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為什麼要鎮守襄陽?

馬鵬堃


郭靖與黃蓉死守的襄陽是當時最重要的軍事基地,襄陽要是破了,南宋就離亡國不遠了。所以當時郭靖與黃蓉死守襄陽,是為了能讓襄陽城的百姓有時間逃離,也是為了給南宋爭取時間做準備救援襄陽,所以黃蓉與郭靖才會誓死堅守,而不退守。

郭靖與黃蓉在襄陽城抵擋了十年元朝蒙古鐵騎的進攻,當時襄陽城內有很多無辜的百姓,如果當時郭靖與黃蓉選擇退守的話,那麼元朝的鐵騎便會馬上攻破襄陽城,那麼城中的漢族百姓便有可能受到蒙古的大屠殺。古代軍隊打仗如果遇到頑強抵抗的,一般城破都會有屠城的行為,就算不屠城,像蒙古這樣的軍隊,他們自古就有攻城略地後便進城搶奪錢財與女人,那時的襄陽城內的眾多百姓必定會受到蒙古大軍的侵害。所以郭靖作為一代大俠,他不能退守,他要為了襄陽城百姓爭取逃離的時間。

還有就是,當時襄陽是重要的軍事之地,如果郭靖與黃蓉選擇退守,那麼蒙古便會很輕易地佔領襄陽,之後要想再奪回來就會很難。雖然當時蒙古的鐵騎眼看就要攻破襄陽城了,但是郭靖與黃蓉守了襄陽城十年了,他們最熟悉襄陽城,如果他們不死守根本沒有人守得住襄陽城。在他們守城的過程中,如果有救兵前來,那麼就有可能會守住了襄陽,就有可能會保住南宋的政權,雖然當時可能性不大,但這是希望。

還有就是郭靖與黃蓉守護襄陽城十年,與蒙古數次戰鬥,殺死不少蒙古人,所以襄陽要是守不住,南宋也就亡國了。他們這些與蒙古有血仇的人也是在元朝的統治下生存不下去的,所以不如死守襄陽殉國。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從三國隆中對中我們便可知,諸葛亮認為荊襄之地乃是匡扶漢室的根基所在。原因在於荊襄之地西通巴蜀,東連江浙,北上中原,南達兩廣。自古以來便是富饒之地及華夏的領土的戰略隘口。

其次,到南宋時期,朝廷偏安一禹,北有蒙古,西有土蕃、西夏,南有大理。而蒙古要的不僅僅是南宋領土,還有大理、土蕃等國。荊襄作為版圖隘口,自然戰略地位更為重要。

攻下襄陽,荊襄大地唾手可得,也可切斷南宋與巴蜀的聯繫佔領巴蜀之地。從襄陽再到南宋臨安都是長將中下游平原地區,無天險可守,南宋朝廷已為囊中之物。其次,川藏路自古便是入藏的要道,攻下襄陽,佔領巴蜀,進而可向土蕃、大理等國進軍。

那麼襄陽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這也是為什麼蒙古會多次集重兵攻打襄陽的原因



一代劍神卓不凡


那麼為什麼郭靖一直都死守襄陽?

其實問題的答案金庸早就在書中有所暗示,有一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同樣也可以放在郭靖身上,郭靖在他六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性格特徵,一起去看一下六歲時候郭靖的表現吧。

六歲的郭婧還與母親李萍在蒙古大草原生活,當時郭靖給人的印象就是傻頭傻腦,為人木訥。有一次,郭靖在放羊途中,遇到了兩個部落交戰,當時兩軍也是殺得昏天暗地,而郭靖雖然有些害怕,但是卻興奮不已。郭靖看到一位黑袍將軍在敵方的大軍中來去自如,箭法更是如神。而這位將軍就是哲別,哲別也成為了郭靖第一個師父,當時的郭靖就對哲別敬佩不已。回家之後就將當時看到的情景告訴了母親李萍,雖然郭靖敘述速起來有些結結巴巴,但是也說了個大概,母親李萍見到年僅六歲的郭靖雖然非常蠢笨,但是對此卻絲毫不懼,也頗有將門之風。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看出,郭靖對於戰爭是非常興奮的,沒有畏懼之色,年僅六歲的郭靖就已經對領兵打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的郭靖更是在每一次放羊時,將自己當成將軍,當羊群當做軍隊。可見六歲的郭靖已經有了長大後立志成為大將軍的志向,而這種志向在他長大之後確實得以實現,郭靖跟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屢立奇功,不過作為漢人的郭靖,始終心繫大宋,最後回到大宋後的郭靖,依舊想成為一名大將軍,而當時處於危難之際的襄陽城正好給了郭靖這樣一個機會。


