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太監楊戩,是怎麼變成二郎神的?

歷史知事


這個題目不符合歷史,神話中的二郎神楊戩不是從北宋太監楊戩演變來的,把二者混為一談,純屬望文生義,以為兩個人同名,便有淵源。

二郎神的名字是什麼?楊戩。那麼歷史上有叫楊戩的人嗎?有,他是北宋末年的一個太監,與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宋末六賊”齊名。

但二者僅僅是重名而已,沒有任何關係。

二郎神的不同版本

二郎神是神祗的名稱,他的姓名卻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版本傳說中,二郎神擁有不同的名字。

1,李二郎說,二郎神姓李

從北宋仁宗年間開始,秦朝太守李冰的次子被封為“二郎神”,李冰父子在四川主持修建都江堰,造福一方,為百姓愛戴,建廟紀念,這一時期的二郎神姓李。

2,趙二郎說,二郎神姓趙

隋朝時有一個道士叫趙昱,曾在四川顯靈治水,當地百姓和官員在灌江口為之立廟,稱二郎神君。北宋真宗時,宋真宗信奉道教,追尊為“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又姓趙了。

3,楊二郎說,二郎神姓楊

北宋初年開始,民間傳說二郎神姓楊,稱為楊二郎,但一直到明末《西遊記》成書,都是隻說二郎神姓楊,並未說他名叫楊戩,到了《封神演義》中,才第一次出現楊戩的名字,然而《封神演義》中的楊戩,道號並不是二郎神,而是“清源妙道真君”。

另外,民間還有二郎神姓石、姓羊等各種說法,不一而足。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二郎神在各種傳說中並不特指楊戩,有姓李、姓趙、姓楊等多種說法,而《封神演義》中的楊戩是借鑑了傳說中“二郎神”形象塑造出來的角色,卻又不叫二郎神君。嚴格說來,二郎神和楊戩並不能劃等號。

北宋太監楊戩

北宋末年有一個著名的大太監,名叫楊戩,他主要生活在宋徽宗年間,因為善於溜鬚拍馬,伺候皇帝到位,所以獲得宋徽宗寵信,一路高升,官至彰化軍節度使、太傅,去世後還被宋徽宗追贈為太師、吳國公,要知道在北宋就連寇準、范仲淹、王安石這樣的名臣死後都沒有得到太師的頭銜,一個宦官卻能“生前太傅,死後太師”。

從官職來看,楊戩絕對是太監中極為罕見的成功者,僅次於另一名“生前封王”的大太監童貫,但楊戩擅長搜刮百姓,征斂賦稅,在民間口碑極差,與蔡京、童貫等“六賊”之臭名不相上下,所以金軍入侵,宋徽宗退位後,楊戩慘遭背鍋,被追奪官爵。

儘管很多神話人物都有歷史原型,但這些原型和神話角色多少總有相近之處,而大太監楊戩在當時和後世口碑差到極點,除了姓楊,跟二郎神沒有任何相似特點,絕不可能是二郎神的原型,題目無疑是望文生義。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二郎神的故事,說來話長。

我們今天看到的二郎神形象,三隻眼,帶獵犬,拿著兩面三刃刀。

他的形象從開始到現在是不斷疊加的結果。

從修都江堰的李二郎,到斬蛟龍的趙昱,最後到楊戩。

他的形象疊加了水神、狩獵之神,還有外來宗教:祆教的神仙。

關於他的姓名,跟楊戩同一個姓名,應該是湊巧。

其實很早之前應該就有一個叫楊二郎的神仙。

《太平廣記》上有個故事,說某人就在塔尖上跟楊二郎打雙陸,別人問楊二郎是誰,他說是神人。

可見在當時就有一個楊二郎的神仙。

但為什麼楊戩成了二郎神的真名,而這個名字又是宋朝的大太監。

可能由於一個風俗習慣。

宋朝的時候二郎信仰興起,那會二郎神可能還是趙昱或者李二郎。

去供奉二郎神的時候,要帶一小包土,灑在二郎神廟前。

可能是由於水神治水需要土吧,所以大家去拜神不用擺各種祭品,只用帶一小包土就可以了。

而當時的大太監楊戩搜刮民財,刮地三尺,老百姓就稱呼他刮地皮。

這就跟二郎神產生了聯繫。

把楊戩稱為二郎神可能來源於戲謔,但後來流傳開來,加上小說的演繹,這個名字就為大家所接受了。

這是胡適的考證。

可備一說。

不過看二郎神白面無鬚英俊形象,還真有點像是個公公呢。


錦翼


二郎神的形象來源於三個人物,北宋太監楊戩只是其中之一.但現實生活中的楊戩可是個狠角色,北宋末年,天下大亂,作為太監之一的楊戩逼良民上梁山的事沒有少做,死後竟然成了天宮的戰神,這有點匪夷所思吧?

