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嗎?

峰子競彩籃球足球技巧


結論: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有不同風險等級劃分,看個人投資風格選擇,過去兜底的銀行理財產品走向 淨值型,打破剛兌.

背景:

隨著低利率投資環境的到來,金融監管的加強,銀行理財產品也開始打破剛兌,過去兜底的理財產品逐步開始走向淨值型理財產品,銀行開始成了理財子公司,獨立運營銀行理財產品,一方面開拓市場,一方面讓理財產品可以把握更多市場投資機會,但也意味著需要面對更多市場風險。淨值型理財是未來非保本理財的趨勢

銀行理財產品怎麼分類

從銀行理財風險和收益大小來劃分,銀行理財可以劃分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

保本型理財中,我們一般常見的有三種,第一種定期存款,保本型存款理財,靈活性高,本金有保障,利息收益固定,三年期定存利息在4%區間,第二種大額存單,也是存款類保本理財,門檻較高,20萬起步,3-5年期的大額存單利息在4%區間,也有按月付息類型,可作為銀行的資產憑證。也是銀行區分優質客戶的方式。這兩種都是保本固定收益類型。

保本型理財中,還有一種是保本型浮動收益類型,比如結構性存款,這個也屬於存款類保本理財,本金保障,但是收益是不確定的,可以是固定利息的結構性存款,也可以是掛鉤匯率的結構性存款,收益是浮動的,也可以是掛鉤利率市場的結構性存款,收益浮動的。

相對的銀行的非保本型理財,自然是浮動收益類型,本金不保障,收益也是不確定。根據不同風險等級劃分,有著不同風險等級的投資標的對應。銀行的風控級別是金融機構中第一的位置,安全性不需要擔心,但是收益方面,過去低風險理財兜底已經轉變為理財產品淨值型運營的趨勢。

非保本理財產品如何辨識風險

一般來說,對於銀行理財產品,銀行都會根據不同產品和不同投資標的,進行不同等級的風險劃分一般可以劃分為R1-R5級別,平時我們配置的理財產品,一般是中低風險級別,也就是R1R2風險級別的為主,適合的是保守型和穩健型理財人士配置,而R3-R5級別的主要人群是專業理財人士和銀行高淨值理財客戶群體。我們可以通過銀行的風險等級和投資標的(底層資產)來判斷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大小:

1 R1R2級別的理財產品

這類理財理財產品一般為保本固定收益型和保本浮動收益型,風險基本屬於低風險類型,背後的投資標的,一般是銀行間市場的商業票據,存單,同行拆借,債券等金融市場資產,投資的標的都是低風險類型,低風險類型的標的在產品中配置比例較高。一般都有簽訂一個保本條款協議。

2 R3-R5級別的理財產品

這類非保本理財產品,都是浮動收益型,風險等級劃分屬於中高風險級別,對標的風險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比較高的投資群體。

R3級別的非保本理財:是低風險投資標的和高風險投資表的的結合,本金不保障,收益不確定,部分結構性產品本金保障90%以上,這個風險級別的理財產品,低風險投資標的為債券和同行間存款,票據等,還有比例不超過30%的高風險資產標的,比如股票,外匯大宗商品期貨等。

R4-R5級別理財產品:高風險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標的為股票,黃金,外匯,信託,大宗商品期貨等風險和收益都放大的類型,比例超過30%,本金虧損風險大,收益不確定性高,而且R5級別的的除了常規的理財產品投資標的,還配置了金融衍生品等風險槓桿極大的投資標的,選擇這個風險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必須具備很強的判斷力和市場波動承受能力。

我們從風險等級和投資標的區分產品風險的同時,也要學會判斷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風險大小,因為銀行定期理財產品中也要很多我們比較常見的不同投資期限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期限短的,流動性小,風險也比較小,期限長的,流動性大,風險也比較大,我們需要根據自身自己週轉需求和風險承受力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綜上:非保本型理財從銀行風控能力看,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是收益性大小,要看個人投資風險偏好和市場承受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風險和收益永遠是對等的


路人蟻


大家好!我認為,目前,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

下面,我將分三個部分來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一是明確“安全”的標準;二是分析為什麼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三是給大家提供3個判斷非保本銀行理財安全性的方法。

1、“安全”的標準:投資本金基本不會遭受損失。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界定一下什麼是“安全”。

銀行理財也屬於投資的範疇,借鑑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關於投資和投機的定義:“投資操作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

我認為,可以按投資本金是否會遭受損失,來界定非保本理財的安全性。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越小,越安全;反之,則越不安全。

