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魯迅第一人,名存實亡的24年婚姻,晚年後悔莫及

她,一生醉心於教學,育人無數;但婚姻不幸,24年婚姻名存實亡;她,年輕時尊稱魯迅為老師,並以魯迅的學生自居;但在後半生卻性格大變,用盡全身力氣反“魯”,並著書出版,被稱為“史上反魯第一人”;她,就是活了一個多世紀的中國著名女作家——蘇雪林。

少時求學路

1897年,蘇雪林出生在中國蘇州一個封建大家庭,信奉“男主外、女主內”的祖母掌管著後院內宅,這也是她幼年悲劇生活的最大根源。 四歲時被迫裹了小腳,這個舊時代屈辱的標誌一直伴隨她終身,讓她永生都難以釋懷的。 家中的男孩都可以進入族學讀書,但是女孩子,當然沒有這個資格。 雖然名不正言不順,但她依然在磕磕絆絆的自學生涯中,讀懂了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也瀏覽了世界各國經典著作,文學的種子就此在她心中紮了根。

一位留洋回來的叔叔發現了她的文學天賦,在他的勸說下,父親終於同意她可以入讀一所教會小學,好景不過半年,她再一次因故輟學,並大病一場;病癒後,她執意要入學當時正在招生的安慶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在家人的反對下以死相逼,成功入讀,並且順利畢業。

反對魯迅第一人,名存實亡的24年婚姻,晚年後悔莫及

後來,她又輾轉前往北京,並且師從胡適、李大釗、周作人、陳衡哲等知名教授、學者,同學中又有廬隱、馮沅君、石評梅等追求女性解放的才女;在他們的影響下,蘇雪林重新認識了當前的政治環境,有了自己的思想一時,進而她轉為用白話寫作,並且在一些報刊上公開發表,針砭時弊,言辭犀利。 她渴望有更大的舞臺,於是瞞著家人,悄悄赴法,在那個風景如畫的小城,她的創作靈感一下子被打開了,一連寫下了幾十首白話詩歌,達到了從文以來的一個小高峰。

漫漫婚姻路

在法國呆了三年,臨近畢業,但是家中接連遭遇變故加上母親的時時來信催促讓她放棄了學業,回國成婚。 在她前往法國之前,家中已經為她尋了一門門當戶對的親事,男方和她家境相仿,同樣也有過留學經歷,在麻省理工學習理工課程。 作為一名妙齡少女,蘇雪林一定也憧憬過愛情。 在法國的三年裡,曾經有很多少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還和其中一位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無奈,花前月下的美好敵不過現實的殘忍,她還是隻能揮劍斬斷情絲,回到中國。

在寫下的文章中,她自詡為蝴蝶,戀愛應該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這個上僅餘一頁空白。

從中可以看出對於現狀,她是如此的不滿和沮喪,只能將滿腔熱情傾注在文學創作中,筆耕不輟。

婚後的生活對於蘇雪林來說依舊是不如意的。 母親的離世讓她的人生觀瞬間崩塌,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先生張寶齡,雖然對於他,蘇雪林也有著萬般不滿和滿腹怨言。 張寶齡是典型的理工男,智商在線,情商不足,相信務實主義,對於花前月下非常不屑。 兩人的本就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現實更讓他們像兩條線,在有了交集之後就漸行漸遠,永遠只能看見彼此的側顏。

反對魯迅第一人,名存實亡的24年婚姻,晚年後悔莫及

在共同生活了三年多後,便因為工作的原因分開了。 1931年,蘇雪林在武漢大學安頓了下來,之後在那裡執教了18年,張寶齡則一直留在了上海。

一晃到了1949年,蘇雪林決定接受一份在香港的工作邀請,張寶齡則留在了大陸,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分開了,但此生至死再也沒有相逢。

1961年,張寶齡去世,而蘇雪林則活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99年,在臺北離開了人世。

反魯第一人

蘇雪林能夠揚名,除了她的文學造詣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被稱為古往今來“反魯第一人”,這個魯就是文壇大家魯迅。 她把反對魯迅作為畢生的事業,上升到了口誅筆伐的高度,並且為此還自毀名聲,出書力作,就是要把這個名號坐實了。

很多人一定會覺得奇怪,蘇雪林和魯迅的交集並不算多,而且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矛盾,她為什麼要窮盡畢生之力去攻擊這樣一個文壇大家?

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是說1928年,魯迅在一個文壇聚會時,對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蘇雪林十分冷淡,也沒有和她握手,這讓她感到被主流人群排斥在外,十分難過。於是,她處心積慮想要報復,終於在魯迅去世後拿起了手中的筆,開始了漫漫“伐魯”之路。

他在有限中見著永恆;他的精神似一粒無形的埃塵,追隨造化車輪不停地前進;他的靈海中常常嘯響著偉大的波濤,應和更偉大的脈搏,更偉大的靈潮。

她也曾是魯迅的信徒,最終卻走上了“反叛”之路。個人覺得,婚姻生活的不幸福讓她的精神世界一再被打擊,致使她被個人好惡所支配,喪失了作為一個文人的公允公正。

蘇雪林和先生在一起生活不到四年,兩個人也沒有孩子,完全超脫了正常夫妻應有的樣子。 最令人費解的是,她作為一個接受過國外思想的新潮女性,竟然為了自己的名聲,罔顧自己和先生兩人的幸福,寧願分隔兩地生活,也不願意接受那一紙離婚書。 她和張寶齡就這樣守著一份有名無實的婚姻,直到人生的終點。

反對魯迅第一人,名存實亡的24年婚姻,晚年後悔莫及

她就像一個矛盾綜合體,既新潮又守舊,既崇魯又反魯,整個人生軌跡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衝突,有時候連她自己都很難解釋她做的一些決定吧。

蘇雪林在晚年回憶起自己的人生,也曾表示過悔意。在回憶錄中她這樣寫道:

“我也很後悔,叫他孤棲一世,不能去享受他理想中的家庭幸福,也實在覺得對不住他。”

然而斯人已逝,再多的後悔也換不回這悲劇的一生。遙想當年,蘇雪林應該也會試著接受張寶齡,結局應該會很不一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