真實的楊戩有歷代惡劣太監的共同特徵,對上阿諛奉承,摧眉折腰,極盡溫婉的小女兒狀;對百姓卻頤指氣使,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然而老天就是不睜眼,這樣的禍國殃民的人竟然是無疾而終。

"稻田務"(古代管理官稻田的機構,創於五代初)發展到宋政和年間演變為"檢括官田"的機構,此時楊戩就主管後苑作,從上任到他死不足十年的時間裡,經他搜刮的民間地皮竟多達一萬二千多畝,作為朝庭剝削人民的急先鋒,昏庸無能的宋徽宗在他死後還追諡其為"太師"。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作惡多端的楊戩,活著人神共憤,為什麼死後還成武藝高超,忠於天庭的二郎神呢?

中國古典小說中,二郎神有李二郎、趙二郎、楊二郎三位;之所以說其中的楊二郎即楊戩才是二郎神有以下理由:

1.三隻眼睛,暗示作為太監的他善於察顏觀色,辯風識向,手眼通天。

2.他使用的兵器是三尖兩刃槍,意為楊戩曾經缺少的"命根子\

希望星晨58298869


答:民眾對二郎神形象的認識,主要是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兩書影響。

這裡,有一個問題,是大家必須要注意的。

即《西遊記》的吳承恩作者生卒年為1506年至1583年,而《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生卒年為1560年至1630年。

那麼,按正常理解,《西遊記》成書是在《封神演義》之前。

但《西遊記》並沒有給出二郎神的名字,只是借孫悟空之口說他是“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

另外,在第六回二郎神出場時,還配了一首詩,稱讚他的光輝史:“斧劈華山曾救母,彈打椶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這一段對二郎神的身世和早年經歷的介紹,可查刻印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字樣的宗教典籍《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一了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開山寶卷》(簡稱二郎寶卷)。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這個時間點比世德堂本《西遊記》的刊行早了三十年,即《西遊記》在寫二郎神時,非常可能借鑑了《二郎寶卷》中二郎神的故事。

該故事說的是:確州城內書生楊天佑是上天“金童臨凡”,與上天玉女雲華有一段孽緣。雲華不捨舊情,私自下凡,與之交合,生下二郎神。雲華女的舉止觸犯了天條,被玉帝派人鎮壓,壓於太山之下。二郎神長大成人,得到天上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日”,劈山救出母親雲花女。

由此可見,《西遊記》雖沒提二郎神的名,卻給出了二郎神的姓——楊。

但,這個時候的二郎神的姓名絕不是叫楊戩。

原因很簡單。

因為生卒於1574年至1646年的馮夢龍作有《三言》,其中的《醒世恆言》第十三卷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講了一個離奇的故事:道君皇帝宋徽宗的一個宮人韓夫人久不逢雨露,春心久抑,遂得重病,被送到太尉楊戩府中養病。韓夫人病體懨懨,到二郎神廟進香,被二郎神的英俊神像所吸引,情不自禁,低聲祈禱願意嫁一個長相和二郎神一樣的丈夫。禱告語被廟祝孫神通偷聽到。孫神通學過一些邪門妖術,晚上便扮成二郎神的模樣與韓夫人私通。太監楊戩生怕韓的姦情暴露,自己被徽宗責怪,趕緊興師動眾,大力偵破此案,將孫神通凌遲處死。

讀這故事,我們可以百分百肯定,故事中二郎神的名字絕不叫楊戩!

甚至還可以肯定,在馮夢龍寫“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故事之前,二郎神都不應該叫楊戩。

那麼,《西遊記》和《二郎寶卷》的二郎神應該叫什麼呢?

