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乱世出英雄,此话不假。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乱世,曹操横空出世。

曹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纵观曹操一生,运气确实好到爆;而他又把群雄玩弄于鼓掌,打仗更是将“兵不厌诈”运用得炉火纯青。

曹操是富三代,祖父是大宦官曹腾。或许你会奇怪,宦官为什么有后代?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的养子。

曹家很有钱,曹嵩重金求得太尉一职。众所周知,太尉属于三公之一,位高权重。能买下这么大的官衔,可见财力雄厚。

尽管是宦官之后,曹操却痛恨那些鱼肉百姓、作威作福的宦官。

大宦官张让强占民田,史载“京畿诸郡数百万膏腴美田,皆属让等”。热血青年曹操看不惯,他持双戟,趁夜潜入张宅行刺,可惜未成功。

20岁那年,曹操得到推荐,当上了洛阳北部尉,大约相当于帝都公安局局长。

顺带提一句,推荐曹操的人叫司马防。司马防有个大名鼎鼎的儿子,叫司马懿。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总之,曹操从此加入京城朋友圈,结识了一众大咖。

比如蔡邕,就是制作“焦尾琴”、“柯亭笛”那位,也是蔡文姬她爹。蔡邕和曹操相差二十岁,却成了忘年交。

再比如乔玄。乔玄官居太尉,位列三公,以慧眼识人著称(古文:世名知人)。

曹操“姿貌短小”,平平无奇,却让乔玄赞不绝口:“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或许曹操身上有种独特气质,吸引了乔玄吧!

还比如《月旦评》主笔许邵。《月旦评》是东汉时期的现象级人物月刊,每月初一发文,点评当世名士。写久了,许邵阅人无数,看人也越来越准。

许邵见到曹操以后,预言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另一种说法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你说准不准?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曹操不愧是治世之能臣。

前文说到,曹操被举荐为洛阳北部尉。上任伊始,曹操在衙门口悬挂“五色棒”,声称“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古时夜间没有路灯,为了治安,朝廷规定“宵禁”。

然而,有人不把王法放在眼里,夜里照旧出来溜达。这货仗着自己是蹇硕的叔父,才敢如此肆无忌惮。(蹇硕是宫中大太监,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有权有势,和明代魏忠贤有得一拼。)

当这货大摇大摆地夜游时,恰好被曹操撞见。曹操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乱棒打死。

曹操的父亲是宦官养子,曹操却棒杀了宦官蹇硕的叔父,可谓秉公执法。

曹操棒杀蹇硕叔父之事传开,“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这是20岁曹操的高光时刻。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十年一晃过去,步入而立之年的曹操投身戎马,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称他是“治世之能臣”,一点儿也不为过。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乱世如山雨欲来。

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想发动兵变,将宦官集团从地球上抹去,便召西凉军阀董卓入京勤王。

这无异于引狼入室,所以曹操劝阻:“诛杀宦官,不过派几个勇士就能办成,何必召董卓来。”

何进,何进,偏偏听不进。又因为走漏了风声,宦官先下手为强,何进被杀。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曹操、袁绍等人在宫外等候多时,见何进没出来,料定凶多吉少,便杀进宫中,逢宦官便砍。

左右东汉政局的宦官集团,在此次政变中团灭!

然而,比宦官集团更可怕的人登场了——董卓。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董卓进京后,废汉少帝,另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的部下无恶不作,“淫略妇女,剽虏资物”。

董卓想要拉拢曹操,就举荐他为骁骑校尉。曹操可不傻,他才不上董卓的贼船呢!于是,曹操更名改姓,走小路逃离洛阳。

曹操逃到了陈留,散尽家财,招募义士,率先起兵勤王。

待在陈留期间,曹操混迹于工匠中,和工匠们共同锻造兵戈。结果遭到了故人孙宾硕的嘲讽:“这可不像干大事的人啊!”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那个年代,阶级观念深入人心,而工匠属于末等。在孙宾硕眼里,曹操应该和工匠格格不入才对。

面对孙宾硕的嘲讽,曹操一笑置之:“能小复能大,何害?”