大益茶


襄陽位於長江的支流漢江邊上,歷來是軍事重鎮,襄陽失守,元軍便能沿漢江直下長江,南宋朝廷將無險可守,所以郭靖說:“襄陽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萬百姓便盡為蒙古人的奴隸。”因為金庸對郭靖、黃蓉守襄陽的描寫,使襄陽家喻戶曉,前些年,襄陽曾經想建造郭靖、黃蓉的雕像以資紀念,但因為郭靖、黃蓉是虛構的人物,故事裡的一些情節和歷史事實有出入,給郭靖、黃蓉立像,容易傳播錯誤的歷史知識,所以反對意見不少,最後雕像沒有建。

郭靖、黃蓉雖然是虛構的小說人物,但也反映了真實的愛國情懷和俠義精神,中國歷史上,這樣的英雄人物從不缺少,就在小說裡郭靖、黃蓉守襄陽的前幾十年,襄陽就有過真實的守城英雄,其蕩氣迴腸之處比起小說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趙淳、趙萬年的襄陽守城史。

其次就是襄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當你瞭解了這些背景,你就會知道為什麼襄陽能成為南北大戰的重心所在了:控制住襄陽,就相當於控制住了漢江。

對北方而言,只要襄陽在手,船舶就可以順漢江東下,進入長江;或者經由陸路,直達江陵城下——這也是江邊重鎮。

而對南方來說,只要控制了襄陽,北方在漢江上就無任何機會可言。通過防禦一座城,就能保障整個長江中游的安全。


段華為


我們從神鵰俠侶中很難看到襄陽究竟有多重要,但是留個心眼就會發現,最後一戰郭靖楊過打退蒙古兵,蒙古之後數年沒有來犯,而不是繞道其他地方進取南宋,神鵰俠侶才得以結局。

當然這是小說,實際上讀過三國就能親身體會襄陽的重要性,襄陽在三國時期與荊州等同屬荊襄九郡,因為荊州與襄陽相隔不遠,加之歷史的變遷荊州和襄陽的城池變化,我們暫且將襄陽的重要性用荊州來借代。

荊州在三國時期成為三國必爭之地,蜀漢還為荊州搭上了關羽的性命,周瑜也是因為荊州病故身亡,而關羽水淹七軍也是為了抵擋魏國來犯。那時的荊州正好處於三國的前沿陣地,所以誰都想要,蜀漢失了荊州,日後也只能六出祁山繞道甘肅攻魏,可見一座城池對局勢的影響有多大。

郭靖鎮守襄陽之時,蒙古已經佔領關中,為什麼不繞道甘肅,或者翻越秦巴從巴蜀進攻,不也是因為路途遙遠道路崎嶇,不宜行軍嗎?

雖然蒙古也越過河西走廊,吞併吐蕃,取了大理,但那費的勁恐怕只有蒙古自己知道。蒙古不遺餘力的進攻襄陽自然算過這筆賬。

事實也證明了襄陽的戰略意義,後來的蒙古攻破襄陽後便長驅直入,直搗臨安只用了兩年時間,可想而知,襄陽的固守給南宋帶來了幾年十幾年的和平。

足見,襄陽乃戰略要地!


軒轅逍遙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在《神鵰俠侶》中,郭靖和黃蓉夫婦守護襄陽三十多年,最終寡不敵眾,襄陽城被元軍攻破,郭靖夫婦也戰死沙場。畢竟這只是小說,一來是彰顯郭靖夫婦的“大俠”精神,二來說明襄陽城市的重要性。




根據歷史記載元軍當時用了六年時間攻破襄陽,然後用時兩年滅了南宋。由此可見襄陽城地理位置和軍事位置的重要性。襄陽城前有襄水後有漢水,易守難攻。但是如果想迅速滅掉南宋,襄陽是必經之地,一旦襄陽失手,元軍即可沿長江順流而下,直搗臨安。