《河南府志》中有載:“河南有二郎神廟在府城南關,祀隋灌州刺史楊煜,煜嘗斬蛟築堤,遏水患,故民為立廟。”

可見,這個姓楊的二郎神應該是名叫“楊煜”。

實際上,在北宋初年也的確有過“楊二郎”之說。如《太平廣記》卷三百四十引《通幽錄》中,有“與楊二郎(打)雙陸”等語。

但《西遊記》既稱“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那麼,這個見居灌洲灌江口的二郎神,最早應該姓李——他是秦蜀郡守李冰的次子。

李冰曾領導民眾建成了功德綿延千年的都江堰。在這個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協助父親鑿離堆、開二江的大功,曾被民眾作為神靈奉祀。

《宋會要》記宋仁宗嘉祐八年封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為惠靈侯,並言“神即李冰次子”。

南宋范成大在任四川制置使時,曾去瞻仰過這位“郎君神”,在《吳船錄》稱:“崇德廟在(永康)軍(今灌口鎮)城西門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廟食處也。”

《通俗編》引《朱子語錄》進一步點明:“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

《元史》本紀第三十四文宗三也記:“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為聖德廣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靈顯仁祐王。”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把二郎神的名字寫成楊戩,並形成巨大影響力的,就是《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摒棄了《西遊記》中二郎神“斧劈華山曾救母,彈打椶羅雙鳳凰”的情節,卻在“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的事蹟上大做文章,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個戰神形象。

話說回來,《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為什麼要把二郎神的名字寫成楊戩呢?

首先,大宦官楊戩在南宋已被妖化,如陸游《老學庵筆記》一書就提到,楊戩是隻“兩目如金”的大蝦蟆精。

其次,最早發現並收藏明刊折本《二郎寶卷》的胡適先生認為,人們祭祀二郎神時,不用象供奉其他神靈一樣擺犧牲之類的東西,只需要負土作禮就可以,則在楊戩橫行時代,人們恨大宦官楊戩刮地皮太狠,就以“二郎神”之名來譏諷他。

長此以往,人們漸漸以訛傳訛,又兼《西遊記》和《二郎寶卷》等書有二郎神姓楊的說法,許仲琳在寫《封神演義》時,就理所當然地把二郎神的名字寫成楊戩了。


覃仕勇說史


誰說宋朝大太監楊戩是二郎神楊戩的???誰說的?不帶這麼汙衊神的啊!不能為了博眼球就什麼話都敢說啊!不怕二郎神晚上去找他聊聊天?

楊戩是我從小到大都特別喜歡的一位神仙!求別這麼對他!

經過本人多年研究,楊戩的身世是這樣的:媽媽是玉皇大帝的妹妹瑤姬,又稱“雲花女”,爸爸是凡人楊天佑,兩人相愛後生了三子一女,大兒子名叫楊蛟,二兒子就是楊戩,小女兒是《寶蓮燈》裡沉香的母親楊嬋,號為三聖母。

要知道瑤姬可是仙女啊,按照天條她是不能和凡人結合的,玉皇大帝就派了天兵天將來捉拿她。楊蛟為了保護家人被打得魂飛魄散,楊天佑也死了,瑤姬被鎮壓在桃山。

楊戩帶著楊嬋好不容易逃走,他很幸運的拜到闡教十二金仙之玉鼎真人的門下,楊嬋則拜到女媧宮。

經過多年修煉,楊戩學得一身本領,奉師命下山助周伐商,憑著高深的法力和過人的智慧得以肉身成聖,之後便辟開桃山救出母親。玉皇大帝看這個大外甥這麼厲害,想要拉攏他,就沒有多加怪罪,反而讓他當上了“顯聖真君”,洞府在灌口,聽調不聽宣。

孫悟空打上天庭時,玉皇大帝趕緊調楊戩支援,楊戩變化之術比孫悟空強得多,沒幾下就把孫悟空追得沒處跑。當然啦,西天取經本就是佛道兩教大佬心有默契的一個事情,所以楊戩也沒真把孫悟空給打死,反而還成了朋友。

玉皇大帝由此看出大外甥法力比他想像中還高強,於是委以重任,讓他擔任天庭的執法天神。

而他的妹妹三聖母和母親一樣,愛上了凡人劉彥昌,生下熊孩子沉香,寶蓮燈的故事由此而來。

簡言之,楊戩是神!而且還是神中比較厲害的那一種!額有神眼,可觀天地萬物;手持三尖兩刃刀,管天上地下一切不平事!

