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英雄·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

革命青春的赞歌——记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

回望英雄·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四日,我们时代的又一个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英雄,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同志,为了掩护十二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英勇地牺牲了。


  这些天来,王杰的名字,象春雷一样,响彻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激荡在亿万人的心里。王杰同志的光辉事迹和他一心一意为革命的精神,正鼓舞着人们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下,更加奋勇前进。


  王杰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是光彩夺目的。一九六一年七月十四日,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人一生,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


  从王杰同志立下这誓言直到他英勇牺牲,整整过了四年。年青的王杰,投入到革命部队的大熔炉里,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经过实际斗争的锤炼,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中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现在,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向读者介绍毛主席的好战士,我们最亲密的战友——王杰。


  读毛主席的书 走革命的路


  今天,毛泽东思想光辉普照着祖国,普照着大地。我们年青一代,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雨露的滋润下,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


  一九六一年七月,从山东金乡中学初中部刚刚毕业的王杰,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参加了部队。当他第一次戴上军帽、穿上军装的时候,他高兴地问指导员:“我现在算是个革命战士了吧?”指导员亲切地对他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必须好好改造思想,改造思想最根本的一条,是学习毛主席著作。”


  王杰一到新兵连,连里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展了忆苦教育活动,全连九十多个人中,有六十六个战士的父兄给地主扛过活,有五十六个战士的家庭被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逼得家破人亡。战士曹建月的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抓去,奶奶被敌人用刺刀捅死。战士朱玉沛从小要饭,连一只讨饭的碗都没有,只能用一块破瓦片去讨……。年青的王杰听到了旧社会那样多骇人听闻的事实,知道了战友们有那样深的血泪仇,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压迫、剥削,懂得了为什么要革命的道理。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跳上台去表示决心说,“我虽然没有受过苦,但是同志们的苦,就是我的苦。我要替阶级兄弟报仇!”


  王杰被分配到工兵一连。刚去的时候,他觉得一切都新鲜。工兵一连,是一个立过战功的连队,王杰所在的六班,过去在赴朝抗美作战的一次战斗中,曾连续作战三十多个小时,配合我坦克部队击毁美国侵略军坦克三辆,荣立二等功。他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感到很自豪。副连长高绍忠是一连的老工兵,战斗英雄,他讲战斗故事,王杰经常听得入迷。心想,我也要象副连长那样,当个战斗英雄。但是怎样实现这个抱负呢?


  不久,部队去修工事,开始王杰的劲头蛮大。可是,十二磅重的大铁锤,成天抡上抡下,双手震起了血泡,累得腰疼腿酸,干了几天,王杰心里有点嘀咕了:当一个坦克兵多好,汽车驾驶员也行,当工兵太苦了。


  指导员冯安国看出了王杰和一些新战士的心思,就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指导员还讲了张思德、白求恩的故事。这次学习深深地感动了王杰。


  一盏明灯在前面亮起来,方向明确了。王杰领到津贴费,就乘船过海,到书店买了几本毛主席著作。他工休时间读,起床后、睡觉前读,假日和星期天读……。他对毛主席著作怀着无限热爱,毛主席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懂得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再不嫌修工事艰苦了。原来打锤速度很慢的王杰,变成了全体最快的一个。他专挑重活干,哪里最困难,就往哪里弄。当工程快结束的时候,王杰——这个刚入伍的新战士,被评为全连的打锤能手。在同期入伍的新战士中,他第一个加入了共青团。


  王杰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懂得了;“火车离开了轨道就寸步难行,革命战士不学习毛主席著作就晕头转向。”他勤奋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再忙再累,从不间断。一九六四年四月五日,王杰在工作中被着火的沥青烫伤了右手,连首长和同志们都要他好好养伤。可是,王杰学习毛主席著作并没有放松,他右手包扎好吊在胸前,又学起来了。右手不能写字,就练习用左手写学习笔记。他对别人说:“人休息了,思想可不能休息。”他那十万余字的日记,就是在紧张的训练、施工中,一点一滴地挤时间写出来的,有一些是在深夜站完岗以后写的。


