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苏坦妹死后,为什么被迫立罪己碑?

猫眼观史




答:这是一则野史传闻,最早见于明初刘辰的《国初事迹》。

原文大意是说,明太祖朱元璋亲征婺州(今浙江金华),有男子为拍马屁,进献上一才色兼具的美女。朱元璋很不高兴,说,我的志向是扫平天下,你这是用女色来蛊惑我!

其结果是:“诛之於市,以绝进献。”

明正德年间的进士梁亿著《遵闻录》,也摘录了此事,前面文字相同,结果有些差别,即把《国初事迹》中“诛之於市,以绝进献”的八个字简化为“命诛之”三个字。

那么,这“诛之於市”和“命诛之”的“之”,是指美女呢?还是指进献美女的男子?

得好好琢磨琢磨。

自古以来,凡进献美女的人,都是别有企图的。

我们看,勾践给吴王夫差献西施;王允给董卓献貂婵;周瑜给刘备献孙夫人;田弘遇给崇祯献陈圆圆等等。

我觉得,朱元璋自称志在天下,不能被人用美色扰乱了初心,多半是要杀进献之人。

当然,您若硬要理解为杀的是被进献的美女,那也未尝不可。

但话又说回来,这两本书里没头没尾记录了这么一段,可信吗?

这是要打个大大的疑问号的。

梁亿《遵闻录》里收集的神鬼异事用今天的眼光看,根本不值一辩。

刘辰的《国初事迹》倒有一定的权威性。

首先,刘辰与朱元璋是同时代人,其最初在方国珍手下工作,后来投入朱元璋的阵营,成为了李文忠的幕僚。

最重要的是,永乐初年,明成祖准备修《太祖实录》,在李文忠儿子李景隆的推荐下,刘辰加入了编修班子。

就因为刘辰的身份和曾经修撰《明太祖实录》的经历,即其在《国初事迹》中记朱元璋屠杀进献美女的人或屠杀被进献的美女事件,似乎是史实。

实际上,这种事,您要证其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原文只说“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而这女子姓甚名谁,家里还有什么人,全都没有交代,就像是空降的一样,只是民间无聊人士参考《封神榜》里苏妲己的名字,替之加了一个名字:“苏坦妹”,根本查无可查。

当然,有人会引用《龙兴慈记》中朱元璋残忍肢解常遇春的妻子、或引用《耳谈》中朱元璋阉割宫女、《纪事录》中朱元璋将五千宫女剥皮贮草等等变态恶行来作为证明朱元璋杀婺州美女的证据。

但我想说,《龙兴慈记》和《耳谈》、《纪事录》这些书,全是奇事怪谈,可信度比《遵闻录》还不如。

还是说回《国初事迹》。

上面说了,《国初事迹》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其所记就是否一定属实呢?

答案是未必。

举个例。

该书写常遇春听说了朱元璋的威名,带领数十名好汉前来投奔,到了和阳一带,饥困,躺卧在田间酣睡,忽然梦到神人身穿金甲、手拥金盾在耳边鼓噪,说:“快起来,快起来,天子来也!”常遇春睁眼一看,见朱元璋带一队亲随从田边经过,赶紧跪倒。

这一段,也太能扯了吧?

所以,“朱元璋杀了苏坦妹死后,被迫立罪己碑”之类的故事,听听就好,不必要太当真。


覃仕勇说史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大脚马皇后的爱情广为流传,大致是朱元璋还没有发迹时,红巾军统帅郭子兴把义女马秀英嫁给了表现突出的朱元璋,因为有了贤德的马秀英的支持,朱元璋也不负众望,最终逆袭成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不忘与他患难与共的马秀英,立其为皇后。

当然,朱元璋毕竟是国之君,身边也不可能只有马皇后这一位女人。下面,就来看朱元璋和一位旷世美女之间的奇葩爱情。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逝后,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当然,朱元璋虽然是副元帅,但他才是实权在握的红巾军的主帅。

朱元璋手下有如徐达、汤和、周德兴、胡大海、郭英郭兴等一帮淮西系将领,军队的战斗力极强。当然,这些虎将们之所以都愿意跟随朱元璋,除了“老乡情”外,还有原因就是朱元璋做事公道,治军严谨,为人正直。

