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橫插一槓子稱為“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為什麼把橫插一槓子稱為“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常比喻事情進行到中途時,有新的因素介入或產生,從而影響了整個事件的進程。程咬金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在小說中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原名程金,後稱程知節,早年投奔瓦崗寨,先後跟隨李密、王世充等人。失敗後歸順唐朝,幫助李世民剿滅隋末群雄,到唐高宗時,官至大將軍,後因率軍西征無功而罷官,正史中有記載。

《隋唐演義》中說,隋末天下大亂,尤俊達想劫皇槓,但是人手不夠,便找到程咬金。程咬金安置好老母,與尤俊達共同行動,三次在半路劫下皇槓,震動天下。押運皇槓的官兵最後知道是程咬金所為,說出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話來。據說程咬金為人憨厚耿直,以一對板斧為武器,武藝一般,但運氣很好。打仗時,遇到武藝一般的敵手,只需要三板斧。遇到勁敵,耍完三十六道板斧,如果還是無法取勝,便拍馬逃去。

現在的 俗語 “三板斧”、“三十六道板斧”也是形容他的。“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是形容他常手執板斧,伏於半路殺出。現多比喻在事情進行過程中出現了沒預料的情況而最終導致功敗垂成。所以我們在謀劃或準備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或被忽略的因素,這樣才能避免被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給佔了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