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建安十六年,蜀中一个消息流传开来,曹操有可能要派钟繇,攻打汉中。汉中是蜀地的门户,张鲁划地而守,也就罢了。一旦曹操攻下,那就是对蜀地的致命威胁,这给刘璋带来极大的不安。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这时,张松再次建议,让法正迎刘备进蜀,抢先一步打下张鲁,保障蜀地门户的安全。

刘璋同意了,法正去了。

法正去到之后,先是冠冕堂皇的当众宣读了刘璋的意思,然后悄悄的对刘备表示,刘荆州,借一步说话。

然后,法正说了他的真正意思:“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将军雄才,刘璋暗弱,再加上内有张松,咱来个里应外合,益州就是将军你的了。

刘备一听,小眼一眯,ok!(“先主然之”)

刘备一直就有伐蜀的打算,现在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就这么办了。

然而,战略是这么个战略,但在执行上,还是要有一个分布问题。

荆州,确切说,南郡,怎么办。刘备能有今天,全靠占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南郡。这里既是伐蜀的根据地,又是压制东吴的要地,绝对不能失,尤其是现在。但如果自己离开了,那么,

谁来守南郡?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最后留下的人物,大家都知道,就是关羽。

但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诸葛亮的问题。因为刘备去时,留下的是诸葛亮和关羽,而把庞统带在了身边。

这里面,就有一个权力分配,和权力梯队储备的问题了。

诸葛亮,和关羽,属于一文一武,是刘备最信任的两个人,所以在自己亲征前线的时候,就把最重要的根据地交给了他们两个人。

这点上,和曹操非常像。曹操老是亲征,他的后方往往也会留两个人,一文一武。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荀彧


那就是荀彧和夏侯惇。

诸葛亮关羽,就如同刘备这边的荀彧和夏侯惇。

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内。

曹操方的荀彧和夏侯惇,两个人之中,很明显的是以荀彧为主。

荀彧是汉尚书令,居中持重,总管一切军事重事,曹操有了事儿也得写信给他商量。曹操老是亲征,那时通讯又不发达,不能感个冒还得千里迢迢去找曹操请假吧。所以,官员有个什么调动,物资有个什么转移,各地有什么工程啥的,这都得荀彧批条子。

而夏侯惇的职务,则是“都督二十六军”,总管许都及附近的防务,这一职务,和未来的张飞有点像。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夏侯惇


两人之中,荀彧是主,夏侯惇是辅。

而刘备这边则不同了。

诸葛亮并不像演义里那样,一来了之后,就成了奥沙利文式的干部,力压关张,关张有什么事儿都得请示诸葛亮。刘备,让一个从未见过有什么实际才能表现的年轻人,做身边的重要参谋,以及相当大的内政工作,就已经非常不易了。现实中,如果有那种新人一入职,就直接坐二大王的情况,除非你公司打算破罐破摔了,否则不可能。

注:奥沙利文,知名斯诺克球手,绰号“火箭”。

一句话,诸葛亮再天才,也得积累积累工作经验。

刘备的这次人事调动,实际上就是一次给诸葛亮的机会,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孔明养成计划”。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诸葛亮


先说说现在的诸葛亮和关羽之间的一种职务关系。

先看两人的职务对比。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

关羽:襄阳太守、荡寇将军

从职务上看,诸葛亮是大校一级的干部,而关羽则是中将一级的干部。关羽的军衔远在诸葛亮之上。

但职务并不一定能说明所有问题,就好像未来蜀汉政权的陈祗,区区一个侍中、镇军将军,竟然权倾朝野。而张飞的儿子,尚书仆射、西乡侯张绍,却只是空架子。

其中原因就是,实权问题。陈祗职务不高,但他“守尚书令”,负责一应日常行政工作,所以他的实权很大。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关羽


那么诸葛亮和关羽的实权呢?