朱元璋忍痛处死江南才女陈坦妹一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元末明初,在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攻下了浙江金华时,他的养子朱文正(实际是他大哥家的儿子,朱元璋把他收留在了身边)和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向他进献了一名江南美女,这位美女加才女不是别人,正是苏坦妹。

苏坦妹,浙江人氏,用一句话来形容她就是:才貌双全。不但长得那岂止倾国倾城可形容,而且才略过人,在江南是位无人不知的知名才女,和另一名才女楚方玉合称为“江南苏楚”。

苏坦妹还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和名士结交,据说,她和当时的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等浙西四贤关系很好,经常坐在一起喝茶聊天,高谈阔论。

公元1358年,刚刚而立之年的的朱元璋攻破婺洲。进城之后,朱元璋为了安抚百姓,来了个“约法三章”,他张贴了一个告示。当时围观的民众大字不识一个,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就在大家窃窃私语时,路过这里的苏坦妹给众人做起了翻译。

结果这一幕正好被朱元璋的义子朱文正和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看到。两人对苏坦妹惊为天人。

两人一合计,便编造了一个“私藏惑乱百姓的传单”的罪名,把她给抓走了。

两人抓苏坦妹不是占为已有,而是想通过“借花献佛”来巴结讨好朱元璋。朱元璋见了苏坦妹,同样被她的美貌吸引,对她惊为天人,心里叹道:“这样美丽的女人,即便是铁石心肠的男人也会动心。”于是情不自禁地收入了这件“特殊的礼物”。

献了礼物,胡德济得到朱元璋的口头嘉奖后,自己也决定“犒劳”一下自己,于是竟然去妓院中掳掠妓女至家中淫乐。

胡德济这是公然挑衅朱元璋立下的规矩,不但军纪败坏,更让朱元璋颜面扫地,。朱元璋听说后,决定杀鸡儆猴——严惩胡德济。

身陷囹圄的胡德济认为朱元璋太翻脸无情,昨天才送了一个绝世美人给他,今天就撕破脸要惩处自己,于是在受审之时,他很不服气地为自己辩解,并且说了6个石破天惊的话:“前有车、后有辙。”含沙射影地针对朱元璋和苏坦妹的事。

朱元璋一听,脸都绿了。他明白自己作为军队领袖,如果不能正已,肯定不能服众。为了严名“约法三章”,朱元璋在经过痛苦的内心斗争后,最后下令把年仅24岁的苏坦妹处死了。

苏坦妹就这样成为了政治牺牲品,诚为可悲也。

随后,朱元璋下令处死知法犯法的胡德济。期间有人提醒朱元璋,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儿子,如果处死他,很有可能会引起胡大海的不满,甚至叛变。但为了整肃军纪,朱元璋还是坚决地处死了胡德济。

《明史》中关于胡大海的记载: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

也就是说,朱元璋确实杀了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而且还是亲手杀了胡大海的儿子。但并不是因为淫乱青楼女子,而是因为酿酒。朱元璋明令禁止军队里酿酒饮酒,但是胡大海的儿子公然违反。朱元璋要按军令处罚他。当时有人对朱元璋说,胡大海领兵在外,杀了他儿子,恐怕他会造反啊。朱元璋说,宁愿胡大海反叛我,我也要坚决执行军令。于是亲手杀掉胡大海的儿子。

当然,不管胡德济之死,不管与苏坦妹有与关联,但胡德济肯定是因为“犯法”而死于朱元璋屠龙刀之下的。而在《国初事迹》和《明史》里也都讲了朱元璋严格执行军令的事情。

当然,历史上的胡大海并没有因为儿子被处死而背叛朱元璋。不过他的结局也很凄惨,他和他的次子都被降将蒋英用铁锤打死,胡家一门竟然绝后了,诚为可悲也。

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名声和事业,冤杀了苏坦妹后,心里也十分后悔。相传,朱元璋称帝后,出于弥补心理,不但亲自到苏坦妹坟前祭奠,还给她立下了一座“罪已碑”。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训f书 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