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相关学习(第13天)

补虚药

补气药

补气血阴阳之不同,多配伍补气药使补而不滞,气阳,气阴,气血,血阴,阴阳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白扁豆、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

1.太子参 甘微苦平 脾肺经 性平偏凉 补气健脾 生津润肺

2.黄芪 甘温 脾肺经 补气升阳 益气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 生津养血 行滞通痹 托毒排脓 敛疮生肌

3.白术 甘苦温 脾胃经 益气固表止汗 燥湿利水安胎 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4.山药 甘平 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 补脾肺肾 涩精止带

5.白扁豆 甘微温 脾胃经 健脾化湿 和中消暑 解毒

6.甘草 甘平 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7.大枣 甘温 脾胃心经 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8.红景天 甘寒 脾肺心经 益气养血 通脉平喘 清肺止咳

补阳药

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蛤蚧、冬虫夏草、仙茅、益智仁、锁阳、沙苑子、核桃仁

9.鹿茸 (雄鹿尚未骨化带绒毛的幼角)甘咸温 肝肾经 补肾阳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10.淫羊藿 辛甘温 归肝肾经 补肾阳 祛风湿 强筋骨

11.巴戟天 辛甘微温 肝肾经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12.杜仲 甘温 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 安胎

13.续断 苦辛微温 肝肾经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止血活血

14.肉苁蓉 甘咸温 肾大肠经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15.锁阳 甘温 归肝肾大肠经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16.补骨脂 苦辛温 归肾脾经 温补脾肾 固精缩尿 温脾止泄 纳气平喘 外用消风祛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