诸葛亮这时负责的是: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而关羽负责的则是:董督荆州事。

也就是说,关羽目前,可以看做是公司副董事长。而诸葛亮,则是临时设置的一个荆南项目组经理。

关羽的实权,也是盖过诸葛亮的。

现在的关羽,职务,实权,都在诸葛亮之上,这就有了比较明显的上下关系。

于是像那种诸葛亮轻摇摇扇子,让关羽张飞去怎么怎么着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

实际的情况可能是,诸葛亮的项目组完成了一个季度的任务,他要过来向关羽作汇报。关羽听了他说的,摸摸胡子,说一句孔明啊,就这么着吧。诸葛亮再回去继续完成他的下一季度工作。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本来,诸葛亮属于刘备将军幕府的一个直接参谋成员,和关羽这种封疆大吏没有什么直接的权力分界。刘备如果继续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这种情况就会继续下去,似乎诸葛也更有面子一些。

但刘备没有这样做。他带上庞统,而未带诸葛亮。让诸葛亮在这里,不仅没有任命他一个比较高的职位,而且在权力分配上还完全从属于关羽。

刘备的用意,何在呢?

刘备的用意,就是一条职场原则。这条原则直到现在,一样适用。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刘备

按现在的俗语讲,就是两个字:“镀金”。

什么叫“镀金”呢?

比方说,本来一个总公司主管,在总公司其中一个部门干的好好的。突然一天,调到分公司下属当了个部门主管,职务级别没有变化。当了一年之后,再回来,直接升部门副总经理。

这种先外放后调回的升职方式,是“镀金”的一种典型方式。

和平年代,有的时候这东西就是一个形式,过场。但在刘备那时,这个金,不是白镀的,在当时的战乱年代,一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能免的形式就可以免了,而这个不能免。

他请来了诸葛亮,通过一系列的深刻交谈,已经明白了这个年青人的本事。他已经有了“托以后事”的打算,所以,这件事,从现在就要开始做了。



他把诸葛亮留下,有三个直接的好处。

第一,减少诸葛亮和其他原公司高层成员,如孙乾、简雍、糜竺等的接触。

孙乾等人,是刘备的老底子,从创业时就开始跟着。能力不大,但非常忠心,这类人,必须要用,还得一直供着,不然一个团队就没有人情味。有了能力更好的新人,旧人就一脚蹬,那个团队就会唯利是视,互相排挤。

但这些人供着归供着,又不能太挡新人的道。新人,有能力,就因为一批老家伙占着地方,总也出不了头,那对一个团队一样不好,关系决定一切,毫无生命力。

对此,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老人,养着,新人,先下去。之前不要有太多的从属关系和直接见面的磨擦,大家相安无事,过上一年,新人也成老人了,磨合期过了,什么事情也就好办的多了。

这就是诸葛亮同学此次下放的第一个好处。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第二,积累独当一面的工作经验。

“托以后事”,就是以后的辅政大臣了。辅政大臣,和参谋,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决断能力。

参谋,就是上下嘴皮一动,天马行空,别说你出个隆中对,你就是出个天龙对,要统一银河系,也没有任何风险。决断权在刘备那儿,有了错误是他的事儿,出主意的没什么错。

而辅政大臣就不同了。那个时候,正是政权最动荡的时候,辅臣的一举一动,都要稳重,每做一个决定,都要尽量的正确,至少不能出错。这就是一个决断的活了,不能再天马行空。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作经验本身,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这种能力。

这种能力一直很被人所看中,现代招聘,第一句话都是写明,要几年几年工作经验,有的还附带加上一句话,我们是公司,不是学校,要你是来工作的,不是来让你学习的。

这是实话,理论必须要在实践的锤炼中,才能真正转化为有用的东西。

不过,刘备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可以从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青年身上,看出来巨大的潜力,并且自己掏钱、出地方,增加他的工作经验。