宋朝大太監楊戩是個什麼玩意兒?宋徽宗的狗腿子,西門慶的大靠山!魚肉百姓橫行鄉里!和另一個大太監童貫把持著朝政,水滸好漢落得這般下場,和他也很有關係,更是害死宋江和盧俊義的主犯之一!

此人是史上有名的奸臣小人,極招人恨,如果當時站在宋朝大街上高喊一聲:“楊戩在這裡,打死不償命!”,肯定從大街小巷跑出無數提著刀的百姓!

搞笑的是,他都太監了,還像模像樣的娶了好多妻妾,一屋子的美人。然後美人們空閨難耐,紛紛紅杏出牆送綠帽子給他戴。他逮到姦夫後也沒殺人,就是讓他們當了自己的同事進宮做伴。。。。。。我猜那些人也不會感謝他的“寬宏大量”。

就這貨,讓他給二郎神提鞋都不配!還敢說他就是二郎神???到底是哪個沒見識的人傳出的謠言???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難道北宋腐敗的太監楊戩竟然真的是二郎神的原型?難不成壞人也成了神仙,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二郎神的原型——北宋大太監楊戩!

北宋經過神宗和哲宗的努力,終於又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軍事實力逐漸增強,西夏只能乖乖的躲起來,如此,京西路多出許多荒地,政府為了招募之前的那些流民開荒種地,宋朝出臺了一項政策。

“種地三畝,只收以畝地的稅錢”,這在古時絕對是好政策,結果太監楊戩就盯上這塊肥肉,他從入官之後就小心翼翼,最擅長的就是擦眼觀色,宋徽宗甚是喜歡,隨後楊戩跟宋徽宗提議“汝州地方適合種稻子,可以跟括、增加賦稅”。

李冰的兒子李二郎就是在那股神化熱潮中,被人們塑造成二郎神的。

不過到了明朝時期,隨著人們對宋朝大宦官楊戩以及二郎神形象的一系列以訛傳訛,宦官楊戩的名字才被按到了二郎神這個形象上。

最後在封神演義對二郎神姓名的蓋棺定論下,楊戩才自此成為了二郎神的名字,一直流傳到至今。

要是有人問二郎神的名字叫什麼,有99%的人說是楊戩,而不是李二郎。

宋徽宗在東京修建了二郎廟之後,在官方的扶持下,六月二十四日,就成了二郎神的生日,生日就要開廟會,於是就成了東京的一大盛會。

而廟會人越多香火就越旺,來參加二郎神生日的人肯定拜神,拜神就要給香火錢、給功德箱放錢。在官方有心的鼓搗下,香火錢和功德箱弄的異常狠,許多參加廟會的人都在暗地裡說此廟的壞話。說這簡直是在刮地皮,這楊二郎簡直就是楊戩啊。因為都是姓楊,百姓唸了順口?

官方在二郎神生日之際,趁機對百姓抬高香火錢,群眾一傳十,十傳百,慢慢的楊二郎就變成了楊戩。

總之,整理一下:趙二郎的神格、楊二郎的眼睛、獨健的造型、奸臣的名字合起來:二郎顯聖真君楊戩


愛歷史的圓臉怪


以前看《寶蓮燈》的時候,被焦恩俊飾演的二郎神帥得不要不要的,那可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那麼宋朝的大太監又是怎麼和二郎神扯上關係的呢?

宋朝最有名太監楊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宋徽宗時期,有一個非常受寵的太監名叫楊戩。在《水滸傳》後期時也曾出現過他的身影,也是他害死了宋江和盧俊義,是除了蔡京、童貫等“北宋六賊”之外的北宋另一大害,可見不是什麼正面人物。

此人年輕的時候也不過是一個主管御花園的小太監,但是他十分擅長揣度聖意,而且會討皇帝的歡心,連《宋史》中都記載他“善測伺人主意。”他也就憑藉著這點本事,一點一點地爬上了更高的位置。