2、99%以上銀行非保本理財的投資本金基本不會遭受損失,都是很安全的。

按照上面的標準,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按監管要求,銀行需要對擬銷售的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級,風險評級結果以風險等級體現,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級至五級。各家銀行的風險評級標準大體類似。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理財市場的龍頭老大“工商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通過評級說明我們可以看到,一級、二級的理財產品雖然不保障本金,但本金和預期收益受風險因素影響很小或較小;三級的理財產品,風險因素可能對本金和預期收益產生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更多地是對預期收益的影響,即實際投資收益率可能低於“業績比較基準”的風險,最終造成本金損失的可能性很小。總的來說,投資一級、二級、三級的理財產品,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都非常小,都是很安全的。

在金融機構當中,銀行的風險偏好較低,其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也以一級、二級、三級的中低風險產品為主,高風險產品的佔比極低。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報(2018)》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中,一級、二級和三級的佔比分別為99.82%和99.79%,都在99%以上。

所以說,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這一點,跟我們的直觀感受也非常一致,銀行理財出現兌付風險的案例不但是非常少,而且出現風險的,往往也是風險等級為四級或五級的理財產品。而這兩個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佔比連1%都不到。

那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如何判斷一款非保本銀行理財的安全性呢?

3、判斷一款非保本銀行理財安全性的3個方法

一是看風險等級。

這個方法上面已經分析過,最簡單也最實用。大家購買理財產品時,只要留意一下產品的風險等級就可以判斷其安全性,等級越低,安全性越高。

二是看產品類型。

按投資性質的不同,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可分為固定收益類、混合類、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4類。最為常見的是固定收益類,這類產品的安全性也最高;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的銀行理財較為少見,安全性最低;混合類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居中,大家可以結合具體產品的風險等級來綜合判斷,如果一款混合類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是三級,那麼它的安全性還比較高;如果它的風險等級是四級,那麼本金就有一定可能性會遭受損失。

實踐當中,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也很常見,這類理財產品本質上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類似於基金公司發行的貨幣市場基金,安全性非常高。

三是看業績比較基準。

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都不再公佈預期收益率。但為了方便投資人購買,一般都會公佈一個“業績比較基準”。收益跟風險是成正比的,業績比較基準越高,相應的投資風險越大,安全性越低。

最後總結一下,若以投資本金基本不會遭受損失作為“安全”的標準,那麼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我們可以通過看風險等級、產品類型或業績比較基準,來判斷一款非保本銀行理財的安全性。

歡迎關注《小錢說金融》,獲取更多金融常識!


小錢說金融


資管新規出臺以來,各銀行的保本理財都在縮減比例,2020年底前保本理財將會全部退出歷史舞臺。而取代這些保本理財的就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了。

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五個風險等級:PR1(謹慎型產品)、PR2(穩健型產品)、PR3(平衡型產品)、PR4(進取型產品)、PR5(激進型產品)。各大銀行其實面向大部分客戶銷售的也都是PR2級以下的理財產品,這部分理財產品都屬於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相對來說這部分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從各銀行發行的各等級理財產品來看,PR2級以下的產品還是佔了絕大一部分。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於債券和貸幣市場工具比例基本上在90%左右,所以說這類理財產品相對還是安全的。

客戶風險承受能力

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定的風險等級,相對應的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是分等級的。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分: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進取型、激進型。風險承受能力決定著你適合購買那一類理財產品。風險承受能力高的客戶就可以適當購買高險的理財產品,而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客戶就可以購買風險低的理財產品。所以說選擇和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是非常重要的。


不立而立


這個問題你要怎麼看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如果是在R2以下,是絕對安全的,而在R2以上,雖然收益率大,但風險也很大,就有一定的風險了。而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國債等投資品就相對安全了,存款不超過50萬,本息就有保障。


早在去年8月,銀保監會就宣佈打破非保本理性產品的剛性兌付。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從此打破了剛性兌付的承諾。估計2020年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將走完過度期,實行收益和風險成對比,高收益就會有高風險。甚至有的時候連本金都會面臨 損失。


此外,你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有可能買到了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要麼是保險分紅類、股票基金、信託等,如果你買了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很有可能會面臨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有少數銀行的部分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假冒銀行的理財合同,騙你投資某個理財產品,其實是他把錢借給了別人去投資,如果別人投資成功了,照樣可以還本付息,但別人投資失敗了。銀行工作人員暗箱操作的假冒理財產品就會東窗事發,投資者往往會叫苦不迭。所以,投資者一定要避免以上的事情發生。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同時,查一下是否真實。


不執著財經


從字面理解,“非保本”就是不保證本金,這就意味著非保本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也就是客戶購買以後存在虧掉本金的可能,當然也不排除有獲得收益的可能。一般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比較高,在購買時都會簽訂相關合同,條文中會明確理財產品是否保本。投資者需要認真研究合同條款。