这个管理荆南三郡的项目组,可以说就是为诸葛亮量身打造的。

为此,他作了一个特别的分布。脾气火暴的关羽,张飞,都在江北一带,却偏偏把赵云留在了荆南当桂阳太守,直接归诸葛亮领导。

而赵云,也的确如刘备设想的那样,一点没摆偏将军的架子,老老实实的听这个特派大校的话。

刘备的用心,真可谓良苦。

这个特别的布局,使诸葛有了身当一面,独立负责一方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为自己将来的伟大业绩,挣下了最初的一桶经验之金。他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大体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以一种感撼自己心灵的方式去理解。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诸葛亮


第三,这是一个长远打算。


这个长远打算就是,总预备队问题。

多年的征战经验,刘备已经成为了一个战场上的老手。虽然他曾经屡战屡败,虽然他最后会有一大败,但他的战绩和能力是不能被抹杀的。

在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后,一系列的事实证明,这个时期内,刘备军的最强统帅,就是刘备本人。

在入蜀之前,他就要先考虑好这个问题。

“兵者,凶器也”,“未虑胜先虑败”,敢打敢拼和投机取巧是两码事。越是敢拼,事前才越要做好最周密的安排。

刘备在离开荆州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总预备队。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这里,可以再看一下他安排下的人员分布。

关羽,督荆州事,屯江陵。

张飞,屯秭归。

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赵云,桂阳太守。

这四个人,正好分成三块。关羽在荆州治所的江陵,张飞在外围屯兵,诸葛亮在荆南调粮,赵云则在荆南从属诸葛。

这个分布,总预备队就出来了。

关羽,镇守江陵,这是不能动的。动谁呢?

很明显就是张飞与诸葛亮了。

但诸葛亮一直从事内政工作,没有什么领兵经验,他能行么?

不要紧,赵云在桂阳。

战事一起,事情也就是这样发展的,两年之后,关羽继续镇守,诸葛亮带着赵云,和张飞一起沿江西上,支援刘备攻蜀。

刘备的这一安排,看似简单,实则一直影响到今后数年,甚至死后的格局,真可谓深谋远虑。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这一深谋远虑,是建立在他对人性的充分理解上,如果说三国中最懂心理学的谋士贾诩是一个心理学学硕导师的话,那么刘备,则是心理学专硕导师,即应用心理硕士导师。

贾诩的心理学,更多的在于一种分析和自保,而刘备的心理学,则是完美的运用到了管理之中。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刘备的布局,将每一个人安排到了最佳的位置。

他打算培养诸葛亮,既让他掌权,又让他和关羽张飞这两个性子都很烈的老同志分开,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减少摩擦的同时,又让诸葛亮在他们身边晃悠,增加脸熟度。荆南的政绩,使诸葛亮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而这份政绩又可以被关羽张飞实打实的看到,这为他下一步的提升辅好了一条路。

为此,他还花了不少心思。赵云一直担任刘备的主骑,不离刘备左右,这一次,赵云却被派到了诸葛亮手下。赵云性子平和,对比自已小十多岁的年轻人诸葛亮,没有一点架子,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赵云也是从北方跟来的老同志,有他的支持,诸葛亮开展工作要方便的多。

而且赵云对于诸葛亮锻炼军事才能,也有很大帮助。之后的支援刘备,张飞是自领一军,而诸葛亮则是和赵云同领一军,有领兵经验的赵云当副将,可以帮从未参过军的诸葛亮熟悉军队的管理方式,这为诸葛亮后来的南征北伐,打下了重要的军事经验基础。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总得来说,刘备这期间的计划,是以打造诸葛亮为核心,同时全面安排荆州的各项防务,地盘人才两固,又对刘备集团下一步的发展进程埋下了伏笔。

这一切,都来源于他洞察人心后的精妙安排。

这,是刘备最大的才能,他没有天才的军事能力,没有天才的政治能力,而他之所以能成为三巨头之一,凭的就是这份天才的用人能力。

这一点上,他和他名义上的老祖宗刘邦,倒是非常有相似之处。

这就是刘备的用人之道。



《三国志•魏书一•太祖本纪》

《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三国志•蜀书七•庞统法正传》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