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永徽六年,程咬金、蘇定方領兵出征西突厥,眼看勝利在望,卻因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功虧一簣(156)

永徽六年,程咬金、蘇定方領兵出征西突厥,眼看勝利在望,卻因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功虧一簣(156)

上回說到

上回說到,三個猛人的存在,最終徹底改寫了大唐征伐高句麗的結局。

按照登場順序,咱們先說第一個猛人。算起來,這位同志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有過一次露臉的機會了。

蘇定方,名烈,字定方,河北武邑人。當年追隨李靖,率二百騎兵奇襲陰山,直搗東突厥王帳的就是此位仁兄。

提到這個名字,熟悉《說唐》《羅通掃北》《薛丁山徵西》這些歷史通俗小說的朋友估計都不會陌生。小說裡不光是蘇定方本人,連帶他兒子、孫子一起,簡直堪稱奸臣世家。

像羅藝的兒子羅成,秦瓊的兒子的秦懷玉、尉遲恭的兒子尉遲寶林、尉遲寶慶統統都栽在了他手裡。

說實話,小說這東西情節誇張一點大家都能理解。像魯迅就曾評價《三國演義》中“顯劉備長厚而似偽,狀諸葛多智而近妖”。但即便如此,起碼原型還都擺在那裡,大夥兒湊合著也能看。

可對於小說裡的蘇定方,我是真心沒法接受。且不說像羅成、秦懷玉、尉遲寶林、尉遲寶慶這些人物原本就是完全虛構出來的,真實的蘇定方不僅在人品上無可挑剔,他所建立的功業也和秦瓊、尉遲恭這幫人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之前大唐對西突厥的兩次征伐應該比較能夠說明這個問題。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盧國公程咬金以蔥嶺道行軍總管的身份,奉命率軍出征西突厥。和他一起搭檔的兩個副總管一個是左屯衛將軍王文度,另一個便是右屯衛將軍蘇定方。

自從二十多年前李世民開始經營西域時,大唐與西突厥各個部落之間就一直打打停停。

儘管由於自身內訌加上唐軍騎兵戰鬥力彪悍,這些遊牧民族基本一直處在被吊打的狀態,但仗著自己頑強的生存能力,他們在廣闊的中亞大草原上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偶爾逮著機會,還會主動跑到大唐的地盤上殺人放火,順便打個秋風。

這一次,程咬金的目標是不久前剛剛崛起的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西征最初行進的相對比較順利,唐軍連戰連勝,很快便將阿史那賀魯的部眾打得潰不成軍。

永徽六年,程咬金、蘇定方領兵出征西突厥,眼看勝利在望,卻因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功虧一簣(156)

眼看勝利在望,行軍副總管王文度這邊卻出了問題。按照史書記載,王文度在唐軍開始向草原縱深推進的關鍵時刻,居然假傳皇帝旨意,侵奪了程咬金的兵權。而隨後他下達的第一道軍令,竟是要求唐軍放緩前進速度。

要知道,類似這種孤軍遠征,物資給養一般很難得到保障,所以兵貴神速、速戰速決是獲勝的關鍵。王文度此時發佈這樣的軍令,後果也是可想而知。

由於糧草不足,唐軍很快出現了大規模非戰鬥減員。在凜冽的寒風中,許多士卒因凍餓而死。

事情到了這一步,唐軍想要繼續擴大戰果已經不太現實了。不過身為全軍實際統帥的王文度卻依舊謙虛地認為,自己在攪黃唐軍這次遠征上做得還不夠好。

沒錯,綜合他前後的所有行徑看,王文度的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計讓唐軍輸掉這場戰爭。

雖然唐軍已經變得羸弱不堪,但可惜對面那幫西突厥人之前已經被蘇定方徹底打慫,居然完全沒勇氣重整旗鼓和唐軍再一決雌雄。

算了,還得再想辦法給他們加了個油才行。

王文度究竟會將這路唐軍引向何方,且聽下回分解。

永徽六年,程咬金、蘇定方領兵出征西突厥,眼看勝利在望,卻因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功虧一簣(156)

看脫水完整版,請關注公眾號“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