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蝸居》還是《安家》,買不起房還真的只能怪這對夫妻倆自己

不管是《蝸居》還是《安家》,電視劇都描述了一對高學歷夫妻,在上海卻無法買到一套合適的房子。通過這樣的現實,來告訴我們一線城市外來人口的住房問題。

但是從真實的情況出發,不管是海清夫妻倆,還是宮蓓蓓夫妻倆,在上海一直買不起房,或者沒買到合適的房子,真的只能怪他們自己

十年前的《蝸居》


不管《蝸居》還是《安家》,買不起房還真的只能怪這對夫妻倆自己


蝸居里的海萍是一個在日企工作的普通白領,蘇淳是國企裡的技術員工。1998年,剛剛留在江州(其實就是上海)工作的時候,沒有家裡的援助也不想成為“啃老族”,他們買不起房是很正常的

四年後也就是2002年,妹妹海藻找到工作了開始自己租房,就從海萍租的房子裡搬走了。接著海萍懷孕了,也就是2003到2004年左右,有一次差點買房成功的經歷。

但是因為房東的無故反悔而沒能買下房子,但是上海的房子不可能只有一套啊,如果他們能不意氣用事,而是平靜下來去繼續看房,哪怕買下另一套不那麼稱心的房子,情況就不一樣了

看一下這個數據就知道了:在上海按照平均工資和平均房價,2002年最多可以買4.86平,2008年可以買2.85平,到2017年只能買1.65平。也就是工資增長的速度是遠遠低於房價增長速度的。

他們一直想湊到足夠的首付,所以當中蹉跎了一年又一年,浪費了可謂是無數個可以解決房子問題的機會。

合理利用槓桿解決住房問題,只要不是炒房,這是國家支持的,所以真的只能怪他們太沒有遠見。

最後只能買下了需要長途跋涉上班的房子,因為他們買下的二居室已經不屬於上海了。

十年後的《安家》


不管《蝸居》還是《安家》,買不起房還真的只能怪這對夫妻倆自己


顯然編劇在這部劇裡拔高了不僅僅是這對中年夫妻的學歷和社會地位,一起拔高的還有買房的眼光,這次夫妻倆都是博士畢業,宮蓓蓓是一個婦產科醫生,劉斯禮是一個工程師,他們在城市裡已經有了自己的房子,雖然是一個比較擁擠的一室戶。

因為學歷高、社會地位高,宮蓓蓓的要求也隨之增高。這次這對夫妻有著更高的追求,想置換房子,換一個更適宜居住的二居室。

宮蓓蓓的要求是,客廳和兩臥均要朝南的房型,學區房,交通好,一定要儲物間,還需要價格合適。正是應了謝亭豐的那句話:“鈔票嘛一咪咪,要求嘛多來西。”

除非是像《安家》裡的那些有錢人,可以滿足自己所有的購房需求,因為不差錢。其他在上海紮根的普通人,買房是不可能滿足所有要求的,買到合適的房子,一定是需要分清主次矛盾的。

宮蓓蓓夫妻倆最後無奈之下買的那個奇葩跑道房:沒有窗戶的房間,半夜上廁所要跑一個Z字型的跑道。即便特殊的要求讓他們接受了這套房子,那就不考慮以後換房的可能性嗎?

其實真心不如謝亭豐帶看的第一套房子。

社會永遠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這種社會矛盾也沒那麼容易解決。但是當這種矛盾到了個人身上,其實都有更合適的解決辦法,不能總是怨天尤人,抱怨社會的不公,外因不能忽視,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