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棗園設宴

“延安時期”故事之

毛澤東棗園設宴

毛澤東棗園設宴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力主創辦一份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報紙在創辦的過程中,毛澤東給予了殷切關注和大力指導。不僅親筆為該報題寫了報頭,題寫了如“敵情”等專欄的刊頭,而且親自動筆撰稿,撰寫了許多重要的社論、評論和新聞稿等。為了辦好這份報紙,毛澤東或是命題修改,甚至親自校對清樣。

有一段時間,人們忙於整風學習和生產勞動,寫稿的人少了,《解放日報》第四版發生“稿荒”。毛澤東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直接出面,開列名單,下達任務,為報紙徵稿。他先在1942年9月給中宣部副部長凱豐寫信,通報了這一舉措。

丁玲調離《解放日報》以後,毛澤東點名要舒群接任丁玲的職位。不久,《解放日報》第四版改為綜合副刊,毛澤東仍要舒群擔任主編。但舒群覺得自己只懂文學不懂其他,恐怕難以勝任。毛澤東得知後,找舒群談話,說:要找這麼完全的人,這麼有能力的人,你給我介紹一位。難道沒有這麼一個人,綜合性的副刊就不辦了嗎?全能的人,現在沒有,將來也不可能有。你編文藝副刊,文藝副刊是個點,也是個面。因為你是搞文學的,所以文學是你的點,文藝是你的面。你也要由點到面嘛。你編綜合性副刊,文藝是你的點,社會科學就是面了。都是先點後面,從點到面嘛!先文學的點,後文藝的面;先文藝的點,後社會科學的面。面反過來又會促進點,使點深化。只要在工作實踐中學習、提高,由點到面,你就一定能勝任這項工作。

毛澤東這番語重心長、循循善誘的談話,使舒群心裡熱乎乎的,當即表示上任。

毛澤東不僅對舒群委以重任,而且深知擔子不輕,應該進行具體幫助。於是,毛澤東就出面為舒群主編的第四版徵稿。

後來,毛澤東在擬定了《解放日報》的徵稿方案後,中央辦公廳按照名單發出了毛澤東在棗園宴請延安文藝界人士的邀請通知。博古、柯仲平和舒群等被邀請的人如約來到棗園,毛澤東等人都到齊了以後,站起來笑著說:“諸公駕到,非常感謝。今在棗園擺宴,必有所求。”他宣讀了一遍《解放日報》第四版徵稿辦法》後說:“俗話說,吃人口短,吃人一口、報人一斗。吃虧只這一回,但不許哪個口上抹石灰。辦好黨報,黨內同志人人有責,責無旁貸。我想諸位專家、學者,必然樂於為第四版負責,當仁不讓,有求必應,全力赴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毛澤東的話說完以後,大家都表示一定盡全力支持《解放日報》的工作。

後來,毛澤東還在許多場合號召各級幹部為《解放日報》寫稿。

1947年3月,黨中央撤出延安後,《解放日報》也隨之停刊。

選自《烽火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