既可以用老子的话来诠释: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决定成败。凡成大事者,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

也可以用苏轼的话来诠释: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在曹操心中,众生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

曹操言出必行。

他亲手锻造过兵戈,也有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经历;

他和工匠们打成一片,后来又“奉天子以令不臣”。他用人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国家不幸诸侯幸,各路诸侯纷纷高举“勤王”大旗,招兵买马,共推袁绍为盟主,组成了讨董联军。

《三国演义》中号称“十八路诸侯”,其实《三国志》中仅十路。曹操、刘备因为兵微将寡,尚无法与各路诸侯平起平坐,所以不被计入其中。


当时,刘备籍籍无名。在袁绍的兄弟袁术眼中,刘备不过是织席贩履之辈,何足道哉!


至于曹操,还算小有名望,且麾下有5000余人。袁绍丢给他一个“行奋武将军”。啥叫“行”?就是“代行”的意思。换言之,曹操是个杂号将军,且未转正。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诸侯们保全实力,按兵不动。兵锋真正和董卓接触过的,仅有三人。


其一为河内太守王匡,其二为开创江东基业的孙坚,其三便是曹操。


曹操率军主动出击,寡不敌众而败。他被箭射中,坐骑也负伤。幸亏曹洪把马让给他,才得以杀出重围。


回到联军大帐后,曹操见各路诸侯“置酒高会”,一副不思进取的样子,气得曹操把剑掷于地上,怒道:“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联军逡(qūn)巡而不敢进,盟主袁绍心想,你董卓可以另立新帝,我就不能吗?


于是,袁绍打算立刘虞为帝,并找曹操商量这事儿。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曹操撂下这句话,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后来,有自知之明的刘虞拒绝袁绍,这事儿不了了之。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曹操为什么离开呢?估计是看透了各路诸侯的虚伪吧!

离开后不久,曹操收到了一封求救信。

原来有个叫于毒的头目,率领10万黄巾军围攻东郡,东郡告急。

曹操立刻挥师救援,击退于毒,解了东郡的燃眉之急。曹操也因为立下战功,升任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曹操在顿丘县练兵时,忽闻于毒进犯东武阳。东武阳是治所,失不得。可现在赶过去救援,恐怕来不及。即便赶上,长途跋涉,师劳必疲,绝非上策。

曹操灵机一动,率军直捣于毒的老巢。

这招叫啥?围魏救赵!


于毒慌忙回师来救,这一切都在曹操的预料之中。曹操在其回师路上设好埋伏,一举歼敌。


曹操又乘胜消灭占据衮(gǔn)州的黄巾军,从此拥有了第一块地盘。


以衮州为大本营,曹操开始了横扫八荒的戎马一生。


如其所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短短数年,曹操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降张绣,定刘表,期间发生了无数故事。


比如打袁术时,曹军一度粮草不济。粮官建议大斗换小斗,类似于今天商贩在秤砣上做手脚。如此一来,积少成多,能节约不少粮食。无奈之下,曹操采用了这一建议。


然而,士兵很快察觉饭量比以前少了,群情激愤,兵变随时可能发生。情急之下,曹操借粮官项上人头一用,声称粮官贪污克扣粮草,才导致如此。其奸雄本色,可见一斑。


比如打张绣时,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治军严明,规定“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意思是,如果士兵临阵脱逃,就降罪于其妻子和儿女。


一方面,曹操用苛法来督战;另一方面,曹操也严格要求军队不扰民,秋毫无犯。


曹操“尝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意思是,大军路过麦田时,曹操让士兵们牵马步行,小心翼翼地穿过田间小道,以免践踏庄稼。


有一次,曹操的坐骑受惊,践踏了庄稼。曹操以身作则,按律当自刎谢罪。但是,三军不可一日无帅,他身为主帅,岂能轻生?曹操便说:“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言毕,他割下一綹(liǔ)头发代罚。(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再比如打吕布时,吕布帐下谋士陈宫提议:趁曹军刚入境,师劳必疲,由吕布率铁骑迎头痛击。刚愎自用的吕布,表示我不听、我不听。吕布微微一笑,说:“不如待其来攻,蹙着泗水中。”意思是:不如等曹军来到下邳(吕布大本营),自己再亲率铁骑出击,马踏曹军,把曹军踹入泗水喂鱼。


