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歲,又不想拿死工資,各位給點意見?

老孫說今


不知道現在的你成家了沒有,家裡的開支大不大,是不是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

如果是,那就不太建議你說走就走。

既然你不想拿死工資,那就在保證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做點副業。

既然不想拿死工資,那你就需要具備成長型思維(也就是說,保持終身學習的能力),因為成長型思維能讓你在面臨被裁員或者想離職的時候,還會發現自身的其他潛在價值。

既然你不想拿死工資,那你就想想自己除了會工作技能,還會不會其他的能力,或者憑藉自己的工作技能,能夠去到一個更好的工作單位。工資也會跟著上漲。

如果在你深度思考過後,發現自己,一直安於現狀。並沒有學習新技能,目前自身擁有的技能也不太拿得出手,那勸你,還是不要輕易離職。

趁著在家辦公的這段時間裡,好好挖掘自己的另外強項,並付出很多很多努力,把強項變成可以賺錢收益的技能,這樣你就可以想離職就離職了。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去做銷售,因為銷售入門的門檻很低,而且銷售的工資和你的業績掛鉤,只要你業績好,工資就高,也就不是死工資了。

銷售也分很多的,比如:房地產,保健品,美容院,健身房等等。

加油吧!!!


維尼小斯


小劉今年35歲,在銀行上班,過著早九晚五的小白領生活,工資不高不低,生活波瀾不驚。由於小夥子是畢業後由外地到大都市工作,聽說家裡條件也不是太好,因此當小劉付了首付,把離銀行不遠的一處公寓買下來的時候,大家差點被驚掉了下巴,於是大家都猜測小李是不是買彩票中了大獎,否則憑他那點死工資,怎麼可能呢!

謎底是被銀行櫃檯的業務員高小姐偶然間發現的。

那天高小姐下班和朋友一起去健身房,想找一個健身教練,順便減肥。當健身房的女老闆按高小姐的高要求把正在輔導富婆的私人教練介紹給高小姐的時候,高小姐才發現眼前這個高大俊朗、身材挺拔的私人教練正是銀行的同事小劉。原來小劉平時也喜歡健身,加之外形出色,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早已拿到了最高級別的教練證書,然後根據自己特點選擇了最有附加值的私人教練。一方面自己鍛鍊,順便為自己積累了不少優質客戶,還小賺了幾筆,一舉三得,難怪買房沒難度。

所以,如果題主35歲有份不高不低的工作,建議可以學習小劉的做法,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開拓自己的第二事業。喜歡飲食的可以開發自己的品牌食品;喜歡鍛鍊的可以走私人健身教練方向;而如果你對遊戲感興趣,開發小程序也是不錯的選擇……

很多事看起來很難,其實不難,就看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優點的眼睛。





職場諸葛2019


生活,總有那麼多岔路口要我們抉擇,巧,我也35歲,雖然不是死工資(銷售),但創造的價值絕大部分給了公司,也想自己找點事做,現在差不多成熟了!

當有想法的時候,現在的工作同時,就要為自己想的事鋪路(專業學習、積累人脈),一切就緒,尋找合作伙伴,分工合作,就可以開幹了!



月之影2貓哥


雞湯就不來了,先講講現實的。


我所在的部門,普通崗位不會招聘28歲以上的人,主管崗位不會招聘33歲以以上的人,經理崗位不會招聘35歲以上的人。


這說明什麼?就職場而言,35歲沒有達到經理及以上,對大部分人而言,意味著這個人的職業生涯不會有什麼大的發展了。


私營企業是這樣字的,國企事業單位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沒有哪家單位會喜歡培養的提拔35歲的基層員工。


有人會給你講雞湯,說看看任正非、柳傳志、肯德基的創始人。哪一個不是大器晚成,都會40歲以後去的非凡成就。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點。他們都不是靠打工獲得成就,他們是在職場、在單位混不下去,靠創業才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職場不會允許人大器晚成,而自己創業或者做副業卻沒有年齡的限制。


如果你在35歲達到了經理及以上的位置,覺得在職場上有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就,那就大膽的去追求。


