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作家被捧上文壇巔峰只需要塑造一位主人公。

身為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創作了“私人偵探馬洛”的小說形象。他為馬洛寫了七本長篇推理小說。從此以後,文學史上的偵探都有馬洛的影子。

《漫長的告別》是七本長篇小說的第六本,是錢德勒晚年完成的作品。那個時候,錢德勒剛失去了大他十八歲的妻子。不知是作家晚年獨有的寂寥心境“作祟”,還是隻為了迎合書名,淡淡的憂鬱與孤獨縈繞於整本書,體現在書中的每一句對白,或者書中的每一條山谷。

村上春樹曾直言本書是他“生命中所必需的一本書”。並親自翻譯《漫長的告別》,在日本掀起錢德勒熱潮。詩人奧登評價:它不止該停留在文學範疇,而應該放到藝術品中去。

它是一本推理小說,是神秘優雅的酒鬼與灑脫不羈的偵探捲入謀殺案的故事;但又不至於此,它更是一位偵探漫長的告別,告別一切 ,迎向未知的孤獨。

好的故事答案總是在最後,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漫長的告別》: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拒絕孤獨:

一個人要想失去某些東西,首先他需要先擁有這些東西。

人的直覺有時候準的可怕,但直覺這種東西不會隨時冒出來,它存在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給你一個衝動的理由。

馬洛就是如此。他第一次見到的特里是一個不省人事的酒鬼,年輕的臉,全白的頭髮,右臉的傷疤以及爛醉如泥也不忘時刻保持的優雅深深吸引馬洛對他的故事一探究竟。

特里一貧如洗,卻有一個家財萬貫的老婆西爾維婭,老婆美麗多金,卻生性放蕩,特里作為她的丈夫只是起到一個掩飾她放蕩生活的工具。

特里是條狗,醉的時候像“走丟的狗”,清醒的時候是一條“家養的獅子狗”。但就是這樣的特里吸引了馬洛,他看起來是為人不齒的小白臉,卻又透露出什麼與命運抗爭的不服輸的氣質。

友誼就像馬洛和特里在酒吧喝了一杯螺絲起子,酒杯一碰,兩人就成了朋友。

直到有一天,特里的老婆西爾維婭死亡,面部被鈍器砸爛。特里在這個時候請馬洛幫忙慌忙離開美國,他的的行為被認為是畏罪潛逃,但由於西爾維婭有錢的父親討厭曝光,事情被壓了下來。特里也在潛逃中寫下自白書飲彈自殺。

所有人都告訴馬洛事情已經結束,馬洛也收到了特里臨死寫給自己的信和一張“麥迪遜肖像”:面值5000美元的鈔票。

但是馬洛不相信性情溫和的特里會用鈍器砸爛西爾維婭的臉,他不認為特里是兇手。

馬洛不顧所有人的威脅,堅持尋找謀殺真相,但是一籌莫展。這個時候,出版商斯賓塞找到馬洛,說是著名暢銷書作家韋德突然酗酒,不能繼續寫作,希望馬洛能夠調查隱情,讓其繼續寫作。

在與斯賓塞見面的酒吧,馬洛看到了一位美麗的女人,他對她一見傾心,把她稱之為“美夢”。

馬洛一開始不願意接“幫作家戒酒”的單子,但直到那位美好的女人是作家的妻子時,他讓自己答應了。

《漫長的告別》: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這時候的馬洛並不孤獨,至少他對自己的生活自得其樂。雖然他總是向別人這樣介紹自己:一個有執照的私家偵探,獨來獨往,沒結過婚;人近中年,不富有;雙親過世,沒有兄弟姐妹;但喜歡喝酒,象棋,女人和其他幾樣東西。但真正孤獨的人不會說自己孤獨。

就像賈平凹《自在獨行》提到的那樣: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遇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

確實,馬洛沒有知己,但他也在努力尋找知己,比如說他的朋友特里。見到特里的第一面,他就被特里身上的神秘吸引,所有才有了後面的每一次慷慨幫助,甚至在不確定的狀態中幫助特里逃出美國。

第一次見到韋德夫人,美麗的金髮女郎,馬洛說她舉手投足都帶著神秘。於是馬洛接下了本不想接的單子,只為認識神秘的韋德夫人。

什麼是知己?

