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能顶十万毛瑟枪的《黄河日报》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抗战时期,能顶十万毛瑟枪的《黄河日报》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黄河日报·上党版

目前所知,最早的《黄河日报》诞生在1939年5月1日,它一诞生,就冠以了“上党版”。在文章前面我就疑惑过,《黄河日报》一诞生,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会冠以“上党版”之谓?或许它的诞生,有更大的图谋,就是要把《黄河日报》办到全国各地去,让“黄河”的涛声唤起更多有良知的中国人,奋起抗日。这也就是《黄河日报》的办报宗旨:抗战、进步、团结。

《黄河日报》(上党版)1939年5月1日在长子县阳鲁村创刊,此报纸有实物发现收藏。1939年7月份,日军第二次九路围攻晋东南的时候,报社撤退到沁水县的蒲沟、枣岭一带。据报刊收藏大家杨宏伟老师研究,在沁水这一段时间里主要出的是“号外”,但未发现报纸实物。

1939年12月28日,在沁水的黄河日报社惨遭阎锡山的部队捣毁,脱险人员转移到了沁源县一个叫正沟的自然村里,“为坚持抗战进步团结,遂排除万难”,1940年1月迅速复刊,复刊后的报纸也未见真容。


抗战时期,能顶十万毛瑟枪的《黄河日报》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黄河日报·太行版

“十二月事变”中,阎锡山的第三行署主任孙楚指挥独八旅捣毁在沁水的黄河日报社后,利用其机器设备出版了伪《黄河日报》,“散播其投降妥协之谬论”,报纸实物也未见流传。

据《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报道,《黄河日报》在“十二月事变”之后,迅速复刊,并拟发刊“太岳”“太北”版。这两种报纸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容。1940年6月7日,在沁源县法中乡水泉村正沟自然村诞生了一份新报纸《太岳日报》,它的前身可以肯定地说是《黄河日报》诸多版里的一种或几种。

《黄河日报》(太行版)于1939年8月间在壶关县树掌镇芳岱村创刊,“十二月事变”之后,转移到了平顺县杏城镇,继续出版《黄河日报》,只是去掉了“太行版”三个字。这两种报纸均有流传,珍贵的历史资料,能以得藏,后人有幸。


抗战时期,能顶十万毛瑟枪的《黄河日报》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黄河日报(平顺)

在平顺出版的《黄河日报》大约有四个月,于1940年4月底停刊。“黄河日报”社和中共太南特委的“太南日报”社,以及太南文化教育出版社合并组成了“人民报”社,于1940年5月1日在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创刊了《人民报》。但据作家赵树理的回忆《人民报》的原名是《晋豫日报》,可能回忆有误。原《晋豫日报》社长,后曾任《山西日报》副社长的何微先生,曾在《黄河日报》做过编辑,据有关回忆何微先生文章,给出他在这段时间的经历是这样的:

1938年10月,何微到延安“抗大”学习,此期间入党。1939年“抗大”毕业时,组织原拟派何微去平顺县任县长,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向组织表示,更希望去抗日前线做记者。组织上考虑到他的文化基础、志趣、特长后,同意派他去《黄河日报》做编辑,与著名作家赵树理、白浪、王春一起经营该报。1940年,何微调到“太南”《人民报》任记者。1941年3月,何微调任新华社晋豫分社社长,兼《太南导报》社长,9月任《晋豫日报》社长。

如上述所说,可以看出,《黄河日报》时间在《人民报》之前,《晋豫日报》的时间好像还在之后。此事不再多谈,如有机缘,找到相关资料,当作专门研究。

据目前所知,《黄河日报》最早诞生于晋东南,但不能理想中认为《黄河日报》就只有晋东南地区才有。黄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同样,《黄河日报》是晋东南的,也是山西的,更是中国的,它是为抗战、进步、团结而诞生的,抗战不仅是华北的,是全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在山西版图上,晋东南的对角线是晋西北,在那里也同样在抗战,也同样有一份鲜为人知的《黄河日报》(岢岚版)。


抗战时期,能顶十万毛瑟枪的《黄河日报》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黄河日报·岢岚版

目前发现的一份《黄河日报》(岢岚版),4开2版,用绿色粉连纸单面石印,报眼注明由二区督察专员公署、公牺岢岚中心区、工卫纵队政治部合编。出版于1939年10月18日,为第32期,地址为岢岚黄河日报社,刊期为间日刊,定价每期三分。按两日一期推算,《黄河日报》(岢岚版)应该在不晚于8月中旬创刊。

岢岚县现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1937年9月,岢岚县属山西省第二行政区政治主任公署。1939年冬,“十二月事变”后,岢岚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晋西北行署第二专署。“公牺”为牺盟会与公道团合并后的组织,也称为“牺公会”。“工卫纵队”是需要详细解释一下的组织。

“工卫纵队”是工人武装自卫纵队的简称。1937年9月,由太原各工厂工人,经在国民师范参加军政训练后,组成了一支工人武装,即工人武装自卫队。总队长李子丰,政治委员郭挺一。工人武装自卫总队随即编入新军序列,改称工人武装自卫旅,旅长郭挺一。1938年3月底在交城扩编为纵队,番号改为“工人武装自卫纵队”。1939年秋林会议后,郭挺一兼任山西省第二专署专员,工卫纵队随郭挺一调往二专署岢岚、五寨一带。在岢岚县驻防大约有半年左右,“十二月事变”后,正式成为八路军战斗序列。当年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在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旅归属120师管辖时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苏联有一个工人师,其次就是我们中国的工人旅。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

《黄河日报》(岢岚版)的报头由二专署专员、工卫旅(纵队)旅长郭挺一题写并留有落款。郭挺一其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1926年就加入共产党,领导过农民运动,“4·12政变”后,是阎锡山政府通缉的32名共产党要犯之一。入狱八年,后被开除出党。在组建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中,任用多位共产党员。从1938年到39年之间,带领工卫旅与日寇作战30余次。

在《黄河日报》(岢岚版)的出版印刷阶段,实际上是由郭挺一领导的工卫旅负责,尽管此时工卫旅旅长郭挺一已不是共产党员身份,但他坚持抗战、进步、团结。在工卫旅的下属三个团中有多数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在“十二月事变”之中,工卫旅没有士兵叛变,在事变之后顺利的成为八路军的一部分。这支名义上属于阎锡山的部队,实际上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工人武装,抗日战争中转战山西境内,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抗战时期,能顶十万毛瑟枪的《黄河日报》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黄河画刊

岢岚版“黄河日报”社为了扩大抗战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还创办有《黄河画刊》,也为4开2版,用粉连纸单面石印,但刊期多长,何时创刊,何时终刊?一切都是未知之中,关于历史的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仍需努力。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天下黄河有多少湾?用最笨的办法可以去数一数,而抗战时期能顶十万毛瑟枪的《黄河日报》有多少个版本,却无法回到那烽烟滚滚的时代,也无法一份一份地摆出来供我们数一数。每一份《黄河日报》都是革命先烈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刻板、印刷、发行,每一份都是指向侵略者的投枪、匕首,它上边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说为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