  一九六三年三月,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使王杰在革命化的道路上获得了新的巨大动力。他以雷锋为榜样,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和雷锋比,越比越觉得自己差得远。王杰按照毛主席关于阶级分析的教导来认识自己的家庭,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还存在着许多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影响,要甩掉这个“包袱”,要达到雷锋那样的高度,必须加倍努力。有一次,他去帮助群众做好事没有请假,班长批评了他。王杰没想到,自己做了好事,还挨批评,心里不高兴。晚上躺在床上,翻来复去总睡不着。他又想起雷锋。雷锋是个很守纪律的战士,自己不请假就外出,就是违犯了纪律。这样一比,差距找到了,心里就再不埋怨班长,反而觉得班长批评得很对。王杰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学英雄和改造自己的。


  王杰对自己的思想改造是自觉、严格的。他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经常和自己的私心杂念作斗争。他最痛恨言行不一,他时所谓“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放松。集体看电影占个好座位,洗澡找个好地方,干活挑把好工具,这些在王杰看来都是与革命战士的高尚品德不相容的。王杰在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革命接班人五个条件的教导,和共青团“九大”文件之后,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标准。他处处以张思德、白求恩、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向秀丽、雷锋等英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


  王杰同志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严格精神,还表现在他经过努力获得了进步和成绩的时候。王杰入伍以来年年是五好战士,还立过两次三等功,被连里评为模范共青团员。他也不只一次地考虑过入党的问题。他经常学习毛主席关于思想改造的教导和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对入党问题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他对别人说:“入党是我的迫切要求,也是我的努力方向,我知道自己还存在着不少个人杂念,我决不能带着一大堆缺点加入自己的组织。”


  王杰同志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同志们都看在眼里,连队党支部也正在积极培养他。但王杰却练毫不原谅自己,哪怕是很小的缺点,也不希望组织迁就自己。他生前曾对战友说过:“党的大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着的。我相信组织上总有一天会吸收我入党,我总有一天会加入自己的组织!”
  王杰同志以一心为革命的崇高品德和英雄行为,表明他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民的勤务员 革命的“老黄牛”


  王杰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他的牺牲,却强烈地震动了人们的心。在王杰事迹展览会上,许多观众一边参观一边落泪。为什么这些与他素不相识的人这样激动,这样悲痛?因为王杰是人民的好儿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战士的优秀品德。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由衷的尊敬。


  王杰同志在他那光华四射的日记里,不只一次地表达过这样的心愿:一心一意做人民的勤务员,做革命的“老黄牛”。在他的日记里,经常提到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他立下誓言:要象雷锋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王杰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崇高的目的和自己的每一个具体行动密切结合起来。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行军路上,一个战士不小心踩倒老乡的几棵麦苗,他立即上去一棵棵扶起来,培好土。外出拉粮,碰到一位行走困难的老大娘,他毫不犹像地请她上车,一直拉十几里送她到家。旅途中,有几次碰到旅客丢了车票和钱包,他就解囊相助。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王杰和战士周友录上街,看到工人们拉着装满石料的板车,通过高大的铁路天桥有些吃力,他们立即上去帮着推车。周友录急着去代别人办事,先走了,和王杰约好在新年书店会面。周友录办完事,在书店左等右等,不见王杰。走到天桥,看见王杰脱了棉袄,满身大汗,还在那里帮助工人推车。周友录告诉他,请假时间快完了,王杰看了看头顶上的太阳,才恋恋不舍地走下天桥。路上,他对周友录说,“工人同志们推车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看他们那样辛苦,我丢不下。”周友录现在谈起这件事,心情还很激动。


  王杰对革命同志有深厚的阶级感情,他把为战友们做好事,同样看作是最实际的为人民服务。行军,全班三天的口粮,他一个人背上一大半。他背的一壶水,自己舍不得喝,都让给同志们。一次,连队冒着大风雪修桥,干了一天,战士们棉衣全打湿了,晚上大家都很疲乏,把湿衣服往火边一搭,倒头便睡着了。王杰给战友们一个个盖好被子,看着一张张憩睡的面孔,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他想:天气这么冷,同志们的棉衣要是烤不干,明天还要在风雪里施工,那怎么行!他便坐到火堆边,拿起棉衣一件件地烤起来,烤干了一件又一件。当他烤完全排最后一件棉衣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三点多钟了。第二天同志们穿上干爽的棉衣上工,听说棉衣都是王杰烤的,一股热流暖到每个人心窝里。