就是能夠理解你的人。

事實證明,同類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馬洛很神秘,所以他對神秘的人趣味相投。他的生活軌跡很孤單,但他的內心絕不孤獨,一個願意為朋友孤軍奮戰找到清白的人,一個願意對美好女人探究的人,他的內心其實足夠充盈。

馬洛有些像電影《獨行殺手》裡阿蘭德龍的角色: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殺手。在一次任務中,他不幸被被一個女人看到相貌,警察找目擊證人作證時,那位美麗的女人,望著他的眼睛,否認了他是兇手。這種從未有過的觸動讓兩人接觸,產生微妙的情感,直到故事的最後,警察利用美麗女人給殺手設圈套,殺手明知圈套卻欣然赴約,最終被射殺,獨單死去。

獨行殺手與馬洛不同的是結局,殺手在孤單生活中找到了知己,甚至獲得過短暫的溫存,即使最後一刻,他的知己也沒有出賣他;馬洛沒這麼幸運,他的結局是一扇開著的孤獨的大門。

《漫長的告別》: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走向孤獨:

握不住的東西,註定要失去,那就選擇告別吧。

馬洛無疑是一個出色的偵探。他冷靜自持,哪怕有人拿著槍站在他面前,他也能有條不紊地煮出好喝的咖啡;他聰明睿智,只要讓他抓住一丁點的線索,他都能抽絲剝繭地扯出真正的真相出來。

但是能夠毀掉一個人的,往往是他最引以為傲的東西。

在查找作家韋德酗酒,精神失常背後隱情的過程中,馬洛發現韋德與死去的西爾維婭存在情人關係,在韋德醉酒後的手稿中,他進一步接近了事情的真相:韋德偷情被管家發現,管家以此勒索韋德錢財,韋德之所以酗酒,是因為內心因為背叛妻子而感到不安。

據說,韋德曾在喝醉後將美麗的妻子推下樓梯。對妻子的背叛,家暴,讓馬洛對這位作家深惡痛絕。在一段時間裡,馬洛一直有種把作家妻子抱進懷裡呵護的衝動。

他差點這麼做了。

在韋德又一次酗酒後,韋德夫人勾引了馬洛,但管家的偷窺阻止了這場偷情。

與此同時,他發現韋德夫人的前夫竟然是特里。聰明如他,他很快把韋德夫人對酗酒丈夫的冷漠、韋德夫人的刻意勾引以及韋德突然開始酗酒的時間聯繫起來。

真相朝著一個不可控的方向發展,馬洛甚至意識到這樣的真相他甚至不能直視。但馬洛的冷靜自持讓他堅持固執地查下去。

在某個平淡無奇的週四,韋德邀請馬洛去他家,韋德夫人出門採購。一番談話後,韋德酩酊大醉。這個時候馬洛離開了十分鐘。就在這十分鐘裡,韋德開槍自殺。

槍響之後,再無贏家。

《漫長的告別》: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韋德夫人這時候回來,沒帶鑰匙,有足夠的不在場證明。警察來的時候,韋德夫人指控馬洛是兇手,管家此時揭發馬洛曾與韋德夫人偷情。

馬洛用出色的辯白化解了可能會成為”因愛殺人“嫌疑犯的危機。他也終於找到了夢寐以求的真相。

韋德當然不是自殺,因為他死前喝醉的狀態不允許他有意識開槍自殺。原來神秘迷人的韋德夫人沒有馬洛以為的那麼純粹,她狠厲又骯髒,她愛著前夫,但前夫卻與西爾維婭結婚;她優秀的現任作家丈夫,也與西爾維婭偷情。滔天的恨讓她用鈍器砸爛西爾維婭的臉,作家丈夫目睹這一切,震驚與恐懼讓他酗酒,他沒想過告發自己的妻子,但是妻子卻因為良心不安,又謀殺了自己的丈夫。

這場謀殺案以韋德夫人寫下自白書服藥自盡而結束,從這開始,馬洛進入了孤獨的第二重境界:

我見過相當多鬱鬱寡歡者,也見過一些把皮膚和毛髮弄得怪異的人,似乎要做孤獨。這不是孤獨,是孤僻。他們想成為六月的麥子,卻在僅長出一尺餘高就出穗孕粒,結得只是蠅子頭般大的實。

---賈平凹《自在獨行》

韋德夫人勾引他的那天,他早就猜出什麼。從不喝醉的他酩酊大醉,說:“我喝醉了,存心的,而且不太體面。我有點孤獨。”所有人都希望他停止查這起謀殺案,他也知道自己可能接受不了真相,但他還是沒有停下腳步。

