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读书的典故?

江山如此多娇2262


1、学富五车: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斡旋五国兴衰,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2、寻章摘句: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

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三国时,刘备出动蜀军攻打东吴,数千战船浩浩荡荡沿长江而下,其凶猛之势不可阻挡。

吴主孙权忙聚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多数主张面北事曹,请魏国派兵救援。于是吴主孙权急忙派使者赵咨火速前往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救。

赵咨来到魏国都城许都,叩拜了魏文帝曹丕,呈上了吴主孙权给魏文帝曹丕的亲笔书信。

曹丕览过来信,感到还算满意。魏文帝问赵咨:“你们吴王人怎样?他读书吗?”赵咨回答道:“我们吴主忙完军国大事,只要一有空闲,就博览群书,而且十分注重领会要义,不像那些浅尝辄止的读书人,只知道‘寻章摘句’而已。”

3、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

语出《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4、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汉朝的倪宽跟著孔安国学习五经,缺乏学习费用,倪宽要为弟子们做饭,有时还要下地干活。他下地时总要带著经书,休息时便抓紧学习。

5、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6.囊萤映雪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

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

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 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是指贫士苦读的典故。

7.悬梁刺股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

国先贤传》: “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

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

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

《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8.映月读书

是指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

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

贫,昼日斫屦( 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

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

”、“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挟策读书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

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

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

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10.高凤流麦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

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

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是指专心读书。

11.温舒编蒲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 路温舒字长

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

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12.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

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日:“年五十

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是指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13.带经而锄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

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 为

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 有时还要下地干

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是指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清风随柳吹


勤奋读书的六个典故: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孟母三迁。

其一:闻鸡起舞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翻译为现代文大概是: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现在“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听到鸡见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及时奋起。而《闻鸡起舞》这一典故的主人公也成了一代名将,受封奋威将军。

其二:《凿壁借光》

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典故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用现代文翻译是: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而本典故的主人公最终也一路高升,官至西汉丞相。

其三:《焚膏继晷》

焚膏继晷意思是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典故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用现代文翻译是:太阳下去了,就燃起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

其四:《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意思形容刻苦学习。

典故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足。”

典故原文意思是:苏秦读书想睡觉的时候,会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流出来的血到了他的脚上。

而苏秦最终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政治家,挂七国相印。

其五:《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意思是: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典故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用现代文翻译为:虽然没有受过在战场上拼搏,睡卧于霜雪之中的苦,但是受过利用雪的反光。

其六:《孟母三迁》

典故讲的是儒家代表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好好读书、不受外界干扰,三次搬家的故事。








诗艺视界


关于读书的典故有很多,下面我就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


韦编三绝

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圣人孔子就有一个很著名的读书典故叫“韦编三绝”,史记中这样记载: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意思就是孔子万年非常喜欢《易》,我们知道那时候的书大都是竹简,竹简是用牛皮带子串起来的,那些牛皮带子就叫“韦编”,韦编三绝,意思是孔子读《易》的次数太多,把那些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好多次。

头悬梁,锥刺股

比孔子稍晚一些,就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其中锥刺股是指的战国时候的苏秦,因为读书太困了,就拿了跟锥子扎自己大腿,这么一扎,顿时就清醒了。


而头悬梁则又要晚一些,是汉朝时候一个叫孙敬的人,弄了跟绳子吊在房梁上,并绑住自己的头发,这样一打瞌睡就会扯到头发,然后就醒了继续读书。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

除此之外,汉朝还出现了“凿壁偷光”的典故。讲的是匡衡小时候家里穷,一直努力读书,但是晚上没光线了,于是想办法把墙壁打了个洞,让隔壁邻居家的光线透进来,然后自己彻夜读书。

与凿壁偷光经常一起提的,就是囊萤映雪,说的是晋朝的孙康,跟匡衡类似,家里非常穷,于是非常刻苦的读书学习,但还是觉得时间不够,总觉得晚上躺在床上睡觉太浪费时间,于是想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有一天他发现,雪地会反光,于是晚上把书拿出来,照着雪地反射的光线开始读书。(实际上晚上雪地是没有反光的,此典故当属杜撰。)


孙康是“映雪”,那囊萤呢?是鱼他差不多同时代的人,叫车胤,也是家里穷,想晚上读书,于是想了个办法,捕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透明的袋子里,然后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光线,发奋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些是古代比较著名的读书典故,当然了现代也有一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振聋发聩,周总理也用一生的鞠躬尽瘁来实践了自己当初立下的志向。


图源网络,侵删


卧闻海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古人刻入骨子的价值观!下面我们看看那些名流千古的读书典例子。

