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人有哪些症狀,中年人如何快速補脾?

只為尋找那瞬間的快樂


脾虛看似問題不大,但是就像是溫水煮青蛙,導致許多慢性病,脾在中醫裡面的重要性十分大,是我們的後天之本,一旦脾胃虛弱了,那麼不僅氣血虧虛,還會老得很快,脾虛的人會表現為睡覺愛流口水,胃脘脹滿,嘔吐,大便不成型,臉上愛出油等等症狀。




中醫裡面認為夏末秋初是最適合養脾胃的,脾氣旺於長夏,長夏就需要注意防溼補脾。那麼在這個季節平時可以吃些什麼最補脾胃?

(1)清淡利水食物

溼者水也,最容易阻遏陽氣,因此為了預防脾胃為水溼困阻,導致氣機不暢,除了飲食要清淡,少食膏粱厚味,過於鹹的食物,以防止滋生痰溼,引發水鈉瀦留;


平時可以吃一些諸如茯苓,冬瓜皮,赤小豆,玉米鬚,白扁豆,鯉魚等藥食兩用的食物,因為在中醫來看這些食物性味平淡,而淡者可以通利水道,令小便通暢,尿量增多,水溼由此而出。


(2)按摩太白穴,補脾胃

我們的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它承著足太陰脾經供養之源的責任,因此我們通過按揉這個穴位,可以知曉脾之虛實,治療脾之病患。




太白穴還可以治療胃脘疼痛,食慾不佳,腹部脹滿,嘔吐洩瀉等脾胃兩經病變之外,但凡體內出現氣血不足的證,都可以取而用之。

感謝您的關注,為您推送實用的養生小知識!


脾胃範兒說中藥


脾在中醫認為,乃後天之本。

脾虛的人臨床表現:舌頭是胖大,有齒痕的,消化不良,吃多了會肚子脹,會腸鳴,大便溏,會拉稀,不成型,早上起來頭會很沉重,精神不佳,疲憊乏力,胃口不好,飲食不正常,口淡,平時出汗多,睡覺會流口水等。

中年人如何快速補脾?

1.食補。脾在中醫中屬土,可以吃一些長在土地裡的食物。例如番薯,香芋,甜署,山藥,胡蘿蔔,白蘿蔔等,吃一些比較容易消化、水份比較多的食物,喝粥,小米粥,玉米粥,八寶粥。少吃一些辛辣,油膩,油炸,燒烤的食物。

2.藥療。針對自己出現的症狀吃一些相對應症狀的藥,消化不良,肚子脹,腸鳴,大便不成型,胃口不好。口淡,睡眠不好,可以吃健脾丸,人參健脾丸,補脾益腸丸,參苓白朮丸,香砂養胃丸,香砂六君丸,附子理中丸,理中丸等等。

3.加強身體鍛鍊。平時做一些健步走的運動,或者打球,促進體內的腸胃蠕動,排洩體內的毒素,身體強健了,胃口就會好很多。

4.穴位按摩。根據中醫的指導,補脾最快的穴位就是中脘,神闕(即是肚臍),平時有空的時候就是採用點按的方法,每天點揉100下以上,也可以用艾條灸二十分鐘左右,效果不錯。


資深藥師談健康


脾虛在中醫理論中指脾氣虛損造成的身體臟器失調帶來的一系列生理現象。

脾虛常見證狀:

大便次數多,不成形,腹脹,厭食,面黃飢瘦,頭暈,耳鳴,漢多,腰痠背痛,上火,乏力睏倦,囗瘡潰瘍,流口水,磨牙,額頭髮涼,手腳發冷、發抖,心慌,肥胖,舌苔過黃過厚,口乾口苦口臭,便秘,皮膚油,易感冒,咳嗽,胸口悶,眼袋腫。

脾虛危害:

1、萬惡病毒入傾身體的罪魁禍首,都是脾虛引起,會影響身體系統免疫功能下降,無法正常工作,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消化出現障礙,營養無法吸收,引起貧血,各器官供血不足,波及其他各髒,一系列病症接踵而來。為什麼吃得再好,就是不懂胖,吸收不到營養,面色就會發黃,蒼白,飢瘦。

2、代謝困難,食物的能量過多積存,無法消化,新陳代謝過慢,脂肪等沉澱在血管璧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所以脾虛的人身材較為肥胖。

3、導致氣陽雙虛,中醫中的虛為陽,陰虛。陰虛則怕熱,陽虛怕冷,為什麼有些人天氣轉變,就容易感冒,有些人在冬天,手腳冰冷,穿多少衣服都不見暖。脾虛常年會引起貧血,低血壓狀態,心口悶,每天精神不足,渾渾噩噩,造成生活,工作質量差。

4、拉肚子,脾陽虛造成食物無法消化,吸收,大便多,粘,引起拉肚子是脾虛最典型的的症狀,溼氣入侵,大便溏稀。脾胃好比人體的一臺抽水機,脾胃功能不好,就沒有動力把體內的“水溼”很快抽出去,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溼阻中焦。溼阻中焦,表現為神疲乏力、消化不良。另一種“溼”,是因為“抽水機”的出水道有阻塞,引起體內“水溼”過多,排出不暢。

十個有九個脾胃都有點問題!造成脾虛的原因

: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勞累過度,常吃冷飲,冰冷寒涼的食物,隔夜飯菜,變質食物,飲時不當,食物不乾淨所造成.