通常情況下,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都需要明確投資的時間、理財資金投向了什麼方向、預期的收益率是多少等,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知道這款理財產品是否符合自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考量在投資未到期之前能否贖回。

需要提醒的是,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好使用自己的閒錢,這樣可以防止提前支取,很多銀行是不允許理財產品提前支取的,就算可以也會損失很多的收益,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許多投資者盲目投資造成許多糾紛和困擾,這完全可以避免。

投資者還需要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不要急功近利,在購買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時不要過分的追求收益,畢竟高收益代表了高風險,如果發生虧損,自己可能會損失很多本金,這是很多人不願意看到的。虧損後有可能還會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總之,理性決策,謹慎投資,這是所有投資者需要謹記的。


觀點談天下


2018年資管新規下發後,現在所有的理財產品都不保本了,至於這樣的產品安全不安全,關鍵看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理財不能再單純依靠銀行承諾,投資者必須學會自己判斷,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如何判斷理財產品的安全性。

為了方便起見,我以支付寶財富里的一款定開型個人養老保障產品為例進行說明,它的特點和銀行理財產品是類似的,都是非保本的理財產品,只是發行單位有差別。

我們打開這款360天的理財產品,我們首先看到的是7日年化收益率4.68%,這個是浮動的,產品期限360天,如果收益、日期符合要求,我們就判斷一下其安全性。

1、看發行單位

通過產品介紹,我們看到該產品是某國有養老公司發行的,屬於正規資管機構,這樣的發行單位不會出非法集資和現跑的情況,這保證了投資的可靠性,不會像龐氏騙局一樣受騙上當。

2、看產品的底層資產

所謂底層資產,就是資金最終的投資方向,打開這款產品的投資組合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其投資主要包括四大類,第一類是流動性資產,主要是銀行存款和央行票據,還有1年期以內的政府債、企業債等等,這資產風險很低,可以快速變現;第二類是固定收益類資產,包括銀行定期存款、協議存款、政府債、企業債等等,風險等級和第一類相同,只是有封閉期,也可以進行轉讓;第三類是不動產計劃,這些主要是一些不動產和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比如房產、市政設施等等,風險等級也比較低;第四類是其他金融資產,這類主要是輔助投資,主要是銀行理財、證券理財、信託計劃等等,其實和該理財產品本身差不多的產品。通過這些底層資產可以看出,我們投資後,該資管機構主要投向了一些低風險金融產品,由此可見該產品風險不大。

3、看產品歷史表現

判斷產品安全與否的一個間接標準就是其歷史表現,一個理財產品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按期循環推出的,這款產品已經發行了若干年,其歷史本息兌付率為100%,說明經歷了幾年的時間考驗,在各種經濟形勢下都能夠按期兌付了本金和收益,就好比一個學生每次考試都合格,那麼今後不合格的概率是極低的。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就可以判定,這款產品是比較安全的,儘管其風險揭示書中提出了各種可能的風險情況,但是發生概率幾乎為零。


互金直通車


2018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對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理財不能保本以及銀行理財不允許資金錯配。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1)銀行理財不能保本

以前我們購買理財的時候,雖然一直都在說不保本,但是即便投資出現問題,銀行也會做兜底,保證剛性兌付。而現在,為了規範行業的發展,真正做到風險自負。現在監管機構對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出狠招,再剛性兌付要被罰。

所以,現在銀行確實不能再保本了,以後買理財不能再看到哪個收益高就去買哪個,需要判斷機構的實力以及投資的方向。

(2)銀行理財不允許資金錯配

其實這個說的是理財資金的投資,原本的理財資金,是可以錯配的。

例如,你買了一個3個月的理財,銀行可以把你的資金投資到1年的產品裡面,獲取更高的利差。而現在3個月的資金,就只能投資到3個月的產品裡面,也正是因此,能夠獲得的利差會降低,理財收益率也在不斷的下降。

所以資管新規發佈,銀行理財不能保本,我們未來怎麼做理財?

畢竟以前理財也是保本的,所以安全性比較高,所以可以根據自己對風險的接受的程度來選擇。

淨值型理財就是未來的理財的結構情況。目前的固定收益型理財會往資管淨值化轉型。

淨值就像是基金一樣,只是理財的淨值波動比較低。

淨值型理財的到期收益計算的收益可以這樣計算,贖回日淨值*贖回份額*(1-贖回費)。

所以未來能夠稍微接受風險的就會做淨值型理財。

但是風險方面不用太過擔心,畢竟還是穩健型的理財,所以出現問題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立馬財經



要說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的安全性,肯定低於存款類產品,但是絕對高於P2P、信託等其他平臺類理財產品。所以,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肯定有風險,但是絕大部分屬於低風險產品。因為具有非保本屬性,所以無論風險的高與低,作為投資者都應該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

說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風險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以2017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數據為依據):

