕”),若有告狀者,就在此高喊“小的冤枉啊……”,無論事情大小,他都立即升堂審案,秉公處理,該抽嘴巴就抽嘴巴,該打板子就打板子,該上報的立即上報,從不推諉扯皮,因此他在當地名聲很好,至今還流傳著一段官民互省的佳話!

使營菟裘

菟裘(tú qiú)國位於樓德, 《史記·秦本紀》中有記載,"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

佐大禹治水的伯益嬴氏後裔菟裘國,後以邑為氏稱菟裘氏。歷史上曾有典故“使營菟裘”用於比喻古代士大夫歸隱。最早載於“《春秋左傳正義》卷四《隱公·傳十一年》”後世文人多有引用演繹。

家鄉新泰 — 千年古鎮樓德


菟裘城遺址位於樓德西村西北部,柳溪河西岸,為新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前樓德建有寨牆,東寨門上砌有“菟裘遺址”四個大字的橫額石匾,現在寨牆石匾都無存,只有1993年新泰市政府立的“菟裘城遺址”文物保護單位石碑。

羊祜印記

羊祜,封南城侯,今天寶古城村為其封邑(梁父縣城),民間俗稱為“羊祜城”。在柴汶河南岸的樓德很多村莊的來歷都與羊祜城有關。

家鄉新泰 — 千年古鎮樓德


東營、西營二村西晉建村,相傳羊祜在此設有營盤,始名營裡。後分為東營、西營。1983年,西營後分為西營東村、西營西村。城前,西晉太康年間(280-290)建村,因位於羊祜城前而得名。1962年分為東城前、西城前二村。王莊,西晉太康年間建村,相傳此地為羊祜城之刑場,故而取名“亡莊”。后王氏遷入,以“王”代“亡”。1962年分為西王莊、東王莊而村。1983年時曾用名“汶龍、汶東”。

文章摘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