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后,对中国疫情得出了这些结论

为了对中国新冠肺炎的疫情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派遣相关专家对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国的防控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并与中国专家组一起发布了《考察报告》,对中国的疫情总结出了如下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后,对中国疫情得出了这些结论


首先,是关于病毒

联合考察专家组认为,引发此次疫情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动物源性的病毒,在武汉的早期病例应该是新冠病毒通过动物传染到人所致。但具体是哪种动物,还未明确,蝙蝠可能是该病毒的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它既不是SARS,也不是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后,对中国疫情得出了这些结论


其次,是关于病毒的传播

新冠病毒会在人群无防护的情况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间发生传播,在医疗机构中或可存在因医疗操作产生气溶胶而发生空气传播的可能,粪-口传播似乎并不是主要传播方式。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病例是来自武汉或湖北或与之有直接联系。社区传播非常有限,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后,对中国疫情得出了这些结论


第三,是易感人群

由于新冠病毒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病原体,所以人类的免疫系统对它普遍没有免疫力,几乎人人易感,感染后是否具有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确,但相对较罕见,也不是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后,对中国疫情得出了这些结论


第四,感染后患者特征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后平均5至6天(平均潜伏期5至6天,范围1至14天)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症状,多数患者为轻症可痊愈,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为年龄60岁以上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基础性疾病者。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后,对中国疫情得出了这些结论


第五,关于医务人员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许多医务人员的感染,可能是在家庭内而非医院感染的。湖北以外地区的医务人员感染很少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感染并不是新冠肺炎在中国的主要传播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后,对中国疫情得出了这些结论


第六,关于中国的防控措施

中国采取了坚定有力的综合性非药物性干预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经验。这些措施包括:开展积极主动监测,迅速发现并立即诊断、隔离病例,严格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引导民众理解并接受上述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后,对中国疫情得出了这些结论


最后,对公众的建议

大众要认识到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出现的、人人都可能感染的传染性疾病,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疫情暴发就可以得到控制,患者大都能够康复;

应该立即采取并落实最为严格的预防措施,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时时关注新冠肺炎及其体征和症状(如发热、干咳)的最新信息,不断调整应对策略;

人人应做好准备,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努力帮助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