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相關學習(第13天)

補虛藥

補氣藥

補氣血陰陽之不同,多配伍補氣藥使補而不滯,氣陽,氣陰,氣血,血陰,陰陽

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朮、山藥、甘草、白扁豆、大棗、刺五加、絞股藍、紅景天、沙棘

1.太子參 甘微苦平 脾肺經 性平偏涼 補氣健脾 生津潤肺

2.黃芪 甘溫 脾肺經 補氣昇陽 益氣固表止汗 利水消腫 生津養血 行滯通痺 託毒排膿 斂瘡生肌

3.白朮 甘苦溫 脾胃經 益氣固表止汗 燥溼利水安胎 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4.山藥 甘平 脾肺腎經 益氣養陰 補脾肺腎 澀精止帶

5.白扁豆 甘微溫 脾胃經 健脾化溼 和中消暑 解毒

6.甘草 甘平 心肺脾胃經 補脾益氣 祛痰止咳 緩急止痛 清熱解毒 調和諸藥

7.大棗 甘溫 脾胃心經 補中益氣 養血安神

8.紅景天 甘寒 脾肺心經 益氣養血 通脈平喘 清肺止咳

補陽藥

鹿茸、淫羊藿、杜仲、續斷、菟絲子、巴戟天、補骨脂、紫河車、肉蓯蓉、蛤蚧、冬蟲夏草、仙茅、益智仁、鎖陽、沙苑子、核桃仁

9.鹿茸 (雄鹿尚未骨化帶絨毛的幼角)甘鹹溫 肝腎經 補腎陽益精血 強筋骨 調衝任

10.淫羊藿 辛甘溫 歸肝腎經 補腎陽 祛風溼 強筋骨

11.巴戟天 辛甘微溫 肝腎經 補腎陽 強筋骨 祛風溼

12.杜仲 甘溫 肝腎經 補肝腎強筋骨 安胎

13.續斷 苦辛微溫 肝腎經 補肝腎 強筋骨 安胎 止血活血

14.肉蓯蓉 甘鹹溫 腎大腸經 補腎陽 益精血 潤腸通便

15.鎖陽 甘溫 歸肝腎大腸經 補腎陽 益精血 潤腸通便

16.補骨脂 苦辛溫 歸腎脾經 溫補脾腎 固精縮尿 溫脾止洩 納氣平喘 外用消風祛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