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寫於1934年,作品震驚中外文壇,同時也備受爭議。

沈從文談及《邊城》的創作理念時,說自己並不是主張大家去湘西桃園旅行,也不是通過翠翠的愛情故事來刻意渲染愛情無常,只是想借湘西故事來詮釋何為"愛","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關於"《邊城》研究"的熱潮,《邊城》愛情悲劇的探討,可謂見仁見智。

討論越是激烈,說明越有研究的價值。

即使在當下,透過翠翠的愛情悲劇,洞悉悲劇背後的價值所在也十分必要。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01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不湊巧"背後善的破碎

《邊城》裡,茶峒是故事發生的所在地,這裡猶如世外桃源,隨處拾得的便是水墨畫展般的美景。

河水清澈明亮,兩岸多竹篁,翠色逼人而來。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永遠是那麼妥帖,且與四周環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是非常的愉快"。

大自然賜予茶峒細膩的風光與工筆,茶峒孕育著善良、淳樸的子民。

《邊城》中的靈魂人物翠翠,湘西的清風麗日曬出她黝黑的皮膚與健康的身體;茶峒的青山綠水賜予她水晶般透明的眼眸;碧溪的竹篁、白塔又送給她一顆不世故的赤子之心。

天真活潑,又乖巧,如山頭黃麋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翠翠的爺爺,更是邊城裡的"公僕"。

二十歲開始便守在溪邊,五十年如一日,為往來的過客擺渡,任勞任怨,時刻為過渡人著想,從來都不為自己謀私利。

爺爺總是用那些渡客偷著塞下的錢,買些菸草茶葉。再用茶葉燒成開水為人解渴,把菸草奉贈他人。

即便是團總順順,也沒有一點架子,更不懂欺世壓人,相反大方灑脫,好結交朋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邊城》中的一切都充滿了善,沈從文用溫柔的筆調,書寫著純粹的詩。

愛情,自是這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沈從文說過:"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邊城》中的翠翠、大老天保、二老儺送,就是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不湊巧的是,邊城田園牧歌的背後,卻是"善"與"悲"極不協調的融合。

邊城中的人們,有的飽嘗孤獨和離恨的苦,有的含恨而去,還有的孤苦地繼續生存。

翠翠的愛情悲劇更是令人唏噓。

大老因得不到翠翠的愛,憂憤出走,溺水身亡;二老因不明翠翠的真實心意,離鄉遠行。

翠翠自己從始至終,也沒能大膽說出那一句"愛"。

正應了沈從文那句"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然而,翠翠的辛酸愛情背後,真的只是"不湊巧"這麼簡單嗎?

沈從文曾感嘆道:"我的作品能夠在市場上流行,實際上等於買櫝還珠。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後隱藏著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夠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文字後的悲痛也忽略了。"

愛情悲劇的背後究竟隱匿著什麼樣的原因呢?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02 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原因

(1)天保大老對天意的消極反抗

天保一廂情願地愛上了翠翠,用盡心思也不得到翠翠的愛,在那個時候的邊城人看來,這是天意。

天保理應順應天意,直面翠翠不愛自己的事實,放棄對翠翠的追求,另覓佳人。

可是,天保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有人從中作梗。

天保試圖以一己之力與天對抗,對同時愛上翠翠的弟弟儺送表露心聲:"鬼知道那老人家存心是要把孫女兒嫁個會唱歌的水手,還是預備規規矩矩嫁個人!"

既然如此,情敵間的公平競爭本無可厚非,無奈,兄弟間不能反目成仇,天保憤而遠走邊城。

天保的出走也是不順從天意的表現,但也只是消極反抗。

後來,天保的客死他鄉直接導致了翠翠與儺送的不幸,間接導致了老船伕的猝死。

天保的行為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主體意識的覺醒,還是有悖天意的一意孤行?

"天命意識"的存疑與合理性又該如何權衡?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2)儺送二老在"渡船與碾坊"的抉擇中徘徊不定

翠翠打出生就父母雙亡,在年邁爺爺的照料下過著單純的小日子。

但是,後來發生的一切,讓翠翠的生活單純卻不單調。

特別是在翠翠與儺送愛情之間,站起來的那座碾坊,好比一種物化的人格力量。

這種力量牽動著二老的價值取捨與是非判斷,從而,使得儺送在"渡船與碾坊"的抉擇中徘徊不定,消極被動。

選碾坊意味著儺送要討有錢人家的姑娘做媳婦,選渡船才代表著儺送要與翠翠結親。

翠翠的爺爺試探口音:"二老,我聽說你不要碾子要渡船,這是楊馬兵說的,不是真的打算的吧?"

二老答:"要渡船又怎樣?"

