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小乘佛教

佛祖去世(圆寂)以后,印度佛教教团即发生分裂,后逐渐形成两大主流:小乘佛教(Hinayana)和大乘佛教 (Mahayana)。

“乘”指交通工具。大乘佛教兴起后,自诩该派能很快到达涅盘彼岸,故称“大乘”,同时把 别的派别贬为“小乘”。 小乘佛教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衰于公元后一世纪。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其教义与原始佛教相近。该派认为只有绝对遵循佛 陀之道者的少数幸运者才能够达到涅盘之境,强调借严格自律与修养得救。同时该派认为,佛祖只是一位教 师(正如释迦自己宣称的一样) ,而且已进入涅盘,不再为人。现在,小乘佛教在东南亚的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国仍居支配地位。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大乘佛教

约公元一世纪在印度兴起,公元八、九世纪衰退,到14世纪末叶,随着回教军再次入侵印度,佛教大受 迫害而归于灭亡。

1857年英国消灭了回教莫尔帝国,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于 1950 年独立,此后佛教稍 有发展。大乘佛教除在若干教义上与小乘佛教不同外,它与小乘佛教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把释迦牟尼奉为神, 奉为全人类的拯救之神。至此,佛祖被神化为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三十二相(如“双手过膝相”、 “手足网缦犹如鹅王相”、 “广长舌左右舐耳相”、 “马阴藏相”等) 、八十随形好(如鼻高不现孔、深不现·舌 色赤、毛右旋等),并被冠以十号(如“罗汉”、“如来”、“正偏知”、“明行足”、 “天人师” 、“佛世尊”等)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由于宣扬释迦为拯救之神,大乘佛教远比小乘佛教更获人心,在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都颇有影响力。

大乘佛教有六大宗派,即“禅宗”、 “天台宗”、 “华严宗”、 “法相宗” (又称“唯识宗”)、 “净土宗”和“密 宗”(又称“真言宗”)。

禅、天、华、唯四大宗派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虽各不相同,但都讲“心”和“空” ,故 被划归为同一系统。该系统的空观可以从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龙树的名偈中揭示,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不生也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万物皆由因缘所生,并无本体,都是空的。

万物的名字也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因它们本无实体。大乘的名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也道出同样的信念。“色”(Rupa)指“物体”或“能看见之物”,“空”即“物本无体”。这句话就是说,一 切能见之物,均无实体:凡无实体之物,即是能见之物,这种空观不仅常人难以明了,许多僧侣也无法说清 楚。据说,一次清顺治皇帝问禅宗和尚通琇(玉林): “山河大地妄念而生,妄念而息,山河大地还有也无?” 通琇只能含糊答道:“如人睡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如果一切都是空、无,如何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和活幼呢?大乘把这一切归之于人心,即所谓“唯心观” , 万物皆出于人心。《佛经》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十二缘分皆依心”,(《华严经》) “今此三界,唯是心有,……我心作佛,我心是佛,……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盘” ; (《大 集经》) “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狱皆心所为。”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般泥洹经》)人们常说的“四大皆空”一说, 原是出于大乘的空观,认为地、水、火、风这构成宇宙的四大元素,也都空无实体。大乘的普世得救的思想 也基于此,“芸芸众生,旨能成佛。 ”人心原本清净无秽,只因为“无明”所染,方生出各种妄念;只要潜心 修行,去掉“无明”,即可复清心的本来面目(“佛心”或“佛性”)而成佛。

大乘这四大宗派的空观和唯心观,可以从龚天民牧师在《佛教纲要》中引用的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来。 禅宗五祖弘忍向众弟子索偈以便选定六祖接班。弟子神秀出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五祖认为神秀尚未修行到家。打杂工慧能也出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五祖逐立慧能力禅宗六祖。因怕神秀加害,慧能逃回广东隐名埋姓。15年后他去广州法性寺, 时值幡被风吹动,有僧说是风动,有僧则说是幡动,但慧能却纠正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六祖讲经》)这个典故深刻地刻划出万物皆空无、一切唯心造的大乘佛教的根本教义。 净土宗可称为大乘的第二系统。此宗主要是说,如果人相信阿弥陀佛,并不断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死 后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阿弥陀” (梵文 Amitabha 或 Amitayus),意为“无限光明”或“无限生命”, “南 无” (梵文Namo)意为“皈依”。 “南无阿弥陀佛”即“皈依阿弥陀佛”之意。大乘前几个宗派虽已把释迦牟 尼奉为神明,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必须经过苦苦修行才能得救。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因此对净土宗的信仰大不以为然,视之为异端。 禅宗六祖慧能曾辛辣地讽刺说: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 不识心中净土,愿东顾西。”(六祖讲经)然而净土宗易信易行,不须刻苦修行,只要开口念诵“南无阿弥陀 佛” ,便能往生西方乐土,老少咸宜,何乐不为。

此宗虽未能在印度独树一帜,但传到中国后却有了极大发展, “异端”渐成为“正统” 大乘佛教第三系统是“密宗” (又称“真言宗”) ,公元七世纪在印度兴起。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此宗乃吸收婆罗门教的咒术而 成,注意念诵“唵嘛呢叭弥吽”六字真言(此六字意为“祈求在莲华藏中的佛”) 。


人持此六字大明咒,不仅 能逢凶化吉,死后还能往生极乐世界。西藏和蒙古的喇嘛教即是印度密宗于八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形成的密教。 后来,其他宗派也常在经文中附加咒语。如《般若心经》末尾的几句话,“Gategate,Paragate,Parasamgate BodhiSvaha!” (意为“度呀,度呀,度一切众生都到彼岸,使一切众生疾速成就无上悟道佛果”) ,但中国佛 教则译为,“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成了玄妙的咒语。 龚天民在《佛教纲要》中指出,大乘佛教的第一系统中, “‘天台’、 ‘华严’和‘法相’ ”三宗被称为正统 佛教。而禅宗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而被认为是一种异数和反动。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但目前,除禅宗尚名存实亡(因禅僧也念 “阿弥陀佛”了),其他‘天华法’三宗已几近绝传了。再者,由于中国佛教各宗派融会混合的结果,已经很 难找到纯宗派了。大家都也变成热心念佛向阿弥陀佛投降,沾上了净土宗的味道。 ” “世界各地华人佛教徒间, 念佛势力最强大。如称中国佛教现在主要只剩净土宗一宗,也不为过。连一向反对净土宗最烈的禅宗,也都 在禅净兼修了。 ”据黎登奥(FritzRidenour)所著《殊途同归?》,现在全世界的佛教徒约有五亿人。佛教从 最初的无神的心理学上的自律、修行逐步发展演化为对多神多灵的崇拜。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何不同,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