自從蒙古大軍統一北方以後,南宋就註定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其實元軍對進攻南宋的計劃剛開始是沿著長江一路從西向東,逐個擊破的策略,但是由於南宋奸臣當道,很對大臣對朝廷很不滿意,所以投奔了元軍。繞過山城,直接進攻襄陽就是南宋叛將劉整給忽必烈獻的計策。


元軍進攻襄陽,南宋卻沒有引起重視,一是認為襄陽城易守難攻;二是沒有意識到襄陽城的重要性以及失守帶來的後果。反而是郭靖夫婦這樣的武林人士,提前意識到了襄陽城的重要性,所以二人召集天下武林人士來積極救援防守。


歷史中襄陽守將是呂文煥,此人還是很有將帥之才的,他不但積極加強防守,而且四處求援,可惜其他人並不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算是有些來參與救援,也被元軍的外圍軍隊給打敗,最終在元軍炮火的猛烈進攻之下,孤立無援的守將呂文煥開城投降。



元軍佔領襄陽,就等於打開了南宋長江中游的門戶,同時也加速了南宋王朝的滅亡。金庸大師之所以圍繞著襄陽之戰寫下了《神鵰俠侶》這部小說,一來是突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壯舉,二來也說明了襄陽城歷史軍事位置的重要。


睢州居士華強哥


 南宋時代,自岳飛收復襄陽開始,襄陽就成了秦淮至長江綜合防禦體系的中間環節。敵攻兩淮和四川,則襄陽救援,敵攻襄陽,則四川和兩淮救援,三部相互配合,另有長江水軍往來救應。在這個防禦體系中,關節點就是襄陽。以襄陽、武昌、荊州構成的鐵三角,成了關係到南宋整個戰局的核心。所以清朝歷史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說,湖北有3個戰略支點,襄陽、武昌、荊州,其中以襄陽的戰略地位最為突出。

  蒙古崛起後,經過3次西征和多次東征和南征,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但一貫積貧積弱的南宋,卻抗擊蒙古進攻近半個世紀,這其中,襄陽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

襄陽地理軍事地位如何,

網上資料太多,不過一般人讀相關文字資料,

往往一頭霧水,

被各種地名和方位搞得頭暈腦脹。

俗話說,一圖勝千語,

其實在地圖上一看,其地位如何,

立刻一目瞭然。

  漢水君漢水君隱去了所有的行政區分和城市標誌,拋開一切雜念和成見,只留下一張純粹的地形圖,這樣更有利於做出客觀判斷,圖中紅點處,即襄陽。

  它正好處於一個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貫通,要經過這裡;東西貫通,也要經過這裡。四周的各條道路,都匯聚於此,繞不過去。所以無論你在這裡是建個炮塔還是修個兵營,只要這個口一堵住,整個盆地都在你控制之下。

漢水君

下面我們把行政標記放上去,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再來看襄陽的地理位置有多牛。

1

先往南看

  從襄陽南下,沿荊山(西)、大洪山(東)之間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荊州,進入廣袤的江漢平原,直抵長江。然後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於鎖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峽門口。向東可以把江漢平原這個重要的經濟區掌握在手中。楚國想北上爭雄,問問中原諸侯鼎有多重,襄陽是其橋頭堡。郭靖為啥死守襄陽,也是因為襄陽一破,蒙古人便可長驅直入,進入長江沿線,切斷四川與江南聯繫,肆虐江漢平原。

更可怕的是,源自漢中的漢水過安康以後,在襄陽這裡朝東南流過去。在古代運輸不便,有這麼一條河跟著,其意義不言而喻。蒙古人就是打破襄陽以後順漢水入長江,攻取鄂州,南宋的防禦體系登時崩潰。

2

再往東看

  襄陽向東,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中間從棗陽至隨州,從隨州趨安陸,向南直達漢口。向北,則可以控制大梧縣,這是江淮平原與長江流域溝通的西側通道。這附近有著名的義陽三關,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兩淮南下,若得此三關,則守軍自潰,俗稱三關盡毀。李自成和張獻忠一打下三關,左良玉立刻就散了。

  其重要性,只要知道另外一條東側通道叫合肥,就該明白了。

3

再看北邊

  從襄陽向北,是南陽盆地。向東北方向,過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間的方城通道,即可進入真正意義上的中原地帶。一冒頭就是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平頂山,再往東北,就到許昌了。這就是為啥關羽在襄陽、樊城水淹七軍以後,嚇得曹操非要從許昌遷都。沒辦法,人家一腳把通向中原的大門給踹開了,“威震華夏”四個字,可不是沒來由的。

