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邊城》方知道為什麼說它是鄉土文學的典範


讀完《邊城》方知道為什麼說它是鄉土文學的典範

如果提起鄉土文學,大家一定會想到沈從文。他是20世紀最優秀的中國文學家之一,被稱為“鄉土文學”之父。他早年投身行伍,是白話文革命的重要踐行者和代表作家。他憑一顆誠心、一支筆,用乾淨的文字塑造了純美的湘西世界。

他的作品集結起來大概有80多部,主要著作有小說《邊城》、《龍珠》、《月下小景》等,散文有《從文自傳》、《湘行散記》等,其中《邊城》被稱為中國鄉土文學的典範,榮登“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第二名。

沈從文在《從文自傳》中曾說:“我人來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終還是鄉下人,不習慣城市生活,苦苦懷念我家鄉那條沅水和水邊的人們,我感情同他們不可分。雖然也寫都市生活,寫城市各階層人,但我對自己的作品,我比較喜歡的還是那些描寫我家鄉水邊的哀樂故事。因此我被成為鄉土作家。

而水邊的哀樂故事,非《邊城》莫屬。《邊城》是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了人性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翠翠無父無母,自幼跟隨爺爺長大,爺爺是擺渡人,整整擺渡了50年。船總家的兩個兒子都喜歡上了這個像山間精靈一樣的女子,一個選擇了車路,一個選擇馬路,只是老大因意外去世,這個淒涼的印象鑲嵌在了船總父子的心中,誰也沒有提老二和翠翠的親事了,最後老二也離家出走,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來。爺爺去世了,只留下了翠翠在繼續的擺渡他人。


讀完《邊城》方知道為什麼說它是鄉土文學的典範

一、以“水”貫穿全篇,生死都是水

《邊城》全篇都是水,翠翠之所以叫翠翠就是因為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所以老船伕隨便為這可憐的孤雛拾取的名字。老船伕的工作更是和水密不可分,可謂是在水上討生活,迎來送往的,靠的就是撐的那條船。

其實以“水”為載體,寫下的《邊城》,跟沈從文的經歷和生活密不可分。沈從文在《來客》一文中寫道:“我的教育全是水上得來的,我的智慧中有水汽,我的性格彷彿一道小小河流,我創作,誰告我的創作?就是各種地方各樣的流水,它告我思索,告我如何去······”

水跟他密不可分,讓他感到最親切最熟悉的就是他的家鄉和那條延長千里的沅水,以及各個支流縣份鄉村人事。

沈從文出生在湖南西部邊遠地區一個漢苗雜處的小小山城,小學畢業後去當兵,在沅水和支流遊蕩了整整五年。這五年間,他見識了戰爭死亡,也見識到了沅水旁村民的淳樸善良和湘西特有的文化風俗。

每次歸家,沈從文都要在水上度過數日,坐在船上,映入眼簾的是如畫風景,耳邊聽到的是嘩嘩的水聲。他在給張兆和的情書中曾經說過:“我讚美我這故鄉的河,正因為它同都市想隔絕,一切極樸野,一切不普通化,生活形式、生活態度皆有點原人意味,對於一個作者太好了。”

《邊城》開篇便是“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的地方,老船伕在那條小小的水上,整整管船管了50年,沒有一天休息的。翠翠認識儺送二老時,是儺送從水裡游上來的時候。天保大老是被水帶走了生命。這個愛情悲劇故事,就是在水上發生的,是水給了他們緣分,也是水帶給了他們悲傷。

我倘若還有什麼成就,我常想,教給我思索人生,交給我體念人生,交給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個人,卻實實在在是這一條河。”是水成就了《邊城》,也是水成就了沈從文。寫水邊的故事,水貫穿了整個小說,是註定的事。


讀完《邊城》方知道為什麼說它是鄉土文學的典範

二、緩慢鋪展的情節中,體現的是真善美樸實

“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這句話是對爺爺一生的敘述。

爺爺從二十歲開始,就在水上擺渡,渡人渡物。剛開始,與他相依為命的是女兒,奈何女兒與一個軍人相戀,為了求得“不負如來不負卿”,軍人自殺,女兒在剩下翠翠後喝了滿肚子冷水也去了,相依為命的變成了孫女和一條大黃狗。

爺爺善良樸實,甚至有點固執。他除了自己應得的那點工資,任何人給錢都不收。偶爾遇見硬塞錢給他的人,他總會想盡辦法還給別人,別人只能留下一個無奈的笑。他還有點好笑的對翠翠說:“他送我好些錢,我才不要這些錢。告他不要錢,他還同我吵,不講道理。”

他甚至還自掏腰包,準備滿缸的茶水,供過路人飲用。“一面從水上賺來錢,一面就這樣灑脫散去。”

他絲毫不吝嗇,打一葫蘆酒,還沒到家就被這個一口,那個一口喝完了,他不氣不惱,轉回身再重新打酒。他去買肉,如果買肉的不收錢,他寧願換一家,或者強制性給錢。

這些娓娓道來的事情,把一個老年人樸實的、善良的形象寫的淋漓盡致。

老人心中自己有桿秤,他知道那些可為,那些不可為。五十年如一日,不論颳風下雨,不論白晝黑夜,他都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毫無怨言的擺渡著。

《邊城》裡除了爺爺,還有船總順順,爺爺去世後陪著翠翠的老馬兵、單純可愛仿若山間仙女的翠翠等。在沈從文眼中,這些人既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德知羞恥的城市中人還更可信。

邊城小鎮的人民,代表的就是中國大多數的小鄉城的人。他們正直,誠實,生活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方面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極其美麗,有些方面又極其瑣碎。這是沈從文要《邊城》傳達給世人的真實的樣子。


讀完《邊城》方知道為什麼說它是鄉土文學的典範

三、為什麼《邊城》能成為鄉土文學的典範

沈從文曾說:“我這本書不失為多數人而寫的。”在沈從文看來,《邊城》只適合那些“本身已離開了學校,或始終就無從接近學校,還認識些中國文字,置身於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以及說謊造謠消息所達不到的那種職務上,在那個社會里生活,而且極關心全個民族在空間和時間下所有的好處與壞處”的人看。

鄉土文學的出現,是從魯迅先生的《故鄉》開始的,但是沈從文筆下的故事卻又別開生面,是另一種樣子。

《邊城》之所以成為他作品的代表,是因為《邊城》中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人物,都洋溢著一種空靈純粹的氣質。

沈從文的語言總是像詩一樣美好,夾雜著鄉土氣息。他說在小河中,蜷伏於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於感到厭煩,正因為處處有奇蹟,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不使人神往傾心。又比如他寫“雨落個不止,溪面一片煙”,短短十個字,把水面落雨,煙霧朦朧之感寫的如詩如畫。

《邊城》中的翠翠,有無辜的大眼睛,說話的語氣,灑脫的行為,處處都透露著純淨。翠翠的命運還算是比較悲苦的,無父無母,最後祖父也離開了自己,喜歡的人不見蹤跡,但是她依舊堅強的生活著,接替爺爺成為了擺渡人。

這些人的生活遠離都市繁華,但是眼淚與歡樂,都在愛憎得失間,揉進了他們的生活中。他們全部的身心都為那點愛憎所滲透,忘了一切。他們對待生活更真切,或者說更糊塗一點。所有的一切,都註定了它是鄉土文學的典範,是沈從文的代表作。

這就是沈從文通過《邊城》要傳達給世人的:人生難得糊塗,只要像這些小鎮人那樣有真善美,更真實的活著,就不枉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