如果說此前的馬洛只是孤單,現在的他已經開始邁向孤獨的大門:孤僻。他被自己找到的真相深深刺傷了。他的”美夢般“的韋德夫人,他尋找著的紅顏知己,是兩起謀殺的兇手;他厭惡輕蔑的窩囊作家,只是一個目擊妻子殺人而深陷苦痛掙扎的普通男人。

他想成為六月的麥子,急於尋找真相,在真相呼之欲出的時候,為了驗證真相,他寧願走出爛醉的韋德的書房,給韋德夫人殺死丈夫的時機。彷彿只有韋德死亡,才能真正驗證心中所想。他的聰明與冷靜讓他得到真相,但那一顆溫熱的心也受到重創。

也就是這時候,馬洛開始了他漫長的告別。他把韋德夫人的自白書交給媒體,還了特里的清白。他以為這算是對朋友的告別。

但孤獨之門尚未打開。

《漫長的告別》: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陷入孤獨:

每一次告別,就是失去一點點。

特里死前給了馬洛一封信,信裡夾著五千美金。但是馬洛一直沒花掉那張鈔票。因為他發現了信裡一個無法解釋的細節,特里很可能根本沒死。

一位叫馬約拉諾斯的男人找到馬洛,馬洛認出了他,他就是特里,馬洛為他孤軍奮戰尋找清白的特里。

特里的離開,不是為了替真正的兇手洗刷罪名,特里親口說,他只是害怕。他怕被指控謀殺,他只能逃跑。關鍵的是,他不再像”家養的獅子狗“,而是真正成了一隻”家養的獅子狗“。他的神秘,他抗爭生活的自尊全部消失了,他現在穿高級時裝,抹高級香水,完全投入了曾經最為不齒的生活。

或者說特里從來都是這樣的人,貪生怕死,油腔滑調,胸無大志。一開始,馬洛就找錯了知己。

一位驕傲聰明的偵探,發現他所以為的只是他以為。特里和韋德夫人形象完全幻滅,對於一個正處於找到知己狂喜狀態下的人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特里提議喝一杯螺絲起子,馬洛拒絕了;五千美元的鈔票,馬洛也拒絕了;他沒有再喊一句特里;他親口對特里說,最好的朋友特里已經死了,再見,馬約拉諾斯。

馬洛聰明,對所有事情都通透,自然不願敞開心扉。他的孤獨多在內心,在心靈相通方面,他一直是獨身一人。忽然有兩位神秘的人出現在他的生活,等他傾注完全部熱情,卻發現一切不過是一片虛無,真心錯付。

高山流水”美名遠揚的伯牙鍾子期,鍾子期亡故,伯牙的反應是什麼?破琴絕弦,終身不彈。

馬洛也一樣,他心中的韋德夫人和特里都死去之後,他封閉內心,終於走進了真正的孤獨之境。

走向孤獨的人難以接受憐憫和同情。

---賈平凹《自在獨行》

西爾維婭的姐姐喜歡上了馬洛,她與馬洛共度良宵。但當她提出結婚時,馬洛拒絕了。

他寧願孤身一人。在被質問“你這麼孤單,跟我結婚還能失去什麼”的時候,馬洛沒有回答。

因為他失去的太多了。失去了友誼、知己以及美妙的只此一次的心動。

他失去的太多了,於是他選擇告別。說一聲再見,都是死去一點點;每一次告別,都是孤獨一點點。

《漫長的告別》: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結語

讀推理小說是一種神奇的體驗,特別是《漫長的告別》。

你在書裡四處碰壁,猜不透作者留下的伏筆或者每一句無厘頭的人物臺詞。但是還會看下去,帶著自己的猜測與理解去尋寶。這時候每一位沉浸其中的作者都上交了自己的一件東西:信任。無條件信任作者會給出一個拍案叫絕的答案。

《漫長的告別》把懸念留夠,但也不是整本書都在給摸不著頭腦的懸念。而是留一個懸念給讀者時間去猜測,時間到了他就會公佈答案,你看完恍然大悟,懊惱自己沒有猜出結果。當你返回去尋找作者留過的蛛絲馬跡時,下一個懸念已經開始。

讀者就是在這種你拋我找,你追我趕的閱讀中,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謀殺的真相。

但這個時候,作者又告訴你,兇手是誰不重要,真相也不重要。

每一次告別,就是孤獨一點點。

這個道理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