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是抱著衝一衝的心態考研,估計很難“上岸”

研究生成績發佈已經有一段時間,每年能夠順利考取的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沒有考上,至於落榜的原因有很多種,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學生的報考院校選擇不合理,很多學生考研前對於報考院校缺乏一定的瞭解,或者盲目追求一流院校,是很多考生失敗的原因。

如果你還是抱著衝一衝的心態考研,估計很難“上岸”

本科階段很多人沒有考取理想的院校,想通過考研實現名校夢,是很多學生的想法,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筆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普通高校,根據就業部門的統計來看,2019屆學生考情情況不容樂觀,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沒有能夠進入報考學校的複試範圍,多數人只能靜等調劑,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筆者結合我校情況作如下分析,希望對於2020年的考生有所借鑑。

考研失利原因分析:

1、報考院校過高。院校選擇一定要對自己的能力水平進行合理的評估,然後在做出選擇,根據我校統計情況來看,有近百分三十左右的學生選擇了211、985的院校進行報考,最終能夠進入複試寥寥數人,即便進入複試也是前途未卜,畢竟普通院校的學生在複試中沒有優勢可言。在某種意義上說,學校的選擇往往就已經註定了錄取的結果,選擇可能會比努力更重要。可能會有人說,你的說法過於絕對,不是有很多三本學生逆襲的例子嗎?如果你願意用自己一年的辛勤學習來博取小概率的事件的話,那我也無話可說。作為普通院校的學生呢,如果想要考研上岸,選擇是的學校才是重中之重。

2、信念不堅定,複習不充分。近年來研究生報考人數持續增長,今天更是達到了341萬,341是報考人數,但是其中有多少是“打醬油”的,有多少中途放棄的,又有多少壓根就沒去考試?又多少全心入學複習的?相信拿到成績的那一刻,每個考生心中都會有著自己的答案。每年都會有很多中途放棄、臨時棄考的現象出現,原因其實很簡單,沒有毅力堅持下去,要知道考研是一場一個人的戰鬥,是對人意志品質和心理品質的一種考研,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是很難堅持下來的。所以奉勸2020年考研的學子,如果確定了考研的目標,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來,全力以赴備考。


如果你還是抱著衝一衝的心態考研,估計很難“上岸”

3、部分學生存在投機心態、把調劑當保底。高考報志願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遵守著這樣的理念: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對於高考報名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很多考生考研的時候卻依然在衝一衝,確實十分不可取的,穩一穩和保一保更值得推薦。例如三本、二本院校的學生非要報考985院校的研究生,試想成功幾率會有多大呢?有些時候並不是努力了就會成功,越好的學校一般專業課越難,推免的人數也越多,競爭壓力也更大。

今年的某校壓分事件,就是這個道理,壓分目的是對於報考生源不滿意,目的為了接受調劑的更好生源。所以很多考生大都都成了陪考和“炮灰”,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建議各位考生,當你選擇報考院校的時候,不要抱有投機心理,更不要把調劑當作後路,近些年來調劑難度越來越大,是否能夠獲得調劑要以分數為依據進行排名,調劑工作越來越透明化,在調劑平臺學生都可以看到分數等信息,大大減少了人為操控的因素,如果沒有好的初試分數根本無法調劑。

如果你還是抱著衝一衝的心態考研,估計很難“上岸”

關於院校選擇的建議:

1、報考院校原則上比自己本科院校高一層次是最佳選擇,例如,二本層次的可以選擇一本院校,當然選擇同級別的院校可能會更穩。(有名校情結的除外)

2、提前瞭解報考院校的各種信息包括:招生人數、推免情況、是否保護一志願、導師概況、歷年錄取分數、報錄比、歷年是否有調劑名額、是否錄取過和你同批次院校的學生等等。

3、地域的選擇,建議儘量去一些省會城市或者大城市,因為相當一部分人以後會留在讀書的地區就業,這就為自己以後的就業打下基礎,畢竟大城市的各種資源是很多小城市所謂無法比擬的。

4、好專業還是好學校,這是個問題,好的大學也有一般的專業,差一點的學校也可能有名牌專業,至於如何選擇只能看你的“初心”了。如果你只想在本地就業,那麼區域性名牌大學是很好的選擇,即使專業不是很強,只要當地企業認可,找工作還是不成問題的。

如果你還是抱著衝一衝的心態考研,估計很難“上岸”

綜上是筆者針對考研現狀的一點思考,對於院校選擇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對於2020年的考研學子們有所借鑑和幫助。根據相關部門的擴招數據顯示,計今年的錄取將超百萬,這樣的機會可不是年年都有的,希望同學們珍惜擴招的良機,都能考取理想的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