先是擔任提舉官,後來又被封為彰化軍節度使,管理過鎮安、青海、鎮東三鎮,最後甚至成為了太傅,這是多少官員做夢都想得到的位置,卻被一個太監搶先了,楊戩被稱為“權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楊戩此人不僅媚上傲下,而且手段殘忍還十分的好色。據說,他在府中養了許多的鶯鶯燕燕,在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中還有過記載。

但他畢竟是個太監,身體不健全,這些被養在府中的女人時間長了,難免寂寞。就和楊戩府中的一名食客勾搭在了一起。此事被楊戩知道了之後,異常憤怒,就親手將那名食客給閹割了,可真是夠狠的。

就這樣一個人,怎麼能和神仙搭上關係呢?

此楊戩非二郎神,那麼二郎神又是什麼人物呢?

二郎神,人稱清源妙道二郎真君、灌口二郎真君,當然他還有更為高大上的尊號:清源妙道護國真君川蜀大帝威靈顯化天尊。

他的母親是天上的神仙雲華女,生下兒子後,她覺得天為大,故其子為二,是稱二郎。一般二郎神的形象都是年輕人,英俊威猛,通曉各種神通,手持兩尖三刃刀,還有標誌性的第三隻眼,身邊又有哮天犬追隨左右。

最早出現有關於二郎神的記載應該是在唐代的《教坊記》中,但也只是略微提過,在唐末五代時,對二郎真君的信仰人眾急劇增多,稱為護國靈應王。

隨著時間的流逝,二郎神的形象也更加的豐滿,到了宋代時,連官方都對其有封賜,在民間的影響更為深遠,至今還有許多二郎神的廟宇,比如平遙二郎廟、高平二郎廟等。

二郎神一直沒有正式的姓名留下來,一直被稱為楊二郎。那他又為什麼會被冠以“楊戩”這個名字呢?

大太監楊戩和二郎真君真的有什麼瓜葛嗎?

這兩個人本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二郎真君會被安上楊戩這個名字呢?二郎神本身雖然沒有名字,但他卻有原型。

第一個原型是參與修建了都江堰的李冰的兒子李二郎,李二郎在李冰死後主持大局,完成了都江堰的修建工作,當地的民眾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建了雕像與廟宇。

第二個原型是隋朝時的一位太守。據《方輿勝覽》記載,嘉州太守趙昱原本是隱居的一名道士,後來出仕,當時嘉州有一條蛟為禍一方,擾的百姓不得安寧,趙昱知曉後,一人持刀入水,與惡蛟大戰,最後手持蛟首越水而出。

當地人民十分感激趙昱為他們除去一害,對他十分敬愛。後來趙昱辭官而去,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在灌江口為他立了一座廟。

後來唐太宗知道了這件事,就將其封為“神勇大將軍”。而二郎神被稱為灌口二郎真君,多少也與這有些關係。

第三個原型是氐王楊盛的二兒子楊難當,是當時的仇池的首領,後來歸順於宋朝,被封為冠軍將軍。為什麼說此人是二郎神的原型呢?主要是當時在氐族有這樣一種習俗“黥額為天”就是在額頭用刀刻一道印記,再塗上墨,看著就像一隻眼睛。

而這與二郎神三隻眼的形象非常相近。這樣一看,這個楊二郎與二郎真君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二郎神被冠以“楊戩”這個名字是在明代的許仲琳所創作的《封神榜》中,而在之前二郎真君並沒有確定的名字。那為什麼許仲琳會將大太監楊戩的名字安在二郎神頭上呢?

這主要是因為,宋朝時期百姓痛恨大太監楊戩搜刮民脂民膏,而祭祀二郎真君時並不需要三牲六畜,只需要行作揖禮就可以了。所以百姓就用二郎真君來諷刺楊戩。

久而久之,二郎神的形象就與楊戩發生了重疊。估計就是因為這樣,許仲琳才會把楊戩作為二郎神的名字。後來隨著《封神榜》的傳播,二郎神楊戩這個名號也就流傳開來了。

都說“無巧不成書”太監楊戩與二郎真君本身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結果最後卻擁有了相同的名字,只能說都是緣分啊!但我覺得太監楊戩的名聲這麼差,二郎真君估計也不願意和他同名吧?