  還有一條路向正北,過魯山縣,沿嵩縣西側向北的陸渾,即抵達伊川,東都洛陽就在前方!關羽打襄樊的時候,就鼓動這條路上的盜賊們鬧事,攪得曹操雞飛狗跳,以為關羽還要打洛陽。更早時候,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就是從襄陽沿這裡北上,陳兵洛水,去問周王室的鼎有多重。

漢水君

岳飛為什麼從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陽打下來再談恢復中原?就是因為襄陽不奪,就沒有去中原的通道。

4

再看看西邊

  

  從襄陽北上,走南陽西,沿伏牛山和秦嶺南麓之間的狹窄通道,走內鄉、西峽至大名鼎鼎的武關、商洛,從山區一出來,就是藍田,到關中了,長安在望。楚人看秦國不順眼,就從這條路去打咸陽,秦人看楚人不順眼,也是從這條路去打郢。無論誰打誰,都得經過襄陽。 李自成先在襄陽稱新順王,然後從這裡突襲西安,才有了大順天下。

  當然,秦人其實還多佔一個便宜。漢水從漢中東流,經安康、十堰抵達襄陽,再經襄陽後折向東南(參看前面的圖)。秦人可以從漢中準備船隻,高高興興順漢水而下;而楚人就只能乾瞪眼,沒辦法,他們去打漢中得逆水而上,忒廢油了。後來到了三國,蔣琬也有這個打算,後來一琢磨,東下容易,萬一打不贏,撤退可就是逆流,太危險,沒敢幹。

所以我們能看到,襄陽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四戰之地。南通江漢、東接漢口、信陽、北上中原、洛陽,西去長安、漢中。中國發生大事的地區,總能和襄陽扯上點關係。

史料拓展

  其實,按小說中的描寫,郭靖在襄陽是以布衣身份輔佐京湖安撫制置使呂文德,呂文德升官後,接任是呂文煥。但其實世上根本沒有郭靖這個人,如果呂文煥真的如此懦弱無能,如何能和彪悍的元軍對抗那麼多年?

  在真實的歷史中,呂文煥是呂文德的弟弟,是守護襄陽城的功臣。只因為他最終投降了元軍,所以在歷史上一直揹負著賣國賊的罵名。近代小說《痛史》斥責呂文煥“賣國偷生”和“喪盡天良”,尤其是文天祥曾痛罵呂文煥,讓呂文煥的形象更差。

呂文煥降元

  事實上,呂文煥經歷了數十年宋蒙戰爭,守衛襄陽6年之久,終因孤立無援,被迫投降。有人說,他為抵禦蒙古侵略保衛國家已經盡力了,最終投降是無奈之舉。

  有不少人表示呂文煥的投降之舉可以理解。比如宋末元初詩人汪元量,曾在《醉歌》中寫道:“呂將軍在守襄陽,十載襄陽鐵脊樑。望斷援兵無信息,聲聲罵殺賈平章。”意思是,呂文煥投降的根本原因,在於南宋朝廷腐敗。《錢塘遺事》也評論說:“獨守孤城,降於六年之後,豈得已哉?”

  1273年正月,樊城破,守將牛富和王福率百餘勇士巷戰,重傷投火自盡,元軍在樊城大肆屠殺。樊城一失,襄陽成了孤城,外援不續,軍民士氣低落,城池難以堅守。元軍將領阿術提出,只要襄陽願降,可保全城安全。二月,呂文煥以保民為由,降元,轉而攻打南宋。而荊湖都統制範天順不降,自縊身亡。至此,襄陽失陷。

  

  呂文煥生於亂世,在守城和保全百姓的兩難之中,他選擇了投降元軍,將南宋推向末路。呂文煥的功過很難評說,我們應該從各個角度去公正評判。他是英雄,但也是叛賊。

如今的襄陽

  金戈鐵馬闖蕩江湖的時代也已離我們逐漸遠去,現在的襄陽早已日新月異。如今,我們更是利用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來為我們現代發展出謀劃策。

  我們依荊山餘脈,扼漢水要衝,境內山谷密佈,河流縱橫,山、丘陵、平原交錯,這就為我們的有機農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於是,襄陽致力於建設國家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示範區、國家山區農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漢江生態農業開發示範區和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創新推廣示範區,打響生態農業的有機品牌,建成全國聞名的“中國有機谷”。

  我們底蘊深厚的文化歷史,優美的自然條件,為生態休閒旅遊發展提供基礎。於是我們秉承以自然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的發展原則,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理念,構築生態屏障,保護自然風光,保護綠水青山,有機融合生態文化的神韻與自然風光的形意,使生態旅遊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今年1至9月,全市生態旅遊業實現產值9.2億元,接待遊客90萬人次。(湖北省林業廳)

  當然,如今的襄陽快速發展的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很多很多...而歷史遺留下來的不僅有怡人風光更有襄陽先民們用智慧的火種點亮的荊楚文明!

