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七局汾西扶贫队以芦笋科技吹响致富号角

为全面助力扶贫事业,打好攻坚战,中铁十七局扶贫工作队于2010年进入山西汾西境内,深入勍香镇境内进行环境、物种资源和农村、农业、农民调查,制定了“变扶贫为致富”的工作目标,确定了变传统农业为高值农业,选择了在世界上享有“蔬菜之王"的芦笋作为主体产品,制定打造山西省生态芦笋基地的战略目标。


中铁十七局汾西扶贫队以芦笋科技吹响致富号角

经过十年的努力,工作队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一村一主体”种植养殖,转向高品质、高效益的芦笋产业,成立了有机芦笋示范项目种植合作社。为了达到增产,生态,保证品质,工作队特别与山西山农百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手,研发了芦笋专用微生物肥,采用复方微生物菌群技术改良土质,到目前,示范工程种植面积 200余亩,同时为了保证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的积极性,工作组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与农户签署了每亩5500元保底收益合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负责扶贫的勍香村与杨木山村2020年将全部完成脱贫任务,而且目前已发展外围芦笋基地达500余亩,在20年,将突破周边村镇芦笋种植2000亩大关。


中铁十七局汾西扶贫队以芦笋科技吹响致富号角

2019年的春夏,在汾西县勍香镇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百合科天门冬属,茎平滑、叶麟片状,枝叶茂盛葱绿,相似文竹的直立草本植物,它就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美称的芦笋。这是中铁十七局集团扶贫工作队在勍香村和杨木山村,发展的200亩芦笋种植基地的一个新产业。

脱贫要致富,产业来扶助。为如期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铁十七局集团扶贫工作队,在驻村帮扶的过程中,始终把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作为工作抓手,开阔思路,积极寻找适合两村发展的项目。工作队长赵峰,不辞辛苦,辗转于北京、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咨询、考察、市场调研和向专家请教,并邀请专家到村实地考察,论证其土质、气温、地理情况的可行性。项目确定后,2018年11月,工作队展开了土地流转、资金筹措、耕翻土地、肥料订购、选种育苗等一系列工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19年4月底至5月初,不足半月时间,芦笋幼苗栽种全部完成。然而,天公不作美,这年从开春到立秋雨水非常稀少,属多年来汾西地区罕见的旱年。为确保芦笋根苗的成活,工作队组织人力多次浇水抗旱,尤其是地处山区杨木山村,在抗旱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利用三轮车装置水箱,从10公里处运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工作队员和作业人员对田间的精心管理,芦笋成活率在95%之上,茎杆粗壮,枝叶繁密,长势良好,一派喜人景象。


中铁十七局汾西扶贫队以芦笋科技吹响致富号角

芦笋种植项目的创建,为当地村民务工带来了近20万元的收入。中铁十七局扶贫工作队发展的芦笋项目,选种要求高、品质好,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耐热性,可连续生长10年左右。芦笋的采摘或收获,一般在种植后的第二年,2020年正是芦笋种植见效的头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从去年芦笋生长的整体情况看,预计每亩收益可达6000元以上,为实现两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摘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铁十七局集团扶贫工作队,为把芦笋产业做好、做大、做强,围绕芦笋大健康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芦笋药用功能作用,正在购置设备、引进技术,筹建芦笋加工厂,加工生产芦笋茶、芦笋粉、芦笋食品等产品。同时,他们作为第一发起人,拟在汾西县产业园区成立股份公司,建立一个强强连手、统一管理、自主经营、创建牌品,集生产、加工、经营一体的企业,为汾西经济发展和腾飞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