史論縱橫


楊戩本是宋徽宗所寵信的太監,楊戩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好人,他被稱為北宋時期的“巨賊”,但是這樣一個人卻和我國神話傳說中的二郎神扯上了關係,並認為楊戩就是二郎神,這一點確實讓人們感到匪夷所思。

楊戩和當時其他入宮當太監的人一樣,在入宮之前已經淨過身,本來他的地位很低微,後來開始管理御花園,楊戩這個人一直都很有野心,而且為了上位什麼辦法都能想出來,所以就摸透了宋徽宗的喜好,一味地投其所好,並獲得了宋徽宗的寵信,在宋徽宗繼位後,楊戩的好日子也來了,他為了讓皇帝高興,還經常帶著他去外面逛青樓,一來二去宋徽宗越來越依賴於楊戩,還讓楊戩當了節度使。在權利和地位都得以提升後,楊戩的行為更加放縱了,他也更不加掩飾的暴露了自己苛刻的一面,當時他為了謀取私利,居然讓百姓去租用根本就不能耕種的荒廢之地,不僅如此還增加地租,讓百姓對其恨之入骨。

雖然楊戩是一個太監,但是他卻非常喜歡美女,就在自家養了很多家妓,還迎娶了很多美女過門,楊戩的家中美女如雲,但是後來很多女子都開始和其他男子有染,楊戩後來也知道了這些事情,對於給他戴綠帽子的男男女女給予了嚴厲的處罰。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楊戩這個人實在找不到任何優點,而楊戩之所以會和二郎神扯上關係,主要是因為《封神演義》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楊二郎的名字就是楊戩,在《醒世恆言》中針對楊戩成為二郎神進行了解釋。

在書中提到了韓夫人,韓夫人就是宋徽宗後宮中的一位美豔動人的女子,後來因為生病了到二郎神廟中祈福,當時這個廟宇中的孫神通看到韓夫人的容貌後心動了,還有了歹念,當時陪伴韓夫人一起出宮的就是楊戩,從廟中出來後,楊戩就讓韓夫人在自己的府邸中休息。孫神通得知後就打算去楊戩家中裝扮二郎神,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騙色,後來這件事被楊戩戳穿,保住了韓夫人的清白。這件事情結束後,百姓們都說是二郎神救了韓夫人,因為當時真正救韓夫人的是楊戩,所以楊戩就和二郎神成為了一個人,當然這種說法的真假已經不得而知了。


江上孤舟


我們之所以有這個認識,把二郎神和楊戩劃上等號是因為《封神演義》上的記載。

在明末的《封神演義》未成書之前,楊戩就是楊戩,就是宋朝的大太監。二郎神就是二郎神,就是一名有廟宇受供奉的神,具體沒有名姓。

關於二郎神的傳說,有一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二郎神是秦朝時期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因為李冰擔任太守期間和兒子一同治理水患,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免使百姓受到水害的迫害,變成水利工程造福廣大百姓,這裡的百姓為了感念太守關愛百姓的恩情,於是為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廟”,就稱李冰的次子為“二郎神”。


第二種說法是隋朝的一位名叫趙昱的學道之人。此人隱居山林,頗具學識,見識不凡,隋文帝得知此人後,就要求趙昱入仕。他在擔任四川嘉州太守時,此地河中有一條為非作歹的蛟龍,經常危害百姓,趙昱為了百姓安危,就深入河中與蛟龍搏鬥,他手持寶劍鋼刀進入河中,與蛟龍大戰了三百回合,終於殺死了蛟龍。這之後,百姓為了感謝紀念趙昱為百姓所做,就在江口修建了趙昱的廟宇進行供奉。唐太宗時期,趙昱便被冊封為“灌口二郎”。宋朝時又冊封了趙昱為真君,一直流傳到明朝末期。

第三種說法是二郎神是印度托塔天王的兒子,曾經在唐朝的危難之際,以神兵形象出現擊退了進犯之敵,等等關於二郎神的說法並不統一,也沒有明確的說他名叫楊戩。


而大太監楊戩是宋徽宗時期服侍帝王的宦官,因為深得宋徽宗喜歡,所以為非作歹,名聲極差,是北宋“六大賊”之一。

到明朝出版《二郎寶卷》,才第一次完整地給予了二郎神一個出生背景。故事說的是二郎神的母親本為玉皇大帝的妹妹,結果下凡和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結合在一起,生下了二郎神。然後其母親因觸犯天規,被壓在華山下,楊二郎長大成人劈山救母的故事。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寶蓮燈》的故事主角不是沉香而是二郎神。