如果你在35歲還是普通員工,但是不想去折騰創業,做副業什麼的,那麼找一家穩定的公司,踏踏實實做,也不至於過不下去。


萬一哪天打工實在是過不下去,自己出來做點事還成了呢。


人吶,隨時都具有無限可能,前提是自己願意折騰。



充職君


不要用年齡限制了自己,在我們國內就有很多大氣晚成的典型案例:

任正非43歲時才創立華為公司,拼了26年,才終於在2013年時超越了當時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

柳傳志40歲才創立聯想;

宗慶後42歲還在蹬三輪賣冰棍,44歲才創立娃哈哈。

所以,只要有激情,敢闖敢拼,保持積極的心態,年齡什麼的都不是問題。

如果不想拿死工資,兩點建議:

一、做銷售,大家都知道做銷售的人都不是奔著底薪去的,這就不是拿固定工資,而是拿業務提成。而且有的行業提成是做累加的,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在做銷售的過程中,還會積累很多人脈資源,這是無形的財富,說不定就會為你未來的發展提供莫大的幫助。二、創業,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專業技能,人脈資源,找一個項目來做也是不錯的。當然,創業不一定就是一定要搞一個多大的公司,可以做點小本生意,小本生意也是創業。像我們農村老家也有很多案例,有的剛開始就開了一個理髮店,做著做著就開始不斷擴大,增加化妝,美容美體,搞婚慶,慢慢地還不是就做大了。

相信自己,選擇好方向後就去幹,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鬧中取靜AA


中肯的建議是做個像樣的副業,這樣可以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增加額外的收入,前提是你要深耕你的專業領域。我們寫作營老大之前是在企業工作的,生活波瀾不驚;2016年開始堅持公開寫作,寫的文章被各大媒體轉播過,但真正做起來有比較豐厚的收入是在頭條這個平臺。從開通原創,到青雲文、到專欄、到簽約作者再到簽約MCN,一步一步走過來,現自媒體月保底收入在2萬以上。我們分析下35歲不想拿死工資的話可以做點什麼靠譜的事情。

35歲人生面臨狀況

1.以“穩”為主基調

35歲即便沒成家也有穩定伴侶了,多數人還有了小孩。此時的心態肯定是要求穩,畢竟上有老下有小折騰不起了。不是年輕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試錯可以失敗,這時候一旦一步走錯容易使家庭陷入困境。

2.招聘現狀

現在公務員,包括各大企業招人都不收35歲以上的,這確實是年齡歧視。35歲還不至於到了不好事情的地步,仍然有發展空間,招聘單位也知道這個道理。但當下他們是主場,有挑挑揀揀的權利,要的是最具潛力最富有活力的那批人,就是不招35歲以下的,誰也沒有辦法。

3.身體狀況

不得不說人到了35歲不光身體機能不如從前,學東西的速度也慢了下來,不服不行。年輕時候不管加班還是通宵打遊戲第二天還是精神煥發,但這個年齡誰還撐得住?恐怕也像網上流傳那個梗——保溫杯裡泡枸杞吧。

中年危機確實存在,但絕不是35歲

副業推薦

我不賣東西不打廣告,我只把我瞭解的講出來供參考。目前我最推薦的還是自媒體,因為這個自由度高,上限高,可操作性強。拿頭條舉例來講:


1.問答

悟空問答是頭條系產品,答題根據閱讀量會有現金收益,提前是開通收益。剛推出的時候收益很好開通,隨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規範,開通收益需要筆耕不輟的持續貢獻優質答案才能開通,這也保持了高水準的回答質量。如果能夠持續的、高質量的回答垂直領域問題,那麼預計一個月內就能開通收益,開通後1萬閱讀量在20-100不等,根據回答質量會有浮動。並且現在問答也有青雲獎,只要回答質量夠高,能夠切實解決題主的問題,那麼有機會獲得每天評選的問答青雲獎,一等獎300,二等獎100,相當於兩個收入渠道。

2.青雲文

青雲文也是一個收益渠道,走的是原創圖文路線。首先在頭條持續更新專業領域優質文章,拿到原創,原創之後就可以參與青雲獎評選,每月第一次獲得青雲獎獎金是1000,隨後再中獎是300。此外別人瀏覽你的文章還會有廣告分成收益。專業領域文章發到一定量可以做成專欄來收費。35歲基本上對自己所在領域已經比較精通了,所以寫文章只不過是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罷了。

