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霁虹桥的来历是什么?

用户65996267


哈尔滨是中国的小巴黎 更是我国东北区域的一棵璀璨明珠

哈尔滨城市非常美 欧式建筑古朴典雅 华灯初照下的中央大街更是格外漂亮 那里游玩的景点很多 有太阳岛 防洪塔 圣索菲亚教堂 还有霁虹桥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霁虹桥的来历

霁虹桥史建于1926年 11月 当时由中方理事、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为桥题名,他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中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

中国的大东北气候很特别 如大夏天去那里避暑是再好不过了 大太阳下比较热 可走到树阴下就特凉快 夏季天亮的很早 零晨三点左右天就亮了 当然天黑的也较迟 大概在九点左右 噢 还有 去哈尔滨可一定要吃根老冰根哦


醒兔0808


哈尔滨霁红桥
位于哈尔滨道里区和南岗区及道外区的分界点,是横越松花江的滨洲、滨绥铁路跨线桥,更是全哈市的交通枢纽和咽喉地。

十九世纪末,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野蛮侵略,并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在修筑滨洲干线工程中,临到交通枢纽地时,发现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和低洼地形成的水沟。 由于修建铁路,迫切需要将松花江上运来的器材物资转运到香坊地区去,于是,当务之急便是就地建个大型木桥,当时起名为秦家岗大桥。

 
 自1901年10月2日大桥通车起,这座木桥就承担起桥下通火车、桥上行车行人的功能。后来木桥需要维修和大修,根据铁路发展和市政交通的需要,政府决定在原址上修建个永久性桥梁。 经建筑师斯维利道夫和桥梁设计师符·阿巴力的合作,设计出的桥呈弓形,犹如长蛇之势,是典型的欧式桥梁建筑。桥长51米、宽27.6米、车行道宽21.4米、两侧人行道宽各3.1米。桥的两侧有斜对称的塔式建筑,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的浮雕,秀丽挺拔的花盏灯座,镂空嵌花的铁栏杆。构思巧妙、铸造精美,更有镶嵌着“飞轮”标志的中东铁路路徽,多了一层历史感,也丰富了桥梁建筑的艺术性。整个霁虹桥没有一个铆钉,没有一个螺栓,建筑风格独特。这座桥在哈尔滨建筑群体中给人以独特的美感,是一道亮丽的景观。

  建筑霁虹桥动用了大量劳力,仅建筑费用约三十万元大洋。当1926年11月28日举行落成命名典礼时,参加人有哈特别市市长储镇、中东铁路局长叶木河诺夫、特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东铁督办于云章以及东铁理事会中的中俄理事等人。特别是由中方理事、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为桥题名,他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中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其意霁虹者,谓雨止云散,长桥如虹是也!


  1986年,霁虹桥被定为一类保护建筑。2008年被定为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

皮皮的爸爸啊


十九世纪末,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野蛮侵略,并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在修筑滨洲干线工程中,临到交通枢纽地时,发现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和低洼地形成的水沟。由于修建铁路,迫切需要将松花江上运来的器材物资转运到香坊地区去,于是就地建了个大型木桥,当时起名为秦家岗大桥。自1901年10月2日大桥通车起,这座木桥就承担起桥下通火车、桥上行车行人的功能。后来木桥需要维修和大修,根据铁路发展和市政交通的需要,政府决定在原址上修建个永久性桥梁。霁虹桥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桥梁建筑,呈弓形,设计师为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施工工程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原为钢结构,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霁虹桥仅建筑费用约三十万元大洋。


老爸带着一块玩


想去道里继虹桥是必经要道,经过多次修缮,现在是越来越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