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为何很少出动坦克?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感谢悟空回答的平台,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抗战时期,日军为何很少出动坦克?

1937年,入侵中国上海地区的日军89式坦克(隶属于海军陆战队)

其实在抗战期间,日军是有出动坦克作战的。不过日军的坦克不是像苏军一样的集群突进,也不像德国那样战机与坦克装甲力量的协同作战,反而有点像美军和英军的坦克属于支援坦克,主要是用来给步兵开路,提供火力支援的。

抗战时期,日军为何很少出动坦克?

有数据显示,日本自1931年到1945年,批量产生的坦克总有5061辆、另有111辆自行火炮。日本的坦克自行火炮产量不要说和美苏相比,甚至也只相当于德国同期的十分之一。性能更是全面落后。日本仅有可以与美国主力中型坦克对抗的三式坦克,只有区区166辆,而且到战争结束也没投入实战。

抗战时期,日军为何很少出动坦克?

整个二战时期,日军的坦克生产数量极其低下,在交战的主要大国之间只高于同时其的中国,甚至不如意大利。日军坦克数量不行,质量也不行,比如说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日本坦克装甲太薄。

不过,话说回来了,当时世界坦克的技术还没有发展完善,坦克的机动能力还没有达到后来炉火纯青的技术,且日军坦克部队的作战战场就是地形复杂的中国战场,如果日本真的把一辆几十吨的德国虎式坦克展拉往中国战场,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中方不费一枪一旦就会大破日军,因为如此重的大杀器会在中国陷入烂泥和沼泽中。

日军的武器研发一直是强调实用,比如日军的南部十四手枪,当时为了适应东北严寒天气,方便带手套扣动扳机,扳机处圆环故意修的很大,日军二战后由于太平洋战场上装甲力量的不足,也在着重向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发展,二战末期日军甚至造出来了比虎式还重的坦克,只不过还没列装战争就结束了。

抗战时期,日军为何很少出动坦克?

图为被中国军队缴获的日本八九式战车

其次日军薄皮坦克在中国一开始也是被捶的很惨,中国军队的苏式坦克T26和英式威克斯坦克,随便一款就可以虐日军,而且早在淞沪战役的时候中国军队就发现了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反坦克的作用,甚至比德国军队还要早。

不过随着淞沪会战及之后的战役消耗,中国军队重装备尤其是可以对日军薄皮坦克有致命杀伤力的反坦克炮、高射炮、高射机枪等重要装备的损失惨重,在哪个损失一辆少一辆的情况下,可以说制衡日军薄皮坦克的技术兵器还没有发挥作用就被摧毁了。

所以抗战初期没有制空权的中国军队始终被压着打,当时中国国民政府南京的也被占领,30万军民惨遭屠戮,中国精锐力量的损失甚至造成了日本这种质量低下、数量稀少的薄皮坦克横行中国的乱象,直到美苏新式坦克等重装备的到来,日本坦克的嚣张势头才被完全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