  处处为同志们做好事,成了王杰的习惯。能做到的,他尽力去做,自己不会做的,他也千方百计想办法出上一分力量。就在他右手被沥青烫伤以后,他还用左手帮助同志们扒石渣,用左手端着脸盆到山下河沟里,半盆半盆地为上工的战友们打好洗脸水。住了医院,他还帮助护理员擦地板、送药、倒开水。一事当前,王杰从来不分你的我的,只要是革命的,对同志有利的,他就全力以赴,越干越起劲。连队成立义务理发组时,他再三要求参加。同志们说他不会理发,可他总不死心,理发组一“开张”,他便拿着自己的毛巾和肥皂,跑去为同志们洗头。他见同志们蹲在地上洗头不得劲儿,就搜集废木料做了一个洗脸架。就这样,他硬是“挤”进了这个服务小组,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


  王杰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以火一样的热情,为人民、为同志做了许多好事。在他生前,就有同志称他为“活雷锋”。但是,王杰始终牢记毛主席关于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彻底”的教导,认为贡献于人民的应该越多越好,要求于人民的应该越少越好。他给自己订下一条法规:“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下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野营时他把好的铺位让别的同志睡。出公差他争着干。越是在行军疲劳的情况下,他越要多站岗。他常常提早起床,挑水扫地,把全班、甚至全排同志的洗脸水打好……。


  今年七月初,领导上分配王杰到邳县张楼人民公社帮助训练民兵。他满腔热情,极端负责,不管下多大雨,不管路上多么泥泞,天天都是四点来钟就起床,从连队跑二三里路赶往民兵住地。要是场院里还有积下的雨水,他就拿起扫帚打扫干净。有时去得太早,民兵还没有起床,他便在屋檐下,掏出《毛主席语录》,借着曙光,轻声诵读。王杰一有空就给民兵同志讲解毛主席著作,讲雷锋的故事,跟他们一块谈心、拉家常。民兵们都亲昵地称他为王教员,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他说。


  王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革命牛”,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他牺牲的前一天晚上,他入睡前还坚持读了毛主席著作,夜里站完了自己的一班岗,又为别的同志多站了一班。随后,象往常一样,为全排同志打好了洗脸水、漱口水,把牙刷摆好,才和三班副班长陈学义高高兴兴、有说有笑地赶往民兵训练场。


  王杰同志就这样写完了他光辉历史的最后一页,不折不扣地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为了党和祖国,为了人民,我有一天的生命,就努力工作一天。”


  放眼全世界 豪情满胸怀


  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一连在结着薄冰的河里打桩。战士们高举筑头,喊着号子,猛力向下锤打。打了一会,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号子也喊不出来了。这时,王杰一面坚持打桩,一面鼓励大家:“同志们,想想罗盛教,就不冷了!”


  王杰就是这样:他冷了,总是想到世界上还有比自己更冷的阶级兄弟;他遇到困难了,总是想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还在受压迫。


  王杰同志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的伟大胸怀,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来。他一不吸烟,二不喝酒,三不乱花钱。战友们从他的遗物中,找到了一个小口袋,里面装满了牙膏皮。这是他生前收集起来,打算用它换些钱,给连队俱乐部买毛主席著作单行本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一个人吃好穿好不算幸福,只有天下穷苦的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吃穿太讲究,日子长了,就会忘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慢慢的失掉革命的劲头”


  从去年下半年起,王杰就是一个超期限役的战士了,家里几次催他回家结婚,但他决心继续服役,一再推迟婚期。他说:“现在美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越南,一个革命战士怎能放下武器回家呢!”他还写过一首《革命岂有超期》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服役虽已期满,怎能解甲归田!”“约翰逊到处扩军备战,怎能放下枪杆把锄头换!”


