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曹操老家谯城,宋朝的时候改名为亳州,传说这里还有一个比曹操更有名的人物:老子李耳。宋真宗赵恒的时候,四处求神拜仙,东到泰山去封禅,西至汾阴去祀地,天禧元年(公元1014)又到亳州拜祭老子。到了这里,顺便到曹操庙里转了转,但曹操的庙香火不旺,年久失修。赵恒有点看不过去,马上命人重修。

但是最高领导的提倡,似乎没有带来多大效应。八年之后,赵恒死了,他儿子赵祯做了皇帝。朝廷有位大官到亳州来,专门拜谒曹操庙宇,却发现这里香火仍然不旺,殿内的帷帐破败不堪,神座之上满是尘土。这位领导有点看不过去,自掏腰包更换了帷幔,专门给亳州的百姓写了一道告示,告诉他们:”魏武帝是你们这片的杰出人物,死后成神,也一直在保佑你们,让你们免于水旱灾害,逃脱瘟疫疾病,你们怎么不知道感恩呢?“——也不知道他说这话有什么证据,但领导这么生气,老百姓自然就害怕了,赶忙承认错误:“我们没见识,领导教训得对,我们以后一定改。”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亳州


当时的文豪穆修听说此事,非常感动,写下一篇文章《亳州魏武帝帐庙记》记载此事。他在这篇文章里对曹操一通夸说他:“建休功,定中土,垂光显盛大之业于来世。”他还把曹操和沛地的刘邦、南阳的刘秀并举,说他们生前为人民敬仰,死后立庙供奉。总之最后这位文豪响应领导要求,号召人民一起来敬奉曹操。

这位领导是谁穆修没有明说,但是从他描述上来看,此人在亳州为官不到一年,来之前就已经是右丞相,在此过度一下,又被皇帝召回,再入权力中心。在仁宗朝被专门从外地叫回来二次拜相的只有王钦若。

倘若真的是他,那就有趣了。

两个人死后的命运有点像。

王钦若也是宋朝才子,正经金榜进士,两次为相,还主编《册府元龟》,死后却是却被列入奸臣传,和其他四位并称“五鬼”。这也就算了,明朝开始《杨家将》故事里把他说成是辽国潜伏在宋朝的奸臣,本名贺驴儿,潜入大宋的目的就是和大忠臣寇准作对,暗害杨家将。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王钦若的影视形象,他在故事里被严重丑化了


曹操其实要胜过王钦若很多,最起码,在宋朝之前他在正史上的形象以正面为主。即便到了宋朝,在宋真宗眼里,在文人穆修眼里,他还是个英雄。但在民间他的口碑开始败坏,从王钦若为他庙宇破败鸣不平这一点来看,这位魏武帝在他的这些老乡眼里并不吃香。后来苏东坡说城市里的小孩听书,听到曹操败都欢呼雀跃,听到刘备败就痛苦流涕,曹操的形象在基层民众这里已经全面溃败。再经过元杂剧的渲染,《三国演义》的流传,明清时期曹操被黑得体无完肤,成了舞台上人尽皆知的一个白脸奸臣。不光民间,朝堂之上也不再认可他了。

就连穆修因为写这篇文章都被连累到了。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曹操影视形象《三国》


乾隆皇帝编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收录穆修的文章,就涉及到这一篇《亳州魏武帝帐庙记》,乾隆皇帝见他这么捧曹操,勃然大怒说穆修“奖篡助逆”——其心可诛,亲自下令删除此文”以彰衮钺”——彰显他在历史上褒贬的立场。皇帝表态,下面谁敢不从?非但穆修这篇文章自然就无缘皇家的《四库全书》了,从此以后谁还敢为曹操说一句公道话。

就更别提曹操在亳州的庙宇了,光绪年间编写《亳州志》,其中的人物志,收录当地走出的历史先贤,竟然没有曹操,堂堂魏武大帝竟然被自己家乡开除了。

王钦若和曹操倘若在另一个世界相遇,曹操肯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真心感谢他为自己说话,然后两个人就可以讨论一下“身后是非谁管得”的感觉了。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曹操影视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