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開發商只能賣現房...

上週末,海南出了一條“大消息”:


全省範圍內,自文件印發日(2019年3月7日)起,


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房,實行現房銷售制度。


嗯不過...這條消息今天從海南省人民政府網官網上消失了,官方態度需要再觀望一下。


但關於“現售”這個事,我們可以說道說道。


1.


所謂“現房銷售”,是指一個樓盤,需達到交付標準以後,再開始放到市場上銷售;


與之對應的,是目前主流的“預售”。


在預售制度下,即使開發商房子還沒有建好,只要拿到預售證,就可以開盤。


而拿到預售證,一般需要開發商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


並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也就是說,一個總建設資金1個億的項目,開發商前期只需投入2500萬;


然後開始賣房,回籠資金,再把項目剩下的部分完成。


預售制最大的好處,就是加快了開發商的資金週轉,降低了開發商的成本;


同時也有弊端,比如建成以後的房子“貨不對板”,甚至有爛尾的風險。


2.


將商品房預售制改為現售制,之前已經有試點,


但像海南這樣,全省範圍內、全面實施現售制度的,還是頭一份。


與此同時出臺的政策,還包括禁止本地家庭購買第三套房、推出安居型商品房。


有人猜測,海南突然出臺如此嚴厲的政策,極有可能是要有大利好出現。


鑑於海南是全島自貿港,利好很大概率是在這上面做文章,


比如,全島零關稅。


——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我們來分析一下“全面現售”會給房價帶來什麼影響。


3.


按照建設程度,市場上的房源可以劃分為以下五類:


一、二手房(現房)

二、已經建好的新房(現房)

三、已經拿到預售證、開盤的新房(期房)

四、新拿了地、還沒拿到預售證的項目(儲備期房/現房)

五、正準備拿地的項目(儲備期房/現房)


這個政策出臺,影響的,只有第五類。


也就是說,


短期內,市場上的存量房源(一二三類)和儲備房源(第四類)不受影響,因此價格波動不大;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去化以後,供應開始減少,


因為此時,二三類房源消耗完(部分轉為二手房繼續在市場上流通),第四類房源照常上市供應,


而第五類房源,只能等兩三年全部建完以後現房出售。


—— 在此之前,在第二三類房源消耗的同時,第四、第五類可以同時增加市場上的期房供應。


在需求不變的前提下(海南對外地人口的限購政策沒有變化),減少供應會引發價格上漲。


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三年左右。


等這個青黃不接的“陣痛期”過去,新出讓的土地建設的商品房完工、交付,則會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4.


以上是理論分析,再來看具體數據。


截至2019年末,海南庫存1479萬㎡,按照12個月平均去化65萬㎡計算,去化週期23個月。


假如,開發商只能賣現房...


也就是說,整個海南現存的房子,足夠賣2年。


在此期間以及過後的一段時間,


即使新增供應有所減少,有龐大的庫存做支撐,熬過3年的陣痛期,應該問題不大。


當然,具體到不同的城市會有差異,


其中,海口的商品住宅庫存315.7萬㎡,去化週期11個月,


消耗完以後,面臨的上漲壓力會大一些;


三亞,自2019年4月份以來庫存保持在190萬㎡以上,去化週期25個月左右,


就,基本沒有太大的影響。


不過,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需求不變的前提下,


如果海南果真獲得重大利好,吸引大量新的購買力來此,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ps,


個人覺得,商品房預售,有點類似商家賣“大閘蟹券”的意思。


大閘蟹券通常是“預售”,價格要比現貨便宜不少。


作為消費者,可以選擇等到大閘蟹上市以後直接買現貨;也可以在還沒上市之前,提前買“大閘蟹券”。


買房也是同理。


我可以去買二手房,可以買新房的現房,也可以買期房。


取消預售,相當於砍掉了“期房”這個選擇,自然也就沒有了它所帶來的麻煩和糾紛;


相應的,買房的成本也會增加。


有點“一刀切”的意思吧。


海南政府官網把這條消息刪掉,猜測一下,可能是受到了來自房企的壓力?


畢竟這麼一搞,開發商得倒閉一大片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