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外贸订单不减反增 德清这些企业都做了一件事

记者3月13日从德清县商务局获悉,今年以来德清县外贸出口逆势上扬。1至2月,全县外贸出口额达23.7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列湖州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14.26个百分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德清不少外贸企业不仅保住了原有市场,订单相较去年同期不降反升,缘由何在?

疫情下外贸订单不减反增 德清这些企业都做了一件事

德清县钟管镇一家纺织企业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出口欧美国家的纺织产品订单。

几天前,位于德清县禹越镇的浙江辰鸿纺织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收到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国客户发来邮件,要求增加订单量。

“其实,国外客户关注到中国疫情形势后,对我们的供货情况表示过担忧,但没想到疫情期间,我们的订单全部准时交货,赢得了客户赞誉。”辰鸿纺织副总经理陈马飞告诉记者,100%及时交货,取决于年前公司储备了充足的原材料。

“我们去年底备了几十万米坯布以及相应原辅材料,足能保证供应数月生产不停工。”陈马飞介绍,由于纺织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能提前预测到,春节后上游的纱线生产、面料加工等企业返工较慢。此外,受外贸市场需求影响,纺织品面料、花型变化快,交货的时效性尤为重要。为了缩短交货期,企业必须有备货意识。据悉,该企业今年1-2月出口额达到2000万元,一季度预计出口产值可达3000万元,同比去年一季度预计增长16%。

位于钟管镇的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同样“未雨绸缪”。疫情当下,龙虎锻造外贸出口订单不减反增,董事长陈瑞龙道出缘由:“我们每年年底都会备足三个月的原材料。”今年以来,该企业在稳定原有市场的同时还开拓了新的欧洲市场,一季度预计出口产值1400万元,全年预计出口产值5650万元,增幅将达20%。

缺供给、缺人员、缺资金,成为疫情期间压在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由于疫情前期导致的复工率低,上游市场开工率低,原材料、辅件、配件、零件、设备等的供给不足和配套不够,制约了多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部分企业因为对供应链的依赖,即使员工到位,也无法安排生产,从而导致产能恢复慢、产量不足、延期交货等诸多问题。

位于新市镇的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没有这样的困扰。在其生产车间,20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每天出货10000箱网络数据线缆。兆龙互连是一家专业生产出口网络数据电缆的高新技术企业,疫情期间,由于较同行率先一步打通了物流和上下游供应链,兆龙的订单不断,目前在手的外贸订单就达到1500万美元。接下来,该公司计划在有效防控的基础上加大产能,订购了新设备,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危与机总是相伴而行。疫情之下,原本正常的生产经营亮起了红灯,各种问题暴露出来,把各行业存在的短板放大在企业眼前,让企业提前感知自身高质量发展不足的危机感。同时,也为企业家带来了诸多启示,他们开始思索如何增强企业的抗风险系数。“近期成本上涨无法避免,但是做好备份计划,时刻准备着Plan B,再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容应对。”辰鸿纺织副总经理陈马飞说,他们所生产的高档功能性窗饰面料,正尝试在产业链前端掌握更多话语权。除了做好产品的品质管控,增强对市场的研判分析,更注重从原材料和工艺的自主研发,寻找新的利润空间,提高客户粘度。

德清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材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命脉,通过前期对县内外贸企业进行排摸发现,该县提前对所需物资做好基本储备的企业不在少数,这成为外贸企业平稳运行“杀手锏”。当然,企业还是需要做好长期准备,提前做好长远生产规划和布局,补足短板。如拓展多元化的外贸市场,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疫情下不少德清外贸企业通过政府搭建的线上平台和客户积极沟通保住订单;企业还需建立物流保障应急机制,构建稳定的物流体系。尤为重要的是,企业须依靠创新驱动,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