3.vlog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拍視頻的越來越多了,那是因為這個特殊時期都呆在家裡沒事做,只好鑽研點家裡能幹的東西。無論是無聊拍一下分享給別人看也好,或者想做的優秀一點獲得收益也好,總之當下是個不錯的風口。只要你有料,流量是巨大的。我不止一次看到一個創作者短短几天吸引幾萬粉絲。

注意事項

開始做並不等於賺錢


做之前你要知道無論哪個行業,看似很簡單,其實都有它們獨特的運作方式,一定要先了解規律,並掌握規律,你才能保證你每天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不要一味蠻幹,不要想當然。許多人在問答回答不少,看到問題就回答,精力沒少費但收益就是開不了,這是因為最基本的運作方式都沒有搞懂就開始做了。所以要“聰明的幹”,而不是“努力幹”。

深耕領域

不管搞哪個領域,專注是重要的一點,寬度可以小一些,但深度要達到10000米。不能今天寫情感,明天寫育兒,後天又開始寫明星娛樂,這樣沒有標籤相當於猴子摘玉米,結果什麼也得不到,也不利於大家觀看。

勤奮+學習

打算做的時候不要陷入“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睡覺”的泥潭,35歲了,需要認清自己,並且設定目標。比如你如果不想拿死工資想搞副業,那麼在你開始前要明確一下你這個副業要做到什麼程度,準備付出什麼代價,以及拿到什麼結果。比如寫自媒體你要具體到每天寫多少字,每週寫幾篇,一個月要開通收益還是過了原創,半年你要通過這個副業賺到多少錢,等等,目標越具體越好。此外除了勤奮就是學習,不管幹不幹副業,這個學習都不能停止,不斷提升自己的含金量。

不想拿死工資,想搞副業賺錢,沒有想的那麼簡單。這需要付出很大代價才能做起來,做起來後想做好又需要更大的想象不到的努力付出,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其他兼職都一樣。所以,35歲了,不妨下決心做好一項副業,送給自己一個能催自己更上一層樓的禮物。


騖者無畏


三十五歲這個年齡,己經不再是毛頭小夥了,有了自已的思維。又有了些社會經驗,死工資掙的是少了點,但肯定有保障的。

不想拿死工資,那就要去創業,創業就存在風險,古人說{富貴險中求),有足夠的資金,內行人的指點,充足的人脈,還要有耐心,和風險的承受能力等等,

我建議,你要想創業,要先從小做起,先做些風險小的生意,畢竟經得起掙,經不起賠。做生意也要貴人相互。內行人的指點,否則,定是步步為艱,很難走下去的。


盡知天下事1


其實一直靠上班低收入來維持生活也不是一個人生的出路,低收入相當於吃完今天,還要靠明天的努力,找不到未來在哪裡,人生就應該拼搏,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要會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做副業,比如擺地攤、或者去廠家拿產品回來加工,自媒體,等等副業都可以會有出路的可能


兩廣通


不想拿死工資的話,看你是想在上班期間有外快,還是直接不想上班。

如果說掙外快的話推薦自媒體創作,火了的話收益還是挺高的,其次就是下班擺攤、跑滴滴、送外賣等,會有一定的額外收入,但是比較辛苦,當然如果你自己有一門手藝可以在完成自己工作前提下通過自己的額外加班掙取外快。

如果是嫌上班死工資的話就幹不是死工資的工作,像是銷售這一類的,跑單越多,工資越高。


陝西愣娃娃


之所以大家把穩定工作收入叫做死工資,是因為大體的漲幅有跡可循,自己能算出一年大體的收入來。所以有時候感覺很限制,想要過點更好的生活,基本上只能靠“攢”。

但是,高收入就代表高風險,所以,一般大部分人都不會建議你去毛線。失敗的概率遠遠大於成功。不過,如果你特別想,那你也可以試試。

還有,無論什麼類型的工作你應該都有行業社交。可以參考你服務的對象他們是做什麼的,你有沒有機會提供給他們什麼額外的服務,也就是做“兼職”。

放棄穩定工作去創業的意思其實跟破釜沉舟差不多,希望能慎重考慮。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