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打通供應鏈任督二脈

今年以來,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職的供應鏈金融,受到了國家層面高度關注,不僅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就有指出,要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提供良好政策環境的要求;就連近日商務部聯合八部委下發的《關於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也明確強調了試點城市的主要任務,是出臺支持供應鏈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髮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綠色供應鏈體系等。可以說供應鏈金融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金融打通供應鏈任督二脈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當下以及未來中國金融業創新的主要方向,代表著現代金融發展的最高使命,供應鏈金融立足於實體經濟,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方式,解決了中小企業供應鏈中資金分配不平衡,資源供給不到位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帶來了新的突破,走出了一條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全新道路。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面臨的重要難題,有數據顯示,中小微企業有至少超過12萬億的融資缺口,超7000萬中小微企業嗷嗷待哺,僅依靠傳統金融機構根本無法及時滿足。供應鏈金融通過打通整個產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將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與大型企業的產業資本相結合,依託核心企業優勢,為其上下游提供資金、資源等服務,不僅能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困境,而且還有利於整個產業鏈的健康、良性發展。

目前,供應鏈金融已成為產業生態鏈發展的最強動力,不少核心企業都在陸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補足產業短板,增強產業發展實力,這其中不乏有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企業,更有海爾等跨國製造業龍頭企業,作為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海爾集團依靠長期在傳統行業的積累,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海融易的切入,藉助海爾數據庫,優化了海爾供應鏈的結算和融資成本,提高整條供應鏈的協同效應,更凸顯了老品牌的新活力。

中國金融科技發展雖經過前期野蠻式增長,也經受了國家的規範化發展,但始終都離不開“普惠”二字,供應鏈金融的價值就在於普惠性的體現,依附於產業生態供應鏈的特點,使核心企業能夠充分了解行業規則、業務特色和中下企業的運營情況,並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提供配套服務,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資金以及金融風險。供應鏈金融無論是在數字化、線上化的金融‘普’方面,還是在反欺詐、降風險的金融‘惠’方面,都有著天然的優勢,是中國普惠金融的典型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