二老沒給爺爺堅定的回答,爺爺也沒好意思繼續問。

腳伕勸二老:"這件事派給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鬥糠。"

二老說:"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的為人彎彎曲曲,不索利,大老是他弄死的。"

後來,面對自己父親的詢問,二老還是猶豫不決,不確定自己該得碾坊,還是渡船。

碾坊的壓力與二老的徘徊不定,讓善良而又貧窮的翠翠爺爺有了不祥的預感,翠翠與儺送的愛情終究要悲劇了。

爺爺身心交瘁,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溘然長逝。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3)儺送與翠翠之間缺少溝通

整個故事中,儺送與翠翠的溝通少得可憐。

翠翠與儺送初次邂逅時,翠翠聽聞儺送的聲音,誤會了儺送說的話,通過儺送的行事,最後得出儺送"是個很好的人"。

第二次見面,儺送借送酒葫蘆的機會,邀請翠翠和爺爺到自家的吊角樓上看賽龍舟。

翠翠看清了鎮定指揮龍舟賽的儺送,兩人相視而笑,通了心意。

第三次,儺送為翠翠唱情歌,翠翠被夢中的歌聲浮起,摘了一大把虎耳草。但是儺送並不瞭解一晚情歌的效果,認為自己當了一整晚的傻子,翠翠的感情線單向向前。

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儺送的翠翠有意迴避,情到深處,多了幾分害羞,但儺送卻認為自己得不到翠翠的理會,不明翠翠的真實心思。

如果說,無回應之境,便是絕境。

那麼,溝通的欠缺,就是將關係推向絕境的助推器。

儺送自幼便在河上弄船上行、下行,豐富閱歷的同時,對茶峒以外大都市的男女情愛之事自然有所瞭解。

因此,儺送主宰自己的感情,主動接近喜歡的翠翠,理所當然。

但是翠翠與爺爺相依為命,常年守在渡口一隅,在感情方面是閉塞的。

因此,翠翠在表達感情時特別謹慎、隱忍,甚至有些壓抑。

與儺送的誠意相比,翠翠的單純令人心痛。

翠翠一系列的懵懂行為將儺送的熱情一點點澆滅。

兩人感情不同頻,打亂了愛情穩步向前的契機。

兩人缺少明朗化的溝通,則直接導致了愛情的夭折。

就像心理學所說,兩人持久幸福戀愛的本質遵循他提出的"心理可見性原則"。即,你我互相看見,心意互通,愛情方得圓滿。

不好好溝通,談何心意相通?關係只會越來越疏離。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03 翠翠愛情悲劇的價值反思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悲劇的深刻反思是實現自我救贖的有效途徑。

翠翠的愛情悲劇,折射出命運的無常,令人心生憐憫,同時,也警醒人們反思悲劇背後的價值所在。

(1)得不到的愛,該如何釋懷?

《邊城》中,天保只知自己打心裡愛著翠翠,卻認不清對方不愛自己的現實,受不得傷害的打擊,憤而出走遠行。

顯然,這是幼稚的一意孤行,並非成熟之舉。

精神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說過: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

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真正愛一個人,就應該接受對方本來的面目,包括對方不愛自己的事實,而不是一廂情願的強求。

天保得翠翠不成,就應該從失敗中汲取營養,將感情的挫傷慢慢淡化。

既無緣,就不過分執拗,果斷放手。

從感情上看破,精神上看開,不沉溺過往的迷戀,放下無緣的人,才能積極擁抱知心人。

如此,與得不到的愛釋懷,更是一場重生。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2)接納愛與拒絕愛都需要勇氣

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悲劇,一方面與兩人從始至終都未敞開心扉,沒能勇敢說出對彼此的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翠翠對天保拒絕的不徹底有關。

翠翠與儺送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在發展過程中的種種誤解,也都是愛的不恰當表達。奈何兩人從小到大的見聞相差太遠,在對愛的信號的解讀上有所分歧。

要命的是,兩人都不能正視內心的情感訴求,大膽說出愛,接納對方。

反思當下,多少錯失的愛情,同樣因沒勇氣接納而夭折?

當爺爺問及翠翠是否不喜歡天保時,翠翠也是含糊其辭,不承認,也不否認。

威爾克斯說過:"愛不是感覺,而是行動",接納愛需要付諸行動的勇氣,拒絕愛同樣需要。

要是翠翠及早與天保表明不愛的心意,或許也就沒了後續系列不湊巧的悲傷。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3)及時溝通,讓愛不留遺憾

一直觀望的愛鮮有修成正果,翠翠與儺送的辛酸結局就是例證。

兩個人互相猜測,就是不懂好好溝通。

愛情這事,你在哪裡偷懶,必然會在哪裡栽跟頭。

你與對方的溝通越少,累積的誤會與矛盾就越多,愛情之路就越坎坷。

也有人說,我倒是想和對方溝通,可是一溝通就來氣,話不投機半句多。

這是因為沒有習得溝通的技巧。

首先要認清以下事實:

女人希望用聊天、陪伴建立感情,男人則通過"共同點"建立感情;

女人溝通目的是分享、聯絡感情,男人則害怕用語言交流情感。

因此,當語言溝通不力的時候,就該暫停對話,通過肢體語言來與對方溝通,製造下意識的親密感。

比如給對方捶捶背,捏捏肩,給對方一個溫暖的擁抱等。

其次,要認識到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感情的和諧,而非爭論對錯。

允許對方發出與自己不一樣的聲音並耐心聆聽,客觀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不急著否定對方。

在此基礎上,就二人的意見進行調適,制定愛的契約,讓對方在感情中開小差的時候及時回神,通過愛與愛的雙向流動,獲得平方愛。

重讀《邊城》,再現翠翠愛情悲劇背後的3點價值反思

《邊城》開放式的結尾這樣寫道:

"這個人(儺送)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如果有一天,儺送回來,恰好翠翠也在,他們也就真正領悟了個人愛情悲劇背後的價值所在。

但願那個人能早點回來!

—END.

作者簡介:慕小七,青雲計劃獲獎者,多家平臺簽約作者,心理學研究者。用心碼字,熱忱生活,以走心文字與您一路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