  王杰的脑子里时刻想着敌人,带着敌情苦练杀敌本领。一个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夜晚,他把战士带到轧得梆梆硬的坦克跑道上去挖雷坑,一镐下去,一个白印,刨了一阵,手打起了血泡。有的战士建议到土质较松软的地方去作业。休息时,王杰打开手电筒,给大家念《愚公移山》,并且讲了林彪副主席关于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的指示。他对战士们说:“我们要对付的是最凶恶的美帝国主义,一定要从难处着想,多练几手,不管敌人的坦克从松土上来,还是从硬地上来,都要把它消灭!”学完以后,大家劲头上来了,继续坚持苦练。在每个具体科目上,王杰都是一丝不苟。就象挖雷坑这个比较简单的动作,他入伍四年,已经不知练了多少次。可是,每次他都象对待新科目一样挖得那样认真,他说:“战场上用一次两次,平时就要练千次万次!”


  一九六三年春天,部队开展“每日一雷”活动。王杰和老战士齐昌君搞互助,练习布雷、起雷。开始,他发觉不了齐昌君埋的雷,而他自己埋的雷,齐昌君总是很快就找到了。有一次,王杰跑到草地上,铲下一块草皮,把雷埋好,再把草皮原封盖上去,细心伪装好,结果还是被齐昌君发现了。王杰纳闷,就向齐昌君取经。齐昌君说:“你这次埋的雷比前一次好多了,但还有缺点。你在埋雷时,踩倒了两棵小草忘了扶起来,这样,狡猾的敌人一看就能发现。”王杰受到很大启示,就更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久,他埋的雷别人就很难发现了。为了大量杀伤敌人,王杰改革了布雷方法。他还创制了七种教学工具,帮助战士更快地掌握手敌本领。


  王杰关心世界大事,他认真地读着每天的报纸,注视着东南亚形势的每一发展。今年五月一日,营里作形势报告。当副政委谈到美帝国主义在越南北方狂轰滥炸,在越南南方大量增兵、残杀无辜人民的时候,王杰激愤万分,当场写下了十七个字:


  “坚决支援越南的斗争,我要当一名志愿军!”


  报告结束,他又代表全班同志向营部写了一份决心书,表达了他们坚决支援兄弟的越南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的坚定意志。


  王杰的战友告诉我们,他生前最爱唱的一首歌是《我们这一代》:


  “我们这一代,
  豪情满胸怀……
  脚下踩着山和水,


  怀里揣着全世界……”


  这首气魄雄伟的歌,唱出了王杰同志高昂的斗志和开阔的胸怀,反映了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具有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情操。


  一心一意为革命 刀山火海也敢闯


  “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
  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
  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


  王杰同志在日记上的这一段豪言壮语,概括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王杰以极大的热情,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平凡的工作。还有艰险任务,他就挺身而出,奋勇当先。施工中运石渣,要通过一条架在沟上的又窄又长的木板,既累又危险,王杰抢在头里干。爬高空,钻毛洞,在拱顶打炮眼的是他。发生哑炮,争先去排除的,也是他。无论是施工还是防洪,是训练还是生产劳动,都象连里同志说的那样:“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


  王杰深深懂得:“革命的道路是崎岖不平而又险阻的。革命前辈……已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是革命的接班人,有什么理由畏惧困难,逃难艰险呢!我们青年人要象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风浪的考验”。一个冬天的夜晚,部队出发去架桥,河面浮着薄冰,寒风细雨一阵紧似一阵。连里要挑选六名身强力壮的战士下水作业,王杰争先报名。班长担心他体质较弱,没有答应。他恳求说:“班长,你要想真正培养一个战士,就应该让我在艰苦条件下去锻炼。”说着,他就脱掉棉衣,第一个跳进了齐胸的水里,和同志们一起干起来。他完成任务,上到岸来,嘴唇早已冻得发紫。他把身上的水擦了擦,穿上棉衣,又跑去搬运桥板去了。


  一九六三年八月,部队去抗洪。出发之前,王杰就表示了这样的决心:“当兵是为人民、为党、为祖国而来的,不管任何工作,党指到那里就冲向那里,就是需要献上青春也没怨言。”在抗洪斗争中,运土时,他扛得多,跑得快。扛草包,别人扛一捆,他扛两捆。一天夜里,他们去运木料,夜色茫茫,洪水一片,连长喊道:“谁的水性好在头里探路!”话音刚落,王杰霍地站出来,爽朗地回答说:“我去!”他在水中一步一步探索前进,挺胸破浪,毫不畏惧,几次掉讲深坑,洪水没过头顶,可是他一探出头来,就招呼:“同志们注意,这儿是窄道!”“同志们注意,这几有深沟!”就这样,他为同志们探出了一条安全的通路。


