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村“第一書記”費超 帶領一個省級貧困村走向“小康路”

半島記者 李曉哲

每天上午7:10,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胡家村村民孫麗英都會準時來到村裡的惠民工廠,準備生產線上要用的零件。

“從家到工廠,走五分鐘就到了,中午11:30下班,不耽誤給孩子做飯,太方便了!”孫麗英高興的說。

她以前在外面打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月工資3000元左右,如今在家門口上班,一天工作8個小時,工資差不多。“既不少掙錢,還能照顧家庭,附近的姐妹都向我打聽,想到這裡來工作。”孫麗英對如今的工作很滿意。

胡家村“第一书记”费超 带领一个省级贫困村走向“小康路”

胡家村是山東省級貧困村,屬丘陵地帶,以農業種植為主,有165戶,531人,其中貧困戶10戶15人。村集體無經濟支柱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村民“致富有想法,增收沒辦法”,一度出現了“產業空心化、人口老齡化、住戶留守化”的困境。

“在黨委和政府的幫助下,貧困戶有了兜底保障,還為部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了環衛工等公益性崗位。通過扶貧資金購買商業資產、光伏發電、土地流轉等措施,村民和村集體年增收20多萬元,2016年我們村實現了脫貧。” 胡家村村支部書記胡建強介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2018年4月,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商聯四級調研員費超被選派到胡家村任“第一書記”。如何讓脫貧村不再返貧、進一步發展奔小康,成為費超的“頭等大事”。

“要想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如果沒有產業的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通過發展產業,帶動村民就業才是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關鍵。”

經過調研和多方洽談,他成功引進一家電子器件公司,該公司主要為海爾、海信等大企業生產遙控器,技術要求不高,工資高,有保障,適宜在家門口就業。

胡家村“第一书记”费超 带领一个省级贫困村走向“小康路”

記者現場看到,工廠一共6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都有八九個人在忙碌著。字鍵、液晶屏、斑馬條、線路板、螺絲、後殼,在流水線上,每個人一道工序,一結束就傳到下一個環節。隨著一陣急促的“咔咔”聲,壓殼機將一個個遙控器組裝起來。放上電池後,孫麗英再進行最後的質量把關。

“組裝一個遙控器,不到一分鐘,我們每天都得組裝4000個左右。” 孫麗英一邊快速檢查著,一邊告訴記者。

“現在,工人由最初的9人擴大到近100人,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37人。2019年惠民工廠完成產值近4050萬元,為村民和村集體增收260萬元。”費超介紹。

除建鄉村惠民工廠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外,費超還為胡家村引進3個現代農業項目,規模流轉土地553畝,採用公司+農戶+基地的方法,開展專業化、訂單式高效種植,每年為村集體和種植農戶增收50餘萬元。

看到村民們生活越來越好,費超很自豪,“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一年,我們要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