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斷親”現象愈演愈烈,老農總結為一個字,值得反思

農村有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閒了了,四代屙尿瓢”。其實話糙理不糙,當前農村中這種“斷親”的現象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

記得小時候最期待放寒假了,因為冬天地裡已經沒有農活,春節過後大人便會帶著小孩子們走親戚,和親戚家的孩子玩嗨了後,即便是大人到下午時已經回了自己家,小孩子也要在親戚家住上幾日,等到過幾天父母來接時,依然依依不捨。

農村“斷親”現象愈演愈烈,老農總結為一個字,值得反思

現在逢年過節大家也不像以前那樣來回走動,除非是有事情後才回來家中。以前玩的很好的表姐妹、表兄弟,現在看到後只有陌生,再也沒有以前在一起瘋玩的感覺。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農村“斷親”現象如此嚴重呢?所謂“斷親”,意思是說,具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在長久的交往中,逐步呈現出溝通交流頻率不斷下滑的現象,直至雙方中,有一方率先不往來後,親戚也就走向了末路,成了“路人”!“斷親”現象自古就有,俗話說“舊得不去,新的不來”,因此,老一輩親戚之間,二三輩之後,自然也就斷了往來!而近年來,農村興起的“斷親”風,卻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親戚還處於“一代”人之間,卻也斷了往來!

農村“斷親”現象愈演愈烈,老農總結為一個字,值得反思

村裡王大爺說,“之前沒感受到,那時家庭條件都差不多,走動也比較多!這幾年,有些親戚富裕了,也不願登窮親戚門了,對於自己來說,在堅持維繫了兩三年後,走親戚卻也感到不自在,有時被譏諷,有時看不上!這慢慢的也就斷了往來了!這兩年,已經有3門親戚都沒了往來。有些託詞說是都太忙了,慢慢的過年不走親了,平常也就不走動了!”其實,類似王大爺的現象,在農村也是比較普遍的,只是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斷親現象更多了而已。在以前大家都是種著一樣的地,賺著差不多的錢,可能今年這家地裡收成好點多賺了點錢,明年那家又好了點又多賺了點錢,但是總體算下來各家都差不多。

農村“斷親”現象愈演愈烈,老農總結為一個字,值得反思

在大家生活都差不多的時候,也就不存在競爭了,也沒有誰看不起誰。而現在因為社會的發展,賺錢的路子相對就多了,有的人腦子活路子多收益也就多了,當各家之間的收益出現差距的時候這關係也就不好處了。賺錢多的要是主動跟賺錢少的交往,別人可能會說這是為了顯擺自己,有炫富嫌疑;而賺錢少的要是主動跟賺錢多的交往,又有可能被認為是攀親附貴,巴結有錢人。這樣有錢的和沒錢的大家也都來往了,交往少了自然這親情也就越來越淡了。

再者以前每家的孩子都比較多,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也都比較濃,也都比較注重親情,而現在孩子少了,感情也沒以前豐富了,對親情的重視程度也不高,不在意親情聯繫也就少了,也會導致斷親的現象。

還有就是現在的生活節奏比較快,生活壓力比較大,不像以前在農村有農閒和農忙的時候,農忙的時候大家互相幫忙增進感情,農閒的時候又都會挨家串門聊天增進感情。現在大家都在為了生活奔波,要外出打工,一年才回來一兩次,當互相之間沒有聯繫的時候這種親情感情也就沒有那麼濃了,時間長了也就斷了。

農村“斷親”現象愈演愈烈,老農總結為一個字,值得反思

雖說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但是因為能力不同,大家賺錢也就不同,當出現貧富差距的時候互相之間的感情也就慢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當人們都為了生活去奔波的時候也就無暇顧及感情的方方面面了,所以老農將農村斷親現象歸結到”錢“字之上。

以前大家都說老外之間的感情比較淡,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親戚之間的感情也是越來越淡了。也希望斷親現象能引起農民的反思和重視,讓我們引以為傲的親情能再次回到我們身邊。關於“斷親”大家有什麼想法與建議?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