一,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配置低風險資產佔比高。

我們知道,一款理財產品的風險高低,不僅與產品設計有關,還與資金投向有緊密聯繫,而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配置資產中,標準化資產配置佔比為67.56%。這些資產主要包括債券,銀行存款,拆放同業以及買入返售等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配置比例為42.19%。從理論上講,低風險資產的大比例配置,必然增大理財產品盈利的概率。


二,低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遠遠超過高風險產品。

截止2017年末,共有562家銀行有存續理財產品,年度共發行理財產品25.77萬隻,募集資金173.59萬億。按照銀行理財產品五級分類,一級屬於低風險,二級屬於中低風險,三級屬於中等風險,四級屬於中高風險,五級屬於高風險。在募集資金中,一級募集資金44.55萬億,佔比25.67%;二級募集99.95萬億,佔比57.58%;三級募集資金28.8萬億,佔比16.59%;四級募集資金0.21萬億,佔比0.12%;五級募集資金0.07萬億,佔比0.04%。也就是說,中低風險以下產品資金量高達144.5萬億,佔比83.25%。


三,普通投資者持有低風險理財產品佔比高。

在全市場存續餘額中,一般個人餘額為14.6萬億,佔比49.42%;高資產淨值類產品餘額2.91萬億,佔比9.85%;私行類產品餘額2.28萬億,佔比7.72%;機構專屬餘額6.5萬億,佔比22.01%;金融同業餘額3.25萬億,佔比11%。即是說,後四類理財產品的購買對象並非普通個人投資者,要麼是高淨值和私行客戶(起購金額大門檻高,收益高風險大),要麼是機構類客戶,你想買還不一定夠門檻。

四,銀行系理財產品收益較為穩定。

從2015年到2017年末,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兌付客戶實際年化收益率處於3.5%……5%區間,而2017年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06%。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全市場共有28.46萬隻產品發生兌付,累計兌付客戶收益11854.5億元,個人投資者獲取收益6667.5億元。

綜上所述,銀行系非保本理財產品大部分屬於低風險產品,本金和收益是比較安全的。當然,是否需要投資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還要看個人的投資偏好和抗風險能力。


龍門山財經


非保本理財,需要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如果是低風險、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那麼本金的風險很低;如果是中等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本金就需要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性了;如果是中高風險、高風險等級,風險性就很高了。

銀行自不能以“保本”字樣宣傳理財產品以後,通常投資者看到的都是“非保本”的理財產品。雖然,理財本身就具有風險,只是風險的高低而已,但對低風險、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就算標有“非保本”,其理財產品的安全性也是很高的。

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風險極低,就算是標有“非保本”,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風險性。因為低風險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投資渠道有:國債、逆回購、銀行存款、保險理財、高信用等級債券等。而這類產品不管是從風險上還是從信用方面,都是十分質優、風險係數十分低的產品。一般專業投資者對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評價都是為“無風險”。所以,這類理財產品就算標有“非保本”,其實產品與“保本”沒區別。

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風險較低。這類產品一般專業投資者會以“較低”風險評價,也可以當做是沒有本金損失風險。投資渠道有:國債、逆回購、銀行存款、保險理財、高信用等級債券、銀行理財、企債、貨幣基金、信託等。由於添加了一些風險較低的渠道,所以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綜合風險評價為“較低”。雖然為較低風險,但一般不會出現風險,安全係數還是很高的,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也是理財市場的主流,安全性高。就算是標有“非保本”,其本質的風險性也是很低的。

對於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標有“非保本”,可以說就是非保本的,因為這類產品的投資渠道包括著高風險市場的投資,比如股票、外匯、期貨等,存在損失本金的風險。這不同於低風險、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投資貨幣類產品,沒有本金風險。這類產品是真實具有損失本金的“非保本”風險性。

所以,瞭解銀行非保本理財安不安全,要從產品風險等級開始瞭解,只有區分產品風險等級,才能更好的認識風險。


厚金說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的收益一般會高於銀行的保本理財,但是伴隨著高收益的同時,它的風險也會高於銀行的一般的保本理財。這種風險是指客戶可能會遭受到收益損失,甚至本金虧損的風險。

但是就目前大環境來說,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一般是不會出現較大的風險的。正所謂破窗效應,一旦一個銀行的理財產品出現了風險,那他的銀行信用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會對這個銀行它的品牌聲譽造成極大的影響,客戶也會對在這個銀行存款貸款是否安全產生懷疑,所以銀行一般不會讓理財產品本金出現虧損。所以一般來說,以銀行為信用的非保本理財安全係數還是較高的。

但是網上那些p2p理財,他們的安全係數要遠遠低於銀行的那些非保本的理財。所以我認為樓主選擇以銀行為信用的非保本理財還是比較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