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這個特別的冬天,當我們聽到來自扶桑那一句句直擊心靈的詩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國人們感動之餘,亦頗多感慨。於是大家搜尋出多樣的有關友誼、有關團結、有關希望的中國詩詞來,既是表達我們對於源遠流長的中國古典詩詞文化的自信與熱愛,也是為了藉助這些優美的文字,在這個特殊時期讓大家一起感受美、感受力量、感受希望,以溫暖內心,治癒心頭脆弱的那一片天地。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中國古典詩詞,留有太多友誼的篇章。根據朱光潛先生的研究,“中國敘人倫的詩,通盤計算,關於朋友交誼的比關於男女戀愛的還要多。”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友誼情感書寫是中國古典詩詞內涵美的體現,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民族精神的體現。今天,我們將開啟一段中國古典詩詞有關友誼的品讀旅程,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帶給我們的溫情與力量。

01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書寫了友誼的本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貴在禮尚往來。《禮記》有“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中華民族的朋友禮儀,就是在這一來一往之間。今天“投桃報李”,一投一報說的正是朋友禮儀的本色。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遇到嘉賓,琴瑟歌詠,氣氛和樂融融,同樣是對待友人的一種友好表現。如果說投報、琴瑟是表達友誼的一種基本禮節,能否成為知己,則要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者對同一志趣心靈的召喚,亦見知己的可遇不可求。所謂志同道合,才會發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共同的志向,共同的願望,戰場上方能士氣激揚、同仇敵愾,終將贏得戰爭的勝利。彼此以友情為基、相互勉勵,這是對朋友勸勉激勵之情的詩性語言書寫。


02

戰國時期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楚辭》,其中作者的亡國之痛得以淋漓盡致地揮灑。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楚辭·九歌·少司命》


世間最大的悲痛莫過於生別離,世間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新相知,作者悲與樂反覆吟誦與對比,突出強調了莫悲、莫樂的人生境界。整個詩體基調是悲哀的,對比之下的世間快樂恰是新相知的朋友。可以見到,友誼的力量與希望是無限的。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漢代樂府詩題中,《箜篌謠》述說了友情比親情還要親。“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交知心朋友,一定注意“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交友識人之道最重要,真正知交勝比骨肉。


漢代古詩友誼的吟誦多交友之道,“採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交不成。”今存梁武帝蕭統組織編成《文選》中,收入漢代舊題李陵詩三首,是李陵贈別蘇武而作。“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作者與蘇武從相聚的快意到離別的失落,三首離別詞呈現出作者由喜而悲的情感起落,真切地表達了李陵對摯友依依惜別的留戀之情,以及輾轉失落之情。


03

魏晉時期,有關友誼書寫的詩作全面鋪開。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詩人便是曹植。“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寫在好友離別之際,滿滿的不捨之情,忽然筆鋒一轉,三四兩句飽含激情,要與朋友們比翼雙飛,對未來充滿希望,悲情中豪氣沖天。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曹植


曹植與白馬王彪朝京回國道中,雖然離別在即,再加上意有所恨,卻將離別神傷收起,詩中有悲卻不哀,慷慨中充滿豪情壯志,這份慷慨豪情亦是建安風骨的體現。同時期還有阮瑀的“念當復離別,涉路險且夷。思慮益惆悵,淚下沾裳衣。”王粲“何以贈行,言賦新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嗟爾君子,如何勿思。”字字句句寫下的都是詩人們對友人離別的沉重愁思心情,基調哀傷。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04

唐宋時期,吟詠友誼的詩詞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中國詩詞關於“友誼”的書寫,自此以後飽滿而厚實。


首先,對於摯友離別之情的傳唱越來越深情,誠如江淹《別賦》所言“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嚴維“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的失落,柳永“故人何在,煙水茫茫”的無助,都是對友人離別的一份依依不捨。不過,也有離愁別緒豁然心境轉承的。王昌齡左遷龍標尉時,李白曾遠道寄給他: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對王昌齡同情、關切、不捨以外,末兩句特別寫出作者對友人的支持與鼓勵,不必憂愁、不必擔心、我在身後,為友人打開一扇明亮的窗。