在生活中平時需要注意:不熬夜,多休息,多運動,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飲時清淡,常吃新鮮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多餐,吃飯要規律,清淡為主,不要天天大魚大肉,不吃油炸,不沾菸酒傷脾胃。

治療脾虛,中西結合,先吃西藥,常用藥,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蒙託石散。一天兩次,吃兩天,空腹吃。第三天,吃鹿角膠,磨粉衝開水喝,一星期吃三次,一次二勺。再加上阿膠補血肓,一天一次,三勺量沖水喝,喝上半個月。家中腹瀉藥中藥,附理子中大丸,歸脾丸,腸胃康。


常清的心路歷程


脾虛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

脾氣虛:主要症狀:平時容易乏力,飯後容易睏倦。手腳無力,食少體胖,有時也可消瘦。大便不成形,睡覺流口水。

脾陽虛主要症狀:手腳冰涼,怕冷。吃生冷食物或者受涼後容易腹脹,腹痛,腹瀉。

脾不統血:主要症狀:不容易止血或月經過多。

中年人補脾應該注意:脾氣虛者可以吃些人參養榮丸,人參健脾丸。脾陽虛者少吃寒涼食物,多喝些熱粥和溫補散寒作用的食物。如牛羊肉等。脾不統血主要是補脾氣,氣血為主。可以吃些紅棗,人參歸脾丸。

同時平時一定均衡飲食,規律飲食,不暴飲暴食。保持良好心態。注意休息。適量運動,戒菸限酒。


我說來你聽


中醫認為,脾乃後天之本。這脾對於身體的影響可謂十分全面,如果脾虛嚴重的人,尤其是中年人,不僅身體溼氣比較重,還會有營養不良,失眠,心慌心悸,胸悶氣短等症。嚴重的脾虛還會導致內出血,容易引起患者猝死,所以脾虛對於健康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威脅。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脾虛分為很多種,最嚴重的就是脾不統血

脾虛的意思就是脾失去了正常的功能,而導致脾失去正常功能的病理現象有多種,像脾陽虛,脾氣虛,脾不統血等,而其中,脾陽虛會導致患者怕冷腹瀉,長期容易營養不良。脾氣虛容易導致患者渾身無力沒有精神,影響生活質量。脾不統血就嚴重了,可以導致患者皮下出血,女性容易月經過多經常流經血,而男性容易便血,尿血甚至腦出血等。

中年人如何快速補脾

其實對於脾虛來說,人到中年肯定是虛了很久,所以並沒有特別快速的補脾健脾的方法,只能循序漸進,爭取早日恢復脾的功能。

脾虛的症狀不同,所採用的方法不同,今天就大致的介紹一下。

①脾陽虛

脾陽虛的症狀主要是經常容易腹瀉,口不渴,尿清而少,畢竟飲水量不足。脾陽虛的患者怕冷畏寒,尤其是女性,常年手腳冰涼。

引起脾陽虛的可能有很多,但多是和腹部受涼,習慣性吃寒涼的食物導致的。

治療脾陽虛的方法就是多喝熱乎的東西,不吃涼食,包括經常喝粥,喝溫水。藥物方面,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一段時間,觀察一下效果。

②脾氣虛

脾氣虛的朋友就是沒有食慾,餓了吃一點東西就撐,並且平時不愛說話,做什麼都沒有力氣,一看就有些虛弱的感覺。

引起脾氣虛主要的原因就是操勞過度,操心或者是勞力。治療的方法主要就是補氣,口服補中益氣丸,歸脾丸,八珍丸等,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

③脾不統血

脾不統血是脾氣虛嚴重的升級版,人體最重要的就是氣血,氣推動血在特定的經脈中循環,當氣不足的時候,氣不能攝血,就容易出現必出血的症狀,比如說皮膚上有血點啦,便血尿血等。

治療脾不統血的話,和治療脾氣虛差不多,飲食多以為補氣補血為主即可。

健脾養胃需要堅持

人到中年不得已,身體開始呈現下坡路,脾胃是中年人主要保養的一個範圍,所以健脾養胃,是需要堅持下去的。

對於脾來講,運動是最好的保養當時之一,每天需要半個小時的運動量,堅持幾個月,脾虛的問題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另外,按摩帶脈,也有助於健脾,只不過也需要堅持。


身邊有很多女性脾虛,引起身體產生嚴重的反應,她們都通過按摩帶脈來健脾,每天按摩兩百下,抽空按摩就好,睡前最佳,可以治療便秘和腹瀉以及大便黏膩不成形等症狀。

慈禧太后晚年就是脾虛導致便秘,通過太醫的方法,按摩帶脈,才得以延年益壽…

喜歡的話,幫忙點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脾胃對於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脾胃不好的人吃再多的營養品都沒有用,因為得不到有效的吸收。脾胃功能良好的人,能夠保持非常健康的氣血。脾胃虛弱的人,吸收的營養物質少,免疫力也會比健康脾胃的人弱。

那麼,當脾胃出現問題時,身體會出現哪些信號呢?脾虛的人會有哪些症狀呢?

