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小時候過繼改姓,父親死後,我們能改回來嗎?

厚德老郭


我說一句,姓氏是祖宗的根源,你爸小時候過房或過姓是當初的事,你做一位下代,不能改姓。改名好改,你覺得對爸老祖宗家鄉有親情,那希望你多做點光宗耀祖的事業,為後人流芳。謝謝[祈禱][祈禱][祈禱]


書寫江南a


我父親也是過繼,但是並沒有把我父親撫養大,我父親有過悲慘的童年和少年,後來17歲招工。我父親兄弟又把我父親領回來了。雖然我爸現在所有的身份用的是過繼的姓。但是平時人情事故往來用的是原來的姓。我兄弟兩用的也是原來的姓。我父親裡將來過世墓碑肯定也是原來的姓。所以我在填寫什麼資料,經常出現疑問?不隨父母姓。


吸菸8


給大家講一個我身邊的實例,我兒子的二姑奶奶一婚嫁了一個過繼的男人,這個男人在養父母把他養大安排工作之後又回到了他親父母家那裡蓋了房並居住在那裡。後來,他們的兒子十來歲得了白血病,沒了。當時,這個二姑奶奶已經結紮了,於是,這個男人就和原配離了婚又娶了一個,結果最後生了仨閨女還是沒有一個兒子。兒子的三姑奶奶是有精神病的,有一次老家過事,她說,這個人背了良心,活該死了當頭兒!


鳳翼雨軒


認祖歸宗,必需改,諮詢申請。

我們這裡歷史以來的抱養兒,或者跟誰母親出嫁的,都是三代人之內改回本姓。

我一個堂哥,他父母去世了才來認親三年,而我的這個堂伯伯去世了也不知道他有兒子呢?只有兩個女兒。這個堂哥母親告訴他了!死了幾年就來認。

前兩年來重新安葬堂伯伯,認祖歸宗。把他那邊一起長大的兩個哥哥氣的半死不活的!現在斷絕關係了。

這就是血脈相連的重要性。


鄉鎮農家


以古時風俗過繼只是同宗同族同輩相互約定送小孩給同輩撫養也叫撫子,是要舉行儀式公正寫契約(我們那叫撫紙)的,小孩從此跟生父的同族受撫兄弟生活認其作父贍養他的老年,這就叫過繼。過繼一般不存在改姓。

你現在父親是因送給他人作子己改姓不是過繼,或是隨母下堂改姓繼父的姓。現要改為生父原姓勢必會傷害現親戚的感情。

建議從你的小後代開始改,這樣法律也能順理成章,上戶口時報備就行。

我舅舅本姓鄧,小時隨我外婆改嫁改姓劉,舅舅生子時繼外公在世,舅舅及我原外公家族要求改姓過來,繼外公不同意,弄得不歡而散。現在還是姓劉,舅舅的孫子出生後來也沒再提了。


1126184165


在舊宗法中,過繼有好幾種情況,一是從小抱養,養大成人,再娶親成家立業,共同生活,然後要盡贍養義務,繼承其祖業,祀掃其祖塋,這是真正意義的過繼;二是年齡很大的時候過繼,有的甚至已經結婚生子,這種情況一般是在修譜的時候,由於某人無嗣,宗族協商後將某男丁繼於其名下,然後共同生活;三是無嗣之人死後,修譜時將一男丁掛於其名下,以延續其香火。

以上的過繼都有一個剛性條件,就是必須在本宗族之內過繼,也就是在一個祠堂下,原則上以近就近,先在最親近的房支選擇人選,如果沒有,再擴大選擇圈。

還有一種兼祧現象,老弟兄三人,只有一個人生了兩個兒子,那麼就將其中一個兒子掛於其他兩個人的名下,待其生了兩個孫子後再一邊一個。當然這種情況也有很多難如人願的,最終續不起來。

提問者所說的外姓過繼,實際上不叫過繼了。抱養外姓兒男,後來娶妻生子,那就叫來紹子,如果自己生有女兒配之,那就叫入贅。

歷史上來紹子和入贅子改回本姓的也有,具體情況各不一樣。如果入贅方家族勢力大,你想改姓就很難在那裡生存,就只有帶上妻子兒女返回原籍。如果入贅方沒人,老人故去後也有人改回原姓。舊社會宗法也只能約束族內人,你退群了他也管不了你。現在社會,你若因入贅而改姓,若想改回估計也不容易,改來改去本身就是不嚴肅的行為。下一代改姓也許有可能。


金皖韻


在“農村”是不行,不能的!

你父親小時後過繼給他人改了姓,就是說給外姓人當了兒子,繼承了他人姓氏及財產。

父親死亡後,你想恢復你父(也就是你的)原姓,是不道德的。也是違反了從古到今歷史傳統的。也是違背了你父親及原主人招你父做兒子的本身意原的,所以還是不改為好!


liujianweng


按照我們這裡的習俗可以改回來,但要等自己的孫輩才能改。

在我們晉西北有一種習俗,叫“三輩子歸祖”,意思就是,過繼給別人家的孩子,要隨收養自己的人家姓,為了感激養育之恩,要盡一個兒子的職責,養老送終,生育後代。但是過了三代後,就是從自己的孫輩開始要把姓氏改回原來的姓。


我認為,這是十分合理的,人要學會感恩,既要感謝養育之恩,也不能忘記親生父母的生育之恩,這正體現了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而且不違背中國的宗族人倫觀念,否則經過許多代以後,找不到自己真正的祖宗。


無嗔無狂


這種事情是可以改的。但卻給人一種不厚道的感覺。你父親當年過繼給人家,說明當年你父親生父的家庭條件不好,才把孩子過繼到了你現在的爺爺奶奶家。人家為了後繼有人,才能把你父親含辛茹苦的養育大,並以養父的姓氏作為你們現在的姓氏。而你們卻在父親過世後,想把姓氏恢復回原生姓氏。這得讓九泉下的爺爺和父親怎麼能安息?養育之恩是天大的。唯一的一點祈盼就是後繼有人。連報恩之心都沒有的人,可能在社會面前難以立足。好自為之吧。


楊紹文6


自古繼兒不繼孫,沒必要再改,也不應該改,也不能改!你是現在的家庭帶來的,是現在家的延續,你清明祭祖祭的是現在這家的祖宗,你已經與原來的姓氏沒有關係了,也不是那家的子孫。如果有往來也僅僅是親戚而已!如果改回去,周圍的人會認為你是忘恩負義,沒有誠信之人,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