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破碎的全球產業鏈

新冠疫情,封鎖的不僅僅是大家的移動,也延緩了工廠復工生產的腳步。在製造業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作為製造鏈條上重要的一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此次疫情不僅僅導致了中國的PMI指數下降,對於全世界的工業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停工讓工廠無法制造新的產品,完工的產品也無法及時運出國。

這次首當其衝受到打擊的就是全球的汽車行業是沉重的打擊。疫情中心武漢是光學電子、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中心,擁有中國最先進的芯片製造基地,同樣也是汽車製造重鎮,所以湖北以及周邊的區域停工讓全球汽車產業鏈受到了打擊。根據波士頓諮詢的估計,受到新冠的影響,湖北的整車產量將減少6.4萬輛。其中東風本田因為所有產能全部在湖北,受到的影響最大。不僅僅是整車,湖北也有著眾多汽車零件生產商,特別是制動、轉向以及照明部分。不僅僅國內的車企面臨著減產與停產的風險,國外的汽車工廠也因為無法獲得充足的原材料而被迫停工。一輛汽車大約由30,000個配件組裝而成,需要全球的協作生產完成。現代汽車的韓國工廠就在2月發出了被迫停工的警示,克萊斯路和路虎也不得不因此削減產量。以及臺灣的汽車廠商都開始逐漸減產停工。

新冠疫情下,破碎的全球產業鏈

同樣的,全球的製藥業也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受到了衝擊。毗鄰湖北的浙江省將工廠生產禁令延長至2月9日,此處同時中國生產用於全球製藥行業活性成分的主要基地。在美國,用於生產成品藥物的商業原材料中,大約80%來自中國。中國有13%的製藥工廠在生產用於在美國銷售的藥品。同時印度也是中國原料藥的重要進口國。此時正值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對醫藥尤其是抗生素的需求陡增。因此當中國基礎製藥廠暫時停擺之後,各國的醫藥生產也不得不告急。

新冠疫情下,破碎的全球產業鏈

不僅僅是我們日常能想到的行業,許多並不為重視的行業因為中國佔據著上游佔據著壟斷地位,下游廠商受到疫情的影響尤為明顯。此次疫情之中,全球的墓碑產業也意外地中斷了。福建泉州惠安作為全球重要的石材生產基地,其產品出口到歐洲與日本。疫情使得所有的石材的加工都暫停了,也無法進一步對外出口。不僅僅是大理石等建材缺貨,許多建築工地被迫暫停,日本以及歐洲的墓碑都出現了大面積的缺貨。

新冠疫情下,破碎的全球產業鏈

前幾日晚上聽管清友老師講述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其中提到一點說世界的供應鏈將會被重塑。之前美國就一直在推行製造業迴歸本土,新冠疫情無疑會加速此股逆全球化的進程。廣大中國企業都需要加強警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