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蒿子香


又是一年蒿子香


近段朋友圈裡,熱曬家鄉蒿子粑粑。看到色香味全的粑粑,忍不住連吞口水,特別看到好友把做好的粑粑用上等的茶油文火將粑粑煎得二面焦黃,不免垂涎三尺。

又是一年蒿子香


隨女臨時定居粵西受疫情影響回老家還有一段時間,不如託好友郵寄點過來解嘴饞應急之用。俗話說,同吃滿人香嚒!終於等到順豐快遞哥快馬加鞭給我捎來的家鄉味道蒿子粑粑了。退休做了專職家庭廚師的妻子做好了滿滿一鍋,我心急火燎的、狼吞虎嚥的一下子吃掉四五個,活像個饞鬼投胎。吃著家鄉味兒的蒿子粑粑,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又是一年蒿子香


六十一甲子,今年庚子年是我的本命年,紮根家鄉維新鎮從教四十有餘年,五月即將到站。老家維新自古就是個出名的地方。“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金仙陽,銀渡水”說的就是她。昔日的維新,滿山遍野的桐茶是她的特產;今日維新屋前屋後田間地頭臍橙柑橘,富裕了勤勞善良山民的腰包。

又是一年蒿子香

特別是到了每年草長鶯飛的清明節前後,老家家家戶戶,都有采摘蒿子、打(做蒿子粑粑我們俗稱打蒿子粑粑)蒿子粑粑、吃蒿子粑的習俗。據祖輩老人傳下來的說法,清明節是一切亡靈的節日。這期間吃蒿子粑,為的是紀念死者,同時祝願人人健康長壽,不為邪惡所侵。

蒿子名叫蒿草,屬草本植物,俗名粑粑蒿,葉面呈灰綠色,葉底微白帶絨毛。入春後,生長在田間地頭、低崗野地,採擷後搗碎,浸泡,去汁,揪幹,然後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進臘肉等佐料,做成圓餅並印上花紋。這種蒿子粑略帶綠色草類清香,特別甜美可口,實乃最具地方特色的美味。

又是一年蒿子香


記得一九九二年的清明節,風和日麗,這天我和妻攜六歲的女兒到岳父家一個叫手巾坡的小山村度假。看到沿途的蒿子長勢喜人,我的心開始蠢蠢欲動了,怎能辜負這樣的好時光呢。於是把想讓女兒的嘎公嘎嘎(我們土家族管外公外婆叫嘎公嘎嘎)教我們打蒿子粑粑的念頭說了,他們爽快的答應了。

分工協作,說幹就幹。採擷蒿子的重任就落到我和妻兒的肩上。我挽上竹籃,脫掉了厚重的棉衣,穿著單薄的毛線衣,妻帶上寶貝女兒,行走在一片春光裡。

當我們爬到一個叫“石磙埡”的山頂時,我放眼四周,好一片田園風光。各色菜花競相開放,菜薹花黃,豌豆花白,紫雲英婀娜,油菜花閃亮得耀眼,綿延山山嶺嶺。我確實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最興奮的還是數我們的寶貝,像只花蝴蝶在田間地頭飛來飛去。想起此行的目的是為摘蒿子而來,於是趕緊行動起來,直奔那嫩嫩的綠綠的蒿草地。果然沒令我失望,綠綠蔥蔥的野蒿滿地都是,其間還有野蕉、馬蘭等野菜,其它且不說,我們今天鎖定的目標只是蒿子。

想來這手巾坡的人沒有采野蒿做粑粑的習慣,因為一片蔥蘢中沒見到有人踏入的足跡,蒿子也沒有被採摘過的痕跡,方圓幾里的原野一下子變成了我們一家人的戰場。一頭扎進野地裡,麻利的掐起了蒿子的嫩頭,一會兒功夫,收穫頗豐。野外,荊棘叢生,一會兒,手上到處都拉出了血口子,甚至扎進了刺頭,看來嘴饞要當吃貨還是要付出代價的。

又是一年蒿子香


女兒時而採來一朵野花問:“爸這是什麼花呀?”時而遠遠的喊:“媽媽呀,石頭底下藏著一條大蟲,好嚇人!”大自然讓她覺得神奇極了。女兒努力探索自然,我和妻不停歇地採摘蒿子,一家子各有收穫。

春天的太陽雖談不上有多毒辣,但長時間待在野外,足以曬紅我們的臉。妻和女兒像紅臉的關公外加花粉的點綴,十分滑稽可笑,手也儼然成了狗爪子。沒覺得狼狽,卻開心的笑了,約定下次有機會一定再來野外“尋寶"。我提著滿滿的一大籃粑粑蒿,妻牽著女兒,一路歇歇停停回到外公外婆家。

還沒跨進家門,女兒就嚷嚷道:“嘎嘎,我要吃蒿子粑粑。嘎公,我要吃蒿子粑粑!”沒辦法,岳父母的小外孫女是上帝。在岳父母的指導下,於是片刻沒停留的又把新鮮蒿子洗了,把水瀝乾,放進木甑均勻撒上糯米粉,猛火蒸熟,倒出用木槌搗爛成泥漿,再切了些臘肉丁,倒入已備好的蒿子泥漿裡,添上適當鹽巴或白砂糖,用力攪拌均勻,最後用模子做成餅。此時,給鍋內倒入上等茶油,待油熬熟,粑粑就可以下鍋了。蒿子粑經油煎文火炕之後,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在灶臺旁邊眼巴巴望著的女兒迫不及待的用手抓了塊蒿子粑送進嘴裡,直誇嘎嘎、媽媽倆做的粑粑天下第一好吃。用童音調皮地大聲喊道:“媽媽真能幹,媽媽的媽媽也真能幹。”這可是她有史以來第一次誇外婆和媽媽的手藝呀,當時,她們心裡那個美可想而知了。

後來,因為我們夫妻都擔任班主任,親自打蒿子粑粑的事就成了念想,但等到一年蒿子香的時候,我們總是提前央求女兒的外公外婆做一鍋蒿子粑粑。而今,女兒的外公外婆都已到了耄耋之年,腿腳不利索了。但每年吃蒿子粑粑我們是從不會放過的。如今打蒿子粑粑成了鎮上的一些有經濟頭腦人,發家致富的門路。蒿子粑粑成為農村淘寶網購的熱銷品,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每到草長鶯飛蒿子飄香季節,我總要買上幾百個放進冰箱,隔三差五慢慢品嚐。有時也買上幾百上千元的蒿子粑粑,帶到常德、長沙、廣州等地送給親朋好友,共享我們土家的蒿子粑粑的美味。

待我們吃飽喝足後,我問早已有了孩子的女兒,還有些蒿子怎麼處理,她說等椰子她爸回來做點給吃,還送一些同事阿姨去吃,因為她們總是喜歡給椰子帶各種好吃的。欣慰!土家的美味讓土家人的家風傳承了。知道來而不往非禮也,言傳身教還是起點作用的。

又是一年蒿子香


一鍋蒿子粑,讓我們既一飽了口福,又滿足了眼福,還讓土家蒿子粑粑,走出維新、常德、長沙、廣東,流向全國各地家家戶戶的餐桌,還無形中讓後輩懂得了與人分享的人情世故。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維新的臍橙、柑橘、茶油、茶葉等特產,野釣天堂仙陽湖、峽浴河天子洞、野生臘梅群、千年古樹重陽樹等風景名勝以及常德市特色農業旅遊鄉鎮桂冠,早已通過順豐、圓通、中通、韻達、郵政快遞……為載體揚名天下。

2020年3月10日星期二

於僑鄉江門

又是一年蒿子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