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老祖宗的規矩

01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 而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衣食住行用幾乎滲透到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02

自古以來,餐飲是最為常見的社交活動之一,宴飲禮儀源遠流長,從折柬相邀到導客入席,從斟酒上菜到辭別送客,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定講究,在眾多上古文獻和考古出土的畫像中,一人一案的宴飲場景,將老祖宗分餐制的飲食禮儀展現的淋漓盡致。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歷史的進化

03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戰亂頻繁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禮崩樂壞,入唐後,華夏文化又與胡族文化相互交融,高足傢俱流入中原,為了更舒適的用餐,人們開始圍桌進食,直至宋朝,食材和烹飪樣式的多元化以及饗宴、茶樓、酒肆等公共飲食空間的出現,最終促使了分餐制被“合餐制”所取代 。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04

同飲同食逐漸成為了一種情感連帶的象徵,這個自然帶有一種“平等”“分享”的傳統人情特色的飲食方式,讓吃飯從果腹演變成了一種人情交際,人們圍桌而坐,同盤而食,互敬互讓、其樂融融,極大滿足了人們豐富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近代的變革

05

隨著歷史的變革和推動,中國人的飲食風俗幾經移易,方桌逐漸被有“百靈臺”之稱的圓桌所代替,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這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氛圍正好契合了人們所追求的“團圓”之美,轉盤的便捷性更是加深了國人對中餐圓桌文化的執著與鍾情。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現代的提升

06

從衛生角度而言,傳統的合餐制的確存在細菌交叉感染的弊病,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雖與餐飲不直接相關,但人們對於健康飲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呼籲迴歸分餐制,迴歸不代表歷史倒流,取而代之的將是中餐圓桌文化的創新與提升。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07

圓桌上保持一定距離的分餐方式,不論是商務宴請還是家人團聚,都能讓人們在一個科學飲食、健康衛生的前提下,享受到平等、和諧、團聚的用餐氛圍。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引領圓桌分餐

08

鍾南山院士呼籲,家庭用餐也要使用公筷,其實使用公筷並不會影響圍餐氛圍。中國的圓桌文化是中國獨特的一種文化,將古人的分餐制融入其中,充分發揮公筷公勺的作用,即避免了交叉用餐,又保持了傳統圓桌文化其樂融融、互增感情的獨特魅力。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09

疫情後許多餐廳開始改變,作為中餐餐企代表山東凱瑞旗下許多品牌都在食材溯源、產品設計、分餐個吃、用餐使用超長分餐筷、大頭分餐勺及分餐食品夾等各個方面有了許多的創新,既保持了傳統中餐的儀式感,又避免了交叉用餐,把更科學的飲食服務、更健康衛生的美食帶給了廣大消費者。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分餐 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