詩人們對待友人離別的豁達之情,類似的還有如宋李之儀“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是無可奈何也好,自我寬慰也罷,至少詩人們找到了彼此心靈的慰籍,隨之一併升騰起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將憂愁的離別之情暢快淋漓地揮灑,不更打動我們嗎?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其次,歌頌真摯友誼的詩詞作品亦不乏其數。李白和杜甫的一見如故,成就了一段偉大的友誼,兩人相識於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公元745年,杜甫和李白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後,曾一度旅居沙丘城,懷念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李白寫下對杜甫的思念之情,如汶水一般,浩浩蕩蕩的伴隨杜甫一起流向南方。作者借流水錶達了對杜甫的綿綿想念。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公元758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春,行途中遇赦還至湖南。時杜甫棄官遠遊客居秦州,知道李白被流放,卻不知道他已被赦還,憂思成夢,寫下兩首《夢李白》詩。“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充分表達了對友人的擔心與牽念。後來知道友人被赦放,懷念、憂慮、牽掛之情絲毫未減,又寫下《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觸景生情,友人遭受禍事,心境一定非常糟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作者非常地掛念遠方好友,期待盼望著遠方的消息。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再次,對好友的勵志勸勉讚美的友情歌聲亦不少。高適的此詩作於與友董大離別之際,作者一改憂愁感傷,豪氣昂揚,勉勵摯友相信他定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杜甫對李白既有誠摯的友情,更有深深的敬仰之情,他稱讚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杜甫贊李白詩清新如瘐信,俊逸如鮑照,對友人才學的充分肯定與宣揚,表達作者的欽佩與仰慕,“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對友人的無限思情,深厚而綿綿。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賈島與韓愈感情深厚,韓愈被貶潮舟,賈島對忠臣遭斥,心中不平,對友人更是充滿深情的眷念,寫下“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以明自己願陪友人共同受苦的心跡,希望好友因此得到心靈的慰藉。辛棄疾因友人軍職升遷,雖面臨分別,全無哀惋傷感之情,“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對友人升遷充滿讚揚與鼓勵,文辭激揚豪氣萬丈。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最後,故人重逢,志同道合的友情吟誦,比如劉長卿有“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好友的突然到訪,竟成意外驚喜,不覺感嘆“不為憐同病,何為到白雲”,對於自己與友人相同的境遇命運,悲喜交集的複雜心情。戴叔倫“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作者與友人的偶然相遇,不敢相信,驚喜萬分,但相逢苦短,詩人不免惆悵“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詩人既對友人偶遇的珍惜,又對即將的分別充滿悲傷。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韋應物


與友人聚散分合,如今重逢,十年世事變化,作者客居淮上不歸去,只因秋山的風景麼?留下懸念的空間。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05

至若元明清,有關友情唱和的詩詞佳作不多。吳偉業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戰亂中與故友偶遇,“拭眼驚魂定,銜杯笑語頻”,確認是故友重逢,驚喜、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移家就吾住,白首兩遺民”,友誼深厚且志同道合。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中國古典詩詞中“友誼”書寫的詩詞浩如煙海,記錄著朋友間一個個感動的瞬間,傳遞給我們的是人性最溫暖最真摯的情感,同時有著最強大最堅定的信心與力量。故事因語言而生動,語言因故事而有力,這份源遠流長的詩詞文化內涵深深地刻寫在民族的血液中。我們相信,這份刻在骨子裡的民族精神和信念必將戰勝一切、治癒一切。偉大領袖毛澤東有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中華兒女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戰勝疫情,迎來明媚的春天!


END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作者 | 劉芹

劉芹,文學博士,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歷史語言學、漢語音韻學研究。江蘇省語言學會會員,揚州市語言學會理事。曾獲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在《古漢語研究》《南開語言學刊》等核心學術刊物發表文章數十篇。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從古詩詞中找尋團結抗疫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