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是活在當下


最好的生活,是活在當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詞人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複雜的。他用聽雨這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

人生就像趕路,山一程,水一程,一路風雨兼程,一路披荊斬棘,往前看,人生彷彿遙不可及,往後看,卻又咫尺可量。

而中年,彷彿前半生和後半生的分水嶺,讓人生出無限感慨,正如李宗盛那首《山丘》,“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喚不回溫柔……”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誰都有痛苦糾結,但是面對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不然一味糾纏於已發生的錯誤當中,就會鑽進牛角尖,因不斷悔恨而時刻折磨自己。

王陽明的學生薛侃常愛後悔,王陽明便告誡他說:“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

不悔,並不是莽撞的冥頑固執,而是經歷人生風雨後的智慧選擇。

林語堂曾說,“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

他一生起起落落,心境變換,而本心始終如一:在野外偶遇風雨,他寫下“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被一貶再貶,他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到暮年備嘗流離苦,問是否有怨,他說:“九死南荒吾不恨”;問他一生的功績,答:“黃州惠州儋州”。

婉轉深沉皆浮雲,人間有味是清歡。拘泥於聚散離合,不如學學蘇軾的不悔與坦然!

正如林清玄所說,“我也願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

不管之前的日子過得有多糟多難,要相信此刻就是拐點,每一個當下都是你改變的起點,想要的未來,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如果說“不要怕”是人生經驗的提煉,那麼“不要悔”就是人生智慧的昇華。

前半生,我們年少懵懂,一心追夢,卻也難免頻頻碰壁,錯付真心。

後半生,我們成熟穩重,明白事理,卻也經常不懂珍惜,無謂嘆息。

與其等到老了才後悔,不如現在牢牢記住這六字人生秘訣——“不要怕,不要悔”。

我們用整個的前半生去拿得起,也將用全部的後半生去放得下。俯仰無愧天地,心內安然,甚好。


最好的生活,是活在當下

關注“我”,點個:心❤

讓自己成為一臺極度開放式學習系統.

留言:是對思考、思維、表達的不斷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