吕布低估了曹军的战斗力,等曹军真的兵临下邳时,吕布亲率铁骑出击,作战不利,只得退守下邳。曹军掘开泗水、沂水,水淹下邳。吕布没能把曹军踹入泗水喂鱼,自己反倒成了瓮中鳖。


还比如打袁绍时,曹军先是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接着,许攸来投奔曹操。曹操连鞋子都顾不上穿,赤脚出来迎客,颇有周公“一沐三握发”的风采。


也正因为曹操如此礼遇许攸,许攸毫无保留地献上夜袭乌巢的奇策。乌巢是袁军的粮草集合地,曹操采用其策,夜袭乌巢,火烧袁军粮仓。袁军听闻粮仓被烧,不战而溃。


打败袁绍以后,曹操在袁绍的军帐中发现了堆积如山的信件,其中不少信件的落款,竟是己方阵营将领。


于是,曹操召集诸将。诸将中不少人诚惶诚恐,他们曾和袁绍私通,担心曹操治罪。


孰料曹操当众把所有信件掷入火堆。


“袁绍强大之时,孤尚且不能自保,何况诸君呢?”


曹操不愧是曹操,一句话消解了诸将的心结。试想,倘若曹操彻查一番,得牵连多少人啊?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人才!如果统统治罪,曹操的人才库势必损失惨重。


曹操没有拆阅信件,付之一炬,就是担心看过以后,对某些人才心存芥蒂,再无法做到“用人不疑”。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为了彻底肃清袁绍的残余势力,曹操北征乌桓。倘若和乌桓刚正面,即便获胜,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曹操决定抄小路偷袭乌桓。正所谓“兵不厌诈”,曹操一面假装撤军,一面悄咪咪地派大军走小路。


果然,乌桓以为曹军撤走了,不加防备,被从天而降的曹军杀得措手不及。


曹操不仅擅长带兵打仗,而且“登高必赋”,写得一手好诗。


平定乌桓之后,曹操在返程途中,登高眺望,眼前是星辰大海。洪波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曹操数着浪花一朵朵,那首《观沧海》倏忽钻入了脑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千百年后,读来仍觉慷慨激昂。


人在得志时,写出来的文字总是气吞山河的。不久后,曹操南下荆州,荆州刺史刘琮(cóng)投降。


曹操还想劝降盘据江东的孙权,便修书一封: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千百年后,仍觉一股王霸之气扑面而来。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孙权拒不投降,曹操便率数十万水师南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曹操伫立船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遂有了那首千古传诵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擅长写慷慨激昂的雄主诗,却也写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类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句,比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早了五百多年!


将军本色是诗人!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公元208年,在赤壁俨如白昼的火光中,曹操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这场大火,把曹操的几十万水师烧得灰飞烟灭。折戟沉沙的曹操逃回北方,再无力统一天下。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曹操的前半生直线上升,堪比牛市;后半生却直线下滑,堪比股灾。先是输掉了汉中争夺战,然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儿迁都。


就在天下人私下议论“曹操老矣”的时候,曹操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的“内心os”或许是:如果上天再借五百年,我一定扫清六合,还百姓一个太平天下!


曹操到底是奸雄 or 英雄?


某年,匈奴使者来访。垂垂老矣的曹操,觉得自己“姿貌短小”,有损大国尊严。于是,他请来美男子崔琰假扮自己,自己则站立崔琰身后,充当侍卫。


匈奴使者归去,说:“魏王仪表堂堂,但魏王身后的侍卫,才是真英雄啊!”


1、《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御览》

2、易中天 著 《三国纪》

3、王仲荦 著 《说曹操》

4、张佳玮 著 《三国志异》

4、青语 著 《文韬武略说曹操》

6、纪录片 《三国的世界》


电视连续剧《三国》(导演:高希希);电影《赤壁》(导演:吴宇森);动画片《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