1.大便溏稀

脾虛的一個比較典型的症狀就是大便溏稀,這種情況往往還會伴隨體內溼氣的症狀。脾胃功能弱不能運化水溼,導致溼熱下洩,從而形成大便溏稀的症狀。

2.便秘

有的人脾虛會有腹瀉大便溏稀的現象,而另一些人可能就是另一個極端——便秘。中醫上有一種症狀被稱為“脾約”,主要表現就是便秘。由於脾虛造成腸液枯燥,從而導致大便艱澀難出。

3.容易腹脹

脾虛的人腸胃功能弱,消化系統會受到影響,消化不良就會導致出現腹脹的症狀。當氣溫降低時,寒氣入體,脾胃受涼也會導致脹氣症狀,有時還會伴有疼痛感。

4.嘴唇乾白

脾虛的人在面色上也會有所反應。脾胃健康的人唇色紅潤,脾胃虛弱的人嘴唇則容易乾裂,發白,沒有血色,舌苔厚膩,常常覺得口乾口苦。

5.乏力睏倦

由於脾虛的人常常因脾功能弱而不能運化水溼,使得體內溼氣較重。因此,脾虛的人還常伴有渾身無力、睏倦乏力、頭重腳輕等症狀,有時還會伴有虛汗。

那麼,脾虛的人應該如何做才能改善脾胃健康呢?

1.健康的作息規律和飲食習慣

作息健康可以幫助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平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使人體攝入的營養均衡。飲食規律適量,不暴飲暴食可以保證脾胃功能正常運行。如果飲食不規律或經常暴飲暴食,會使本來虛弱的脾變得更加脆弱。飲食也要清淡為主,少吃重口味寒涼食物,多吃補脾益氣的食物,如紅棗、山藥、薏米等。

2.寒時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溼邪會對脾胃虛寒的人影響較大,尤其在冬季的時候,寒氣侵入人體會對脾胃造成影響,因此,天氣寒冷時要注意保暖,平時多喝熱水,少吃寒涼食物。

3.適當的運動

脾虛者平時也可以適當做些運動來幫助脾胃進行消化,可在餐後散步或睡前做瑜伽,拉伸筋骨的同時還能保持體型,促進消化,平時也可以適當的進行有氧運動。


小周老師說保險


脾虛是中醫的專業術語,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中醫認為,脾主水,脾虛則水運不出氣,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

脾虛的人有哪些症狀?

1、舌苔變化

正常的舌苔是紅色且潤澤,舌苔輕薄且乾淨。脾虛的舌苔會有多個變化,如增厚且白;增厚發黃;赤白無胎等等,甚至有的還會出現齒輪狀舌苔。

2、食慾下降

脾虛很容易引起胃虛,也就是常說的脾胃虛弱,進而導致食慾下降。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但吃東西過後有飽腹感,這也是脾胃虛弱的表現。

3、早起不適

即使睡眠很充足,早上起床的時候仍然睜不開眼睛,更為嚴重的還會出現胸悶氣短、頭暈腦脹的情況、脾虛也會導致氣虛,所以會出現這些不適症狀。

4、溼氣重。

脾主水,溼氣重是脾虛的最直觀表現,可以才有拔罐、艾灸、泡腳等方式去除溼氣。

5、大便異常

大便溏稀、不成形、且粘膩也是脾虛的症狀。

中年人如何快速補脾?

補脾以日常生活改善為主,藥物為輔

1、避免熬夜

熬夜會使本應休息的脾臟繼續工作,加長了脾臟的工作時間,加重了脾臟的工作量,使脾臟超負荷工作,從而損傷脾臟。

2、多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增強自己的體質,增強自己的抵抗力;而且還能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帶動垃圾排出體外,有助於養脾臟。

3、不宜吃生冷的食物

飲食是脾胃接觸最多的,就算在平時的生活中,天氣寒涼的時候我們都會感覺到身體有很大的不適感,在脾胃上,同樣也是如此,當吃盡量生冷的食物,也會使寒氣進入到身體裡面,造成脾胃的不適感。

4、不宜吃的過撐、過飢

脾胃過撐的時候,很難進行正常消化,因此會把多餘的垃圾和毒素留在體內,造成脾胃的不適,特別是在節奏快的今天,總是錯過飯點,甚至一天才吃一次的行為對脾胃的傷害是很大的。

5、不宜脾氣暴躁

脾氣暴躁容易造成肝氣的不順,造成腹脹氣滿等不適感,對於脾胃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6、藥物輔助

可以適當吃1~2個療程的人參健脾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