  一千八百年前,這裡有有臥龍鳳雛,有光武中興,在群星閃耀的三國文化中,在歷史的夜空中,襄陽是那顆奪目的子辰之星!


醉飲一曲嘆往事


在中國古代戰爭中,襄陽一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首先,看地理位置。襄陽正好處於一個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貫通,要經過這裡;東西貫通,也要經過這裡。四周的各條道路,都匯聚於此,繞不過去。從襄陽南下,沿荊山(西)、大洪山(東)之間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荊州,進入廣袤的江漢平原,直抵長江,然後向東可以把江漢平原這個重要的經濟區掌握在手中。郭靖為啥死守襄陽,也是因為襄陽一破,蒙古人便可長驅直入,進入長江沿線,切斷四川與江南聯繫,肆虐江漢平原。

其次,看守城搭檔。南宋時,襄陽作為重要的戰略要地被加固修整,襄陽城越發堅固。蒙古軍自知強攻不能取勝,轉而採取圍城策略,於是長達6年的圍城戰就此爆發。不是郭靖死守襄陽,是呂文煥!堅守襄陽城6年的呂文煥因常年把守,財力物力人力已接近匱乏,加之忽必烈派使者送信給襄陽守將呂文煥,勸其投降,信的內容是這樣說的:將軍堅守襄陽已經6年,對宋朝已經盡了忠心,而今大勢所趨,將軍不能不顧襄陽百姓的死活。如果現在投降,我可以保證城內百姓的安全,還會大大封賞你。於是呂文煥放棄了抵抗,開城投降,襄陽自此為蒙古軍佔領。

再次,看歷史淵源。北方政權攻擊南方,無一例外要攻擊襄陽。比如東晉與前秦的戰爭、宋元之戰是最典型的戰爭。《三國演義》全書120回32回發生在襄陽,很多典故流傳至今,如馬躍檀溪、三顧茅廬、水淹七軍等。所謂東南得襄陽可以進圖關中,西北得襄陽可收取東南。岳飛為什麼從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陽打下來再談恢復中原?就是因為襄陽不奪,就沒有去中原的通道。

最後,看最終結果。襄陽戰役打了近六年,襄陽城的失守敲響了南宋的喪鐘。襄陽陷落,元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一馬平川,如入無人之境。元軍只用了兩年就攻到了南宋首都臨安,足見其地勢之優越。




絲路嬌子


荊襄地帶在版圖上來看屬於天元位置,天元是圍棋術語,也就是整個棋局的中心。

邊角的星點,北方的金國已經拔除,權當蒙元換掉金國而已,但天元被南宋牢牢把控,南宋在南邊的星位也經營百年,配合天元成為一個牢不可破的強勢,連金國都奈何不了南宋,所以欲滅南宋必取天元--襄陽。

因此郭靖鎮守的襄陽不丟,南宋的大勢不弱,蒙元奈何不得。

所以之後的忽必烈改變打法,沿西南而下,降服吐蕃,奪大理,獲得另一側的星位,這才有了奪取天元的資本。

附註:郭靖只是小說人物,真正浴血奮戰的是鎮守襄陽的將士,呵呵,呂文煥也算是一個歷史的衰將。


鴻哥iouyh福小鋪


楊過問道:“郭伯伯,你說襄陽守得住嗎?”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鬱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最後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 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其實神鵰俠侶裡,郭靖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了。

陸秀夫文天祥難道不知道大勢如此不可挽回麼,史可法顧炎武難道不知道反清復明不過大夢一場麼。

面對異族入侵,中國從來不缺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物,而正是一個又一個這般人物的縱然知道可能做不到,可能完不成,卻依舊前赴後繼的去做,這些事情才終究又變得可能了。而在我眼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八個字,也正是中華文化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