  王杰同志从不怕任何艰险困难。即使只有他一个人,也能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一九六四年七月底,部队在某山区施工。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战士刘承科和吴庆忠从睡梦中惊醒,出去一看,只见山洪卷着乱石,奔腾咆哮一泻而下,雷鸣电闪,犹如山崩地塌。他们忽然发现在暴风雨中有一个黑影在跳动,仔细一看,原来是王杰,正在不顾一切地抢救施工物资。他们就奔向山沟,和王杰同志一起抢救,一直搏斗了四十多分钟,终于把施工物资抢救了回来。


  王杰在他短短的生活道路上,已经历了多少次严峻的考验。他在日记中曾写道:


  “通过毛主席著作学习,我懂得了革命就是我的理想,斗争才是真正的幸福。”


  “……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那怕粉身碎骨,我也心甘情愿。”


  这金石般的语言,表达了王杰同志对党对革命的耿耿忠心,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王杰同志以自己年轻的生命谱成了一首雄伟壮丽的革命青春的赞歌。


  从部队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人们到处传颂着王杰同志的英雄事迹。一个向王杰同志学习的群众性运动,正在全国、全军轰轰烈烈地展开。


  王杰同志英勇牺牲了。千千万万个王杰正在迅速成长。他们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肩负起革命的重担,朝着党和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更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让帝国主义者、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在我们面前发抖吧!


  光荣属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英雄的新的一代!

(新华社记者 解放军报记者 1965.11.23 人民日报)


王杰事迹介绍


  王杰(1942-1963),王杰烈士生前是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14日,在一次训练中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杰同志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王杰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1957年,大水淹没家乡,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帐。


  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伍后,看到有的战友开上坦克那么威武,曾一度觉得当工兵不如当其他技术兵。指导员让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求恩毫不利己的共产主义品质,深深感动了他,使他认识到,当兵的目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此,不愿当工兵的想法,很快就打消了。


个人事迹


  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了这项战斗任务。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他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在抢险中,别人一次扛一捆草袋,他扛两捆;在抢运被淹的木材时,虽不熟水性,却走在最前面,为全连探路。这一年,王杰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在长途行军中,他主动关心新战友,帮助新同志抗枪、背背包;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坚持学到深夜;在抗洪救灾中,哪里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在施工中,哪里有重活,他就奔向哪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


  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象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3月,由于他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庭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结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1965年初,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也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发生哑炮,仍然是他争先恐后地去排除。王杰同志就是用类此平凡而闪闪发光的动人事迹,实现了他的英雄志愿。

回望英雄·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


铁血精神


  王杰同志坚持记日记,1965年5月1日五一节庆祝活动结束以后,王杰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以后就成为了王杰精神的集中概括。6月28日,看过电影《自有后来人》,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誓言:“只要革命需要,我一定象李玉和那样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直到战斗的最后一秒钟。”几天后,他奉命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执行民兵训练任务,7月14日拂晓,王杰同志和往常一样,查完岗回到驻地,把班里的每个洗脸盆打满了水,看了看还在熟睡的战友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与三班长陈学义一起,朝驻地人民公社民兵训练场走去。


  帮助民兵训练爆破技术,是连里交给王杰同志和陈学义两人的一项任务。当王杰和陈学义一到训练场地,就受到民兵们的欢迎。7月14日上午,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突然,埋设炸药包的土层冒出了白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大喊一声“闪开”,便飞身而起,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随着一声巨响,王杰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身后安排


  在张楼公社和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公社买来最好的楠木,请来当地有名的木匠,为王杰做了一口棺材。7月16日上午,当地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


  9月16日,某坦克师和徐州党政机关群众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根据王杰生前愿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亲笔为王杰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录王杰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


  1965年11月,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8年,家乡人民为纪念王杰,将其故里花鼓村(另说为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都永远由于铭记烈士的英雄事迹。


  1989年清明节,王杰大理石雕像在县城文峰路和金山街交叉口落成。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