但這裡面並沒有提到楊二郎具體的名字,也沒有說他叫楊戩,之後的《西遊記》中吳承恩也依然叫他作楊二郎。

最終是在《封神演義》中,終於把二郎神的名字演化成楊戩,此後,楊戩便成為了二郎神。



明小說《醒世恆言》裡有一則故事:說是宋徽宗曾帶太監楊戩到二郎神廟為一位妃子祈福,但是廟神看上了那位妃子,欲行不軌就幻化成太監楊戩的模樣,結果被識破,不了了之。就這樣訛傳為二郎神叫楊戩。


當然這也是因為《封神演義》已經把二郎神定名為楊戩之後牽強附會的解釋罷了。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自我!


xiaoZ彈史


二郎神是流傳甚廣的民間神祇,他法力甚高,變幻莫測,多出現於各種文學作品中。在《西遊記》中就有他和孫悟空令人稱絕的鬥法片段。二郎神的威風凜凜人盡皆知,但他的由來卻鮮為人知。二郎神原名楊戩,而楊戩卻是宋朝一個臭名昭著的太監,二者是如何扯上關係的呢?

其實最初二郎神的原型並不是楊戩,而是李二郎,李冰之子。李二郎雖不如其父聞名,但論其治水功績,卻毫不遜色。他苦心孤詣花費八年時間,將都江堰出水口穿鑿完成。不僅將水患消除,還將水流引來灌溉。此等千秋萬代之功,自然被百姓牢記於心,就將他供奉為水利之神,也叫二郎神。

到隋朝後,又一個二郎神誕生,那就是趙昱。趙昱算是道家傳統的神仙,他本是潛心修道之人,奈何隋煬帝硬逼他出來做官。無奈之下趙昱任職嘉州太守,當時恰好有老蛟為患,危害人間。趙昱便持刀入水,與蛟龍大戰,片刻就將蛟龍斬殺。如此一來當地人便奉他為神明,但趙昱志不在為官,後來又隱退江湖。只是在當地有水患時,他曾多次拯救百姓,因此被奉為“灌口二郎”。

到宋朝以前流傳甚廣的二郎神原型還是李冰和趙昱,太監楊戩和二郎神是毫無關聯的。其後在民間的神話故事《二郎寶卷》中談及二郎神的來歷,將他塑造為仙女私自下凡與凡人所生之子,後來還有了劈山救母一說,這時的二郎神還僅叫做楊二郎。而他真正被稱為楊戩是在《封神演義》中,這部書在民間極受歡迎,楊戩一名也是在此時被熟知的。

在《封神演義》中楊戩是正面形象,他多次力挽狂瀾,讓姜子牙讚不絕口,稱他“智勇雙全”。可惜二郎神此名恰好與宋朝一位太監重名,這位太監卻不是什麼良善人物。據說他最擅長拍馬溜鬚,卻因此成為皇帝的身邊人。把持宋朝朝政多年,讓百姓恨得咬牙切齒。在《水滸傳》中,就是他害死宋江等人。而在《金瓶梅》中,西門慶也是仰仗他的勢力,多次賄賂他。

由於楊戩此人惡名太過昭著,二郎神又恰好與他同名,為了強行解釋這種巧合,在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宋徽宗的一位妃子傾國傾城卻身患重病,在去二郎神廟祈福時被歹人看中,想假冒二郎神引誘此女。然而此計並未達成,因為楊戩早就對他有所防範,將妃子救下。從這時開始就有了楊戩被二郎神附身一說,而楊戩也就被冠以二郎神的名號了。

二郎神作為天庭戰神,長相英俊,法力無邊。但由於與楊戩扯上關係,自此就不被嫉惡如仇的百姓喜愛,後來楊戩的形象多是效忠於天庭,與有反叛意識的主角針鋒相對的。最鮮明的體現就是在沉香救母時,二郎神與哮天犬千方百計阻止沉香救母,只為維護天庭秩序。現如今二郎神也多作為亦正亦邪的神仙出現在影視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