1.程门立雪

北宋著名学者,杨时年轻时非常刻苦用功。后来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但是不愿进朝为官。继续求师深造,专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是闻名全国的学问大师,杨时已经40多岁了,但是为了追求知识,就拜他们为师。有一天,天空乌云密布,大雪漫天飞舞,杨时为了请教一个问题,不顾天寒地冻,就去老师家里了。到老师家门口,守门大爷说,程颐老师正在午睡,此时杨时为了请教问题,既没有离开,也不愿意打扰老师休息,而是在凌冽的寒风中矗立,任凭风吹雪打!冻得浑身得瑟。后来杨时也终成全国知名的大家,不少学徒不远千里来拜师学艺,大家

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2.宋濂苦学

初中我们都学过《送东阳马生序》名篇,知道了宋濂如何在艰苦的岁月中刻苦求学,专研学问。我们可以仔细品尝他的求学之路: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持经叩问。3.当当余之从师也,负切曳屐行深山巨谷中,穷东烈风,足肤皲裂,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因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可知宋濂是用命去学习啊。

3.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记述:东晋时期将领

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朋友刘琨讨论时局,总慷慨激扬,满怀义愤,为了报效祖国,他们半夜一听到鸡鸣,就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4.司马光警枕头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阳刚至强1


人丑就该多读书,那我还要读好多的书,为什么要读书,我们听听古人怎么说的?



苏东坡说,学问是无止境的。 相传苏东坡年轻时自负其才,却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指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飘然而逝,苏东坡大受启迪,才知道人世间的学问是无止境的,于是将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说,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强大。当时吕蒙在孙权手下担任要职,有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在军中担任要职,要多读书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才能更好掌管军中事务,吕蒙当时以军中事务繁忙加以推辞,孙权听了恨铁不成钢的说,当时的汉武帝不管多忙都会抽空来读书,再说你忙的过我吗?我平时都会挤出时间看一些史书和兵书,这对我大有裨益,听了孙权的一番话,吕蒙豁然开朗,从此之后不管他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坚持读书,后来鲁肃来拜访吕蒙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军国大事,在此次讨论中,鲁肃发现吕蒙的学时很有见地,许多建议都很有道理,丝毫不像之前那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吕蒙了,于是鲁肃惊奇的对吕蒙说到以你现在的学识和见地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回答道,对于有志向的人几天不见就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大哥,你还是知道的太晚了。后来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还和吕蒙结为好友,随后离开。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留心处处有学习,作为年一代,我们也应该效仿古人,博览群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江山如此多娇2262


1,凿壁偷光。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囊萤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就利用它来看书。

3,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

4,三余读书。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5,带经而锄。带经而锄,成语,指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 。常林、儿(倪) 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


小基读书


读书勤奋的典故有许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头悬梁锥刺股,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以防止学习时打瞌睡,刻苦发奋读书学习。负薪挂角,朱买臣负薪,背着柴草时,将书挂在扁担的前面,方便看书,李密挂角,放牛时,把要读的书挂在牛角上,时刻准备着读书。形容挤出时间间隙来读书,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不惧辛苦。囊萤映雪,囊萤:车胤少时家中贫困,夏天以囊装萤火虫来照明学习,映雪:孙康冬天利用瑞雪的反射微光来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凿壁借光,指的是西汉文学家匡衡,凿开围墙的墙壁,利用邻居家透过墙壁的微光来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的人。

韦编三绝, 孔子为了精读《周易》,多次翻断了联结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十分勤奋。韦编三出自于司马迁著作《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闻鸡起舞,祖逖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小时候淘气,不爱读书。长大后祖逖意识到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他和好朋友一起,每天听到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报效祖国。,《送东阳马生序》讲述了宋濂自己年少时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条件,努力学习。暂时先分享这些读书的历史典故,谢谢大家[来看我][马思纯的微笑][害羞]


诚挚书法


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有多重要,大家也都知道。平时在生活中大家也会一直提倡多读书,无论是什么年龄,无论是什么职业,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都可以享受读书的乐趣,这也应该是门槛最低的一项活动了。

古代关于读书的典故非常多,下面就为大家举五个经常被大家提到的典故。

凿壁偷光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映月读书

《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泌少贫,昼日斫屧,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

囊萤映雪

《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悬梁刺股

《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战国策·秦策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古人云:“读书学礼。”读书可以培养我们品德的高尚,让我们更加的知书达礼。古代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思想,都被后人记载在了书中,我们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并且应用在生活中,就可以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超人小航航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7.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8.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9.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10.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自考小伙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泌少贫,昼日斫屧,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7.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8.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