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者為王敗者寇,那為什麼感覺喜歡項羽的人比喜歡劉邦的多呢?

一隻活潑的小豬


項羽是真英雄,劉邦則是一個無賴!任何時候,英雄都會被無賴小人所暗算,這是英雄的悲哀,也是歷史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

垓下之圍,烏江自刎時項羽才24歲,而劉邦已經48歲,老謀深算再次用計謀戰勝了血氣方剛的項羽!

項羽與劉邦交戰多次,劉邦都是一敗塗地,甚至棄父親妻子兒女於不顧,當項羽說完烹劉邦父親時,劉邦卻拿出自己都不屑一顧的禮儀來束縛講究古仁人之心的項羽,說“我倆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非要烹了我們的父親,那麼就分一杯湯給我喝吧!”無恥之極,以父親的性命來激項羽,萬一項羽被激怒,父親的性命不是被自己給害了嗎?

也有人說這是劉邦的一計,也許我不是政治家,也許項羽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竟然認為劉邦說的有道理。

但我始終認為,項羽一直認為自己就是西楚霸王,是不可戰勝的王,其他人在他眼裡都是那麼的弱小,自己什麼時候打敗他都可以,這也許就是項羽的自信,也許就是太史公司馬遷所說的剛愎自用!

也許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項羽才會在鴻門宴上放了劉邦,後人一直耿耿於懷的就是這件事,為什麼不直接殺了劉邦,放虎歸山,還順便成就了樊噲的名聲。

其實項羽還是覺得逮劉邦就像貓抓耗子一樣容易,不願殺樊噲是因為覺得樊噲至少還有點膽量,是個人物,既然是有幾分膽量的人,就應該在戰場上打敗他,讓他心服口服!

項羽正因為想讓人們心服口服,但的確當時的英雄人物都無限佩服項羽,因為誰都是項羽的對手,英布、彭越這麼厲害的人物,也只有項羽可以打敗。

項羽垓下被圍時,一個人想打誰就打誰,漢軍誰也沒有辦法,只是項羽不明白自己怎麼會失敗,如果不是掛念身邊之人,虞姬悲壯自刎,身邊衛士慷慨悲壯,項羽定會殺個痛快,如果不是最後時候突然心灰意冷,烏江自刎,怎麼會成就那麼多的無名豎子!

司馬遷更是懷著無比崇敬之情來寫項羽,於是把項羽破格提到帝王之列,後人更是無比感慨,唏噓萬千!

項羽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大英雄!


尋找迷失的風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基本上已經是一個不變的定律,歷史從來也只會為勝利者歌功頌德,而對於失敗者則是貶的一無是處,以此來烘托勝利者的光輝形象。

而普通老百姓更是對勝利者推崇備至,甚至將其列為偶像,學習榜樣,古往今來,概莫如是。

然而唯有一人成為例外,那便是項羽。楚漢爭霸,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為天下的主人,而項羽烏江自刎,草草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雖是敗者,但歷朝歷代文學大家對項羽不但不貶低,相反還充滿敬仰。

杜牧曾在詩中對項羽大家讚賞“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更是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了對項羽的無限敬仰之情。

那麼,為何項羽作為失敗者,卻令那麼多文人學者推崇備至,而劉邦作為勝利者反而被罵無恥小人呢?

蓋因項羽的人格魅力實在是碾壓劉邦,鉅鹿之戰,項羽以五萬兵馬大敗秦軍二十萬主力,一戰成名,彭城之戰更是以三萬兵馬擊退了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其作戰能力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更何況項羽一身正氣、重情重義,哪怕最終敗北,卻也不妨礙人們將其定義為英雄。

反觀劉邦,貪財好色、貪生怕死,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彭城兵敗,劉邦在逃亡的途中為了自己的馬車能夠跑得快一些,甚至不惜將自己的親生骨肉扔下馬車。

而項羽在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要煮了劉父,迫使劉邦妥協之際,劉邦甚至喊話說煮完以後分他兩塊肉吃,如此不孝不仁之人,令人生厭也就不意外了。

所以項羽雖然失敗,但還是被人們列為英雄傳唱,甚至就連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也特意將項羽載入帝王本紀,可以說項羽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英雄人物,雖然最終的結局為他染上了一絲悲劇色彩。


輕侃古今


楚漢相爭。為什麼人們喜歡項羽。劉項二人的性格差別,項羽是真道,劉邦有邪念,項羽雖敗了死了,人民還是懷念他,劉邦雖贏了他的為人百姓厭惡。

。項羽由於大度,如在鴻門宴上聽范增之揀,不費吹灰之力殺了劉邦,就設有九里山之敗,自勿烏江,項羽為什麼有良好機會不殺項羽,他認為;乘人之危,殺了他,勝則不武,這種人的思想在歷史上是少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擁護,看好

。因為劉邦是多面人物,善於隨機形變。比:如:在需要韓信時,能低三下四搭髙臺拜將,超常規地君拜臣,行三拜九叩首之大禮(歷史上君拜臣也是劉邦首創),韓信功勞髙封三齊王,還保璋他往後偶而犯錯三不殺(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但是到了建國後韓信手握重兵己派不上用張的時侯,他要變臉了,因自已限於臉面,有呂雉(呂太后)出面令簫何將韓騙到京城被押,不講任何理由,將他押之未央宮樓上,告訴韓信:這裡上不見上,下不見地,武器是竹扦,都沒有違反高祖封嘗,在這裡請你歸天。韓信説且慢,我有二句話要說,呂后同意,韓信說:‘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然後行刑,將他用竹扦戳死。這樣的君主何人不恨。


老龔166916589


大家好,我是考古論今,我認為核心原因有三個:人們的英雄情結;項羽有大功於歷史;項羽相對於劉邦更有感情味。

人們的英雄情結

自古以來,人們普遍具有英雄情結,尤其是處於弱勢的英雄。項羽並沒有最終勝利,但是他力拔山兮氣蓋世,每戰都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自身武功應該是秦漢時期最強的。



項羽有大功於歷史

項羽破釜沉舟,擊殺章邯,推翻秦王朝,分封諸侯,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他率領楚軍,擊殺章邯,打掉秦國最後一支軍事對抗力量。所以項羽對中國歷史有重大的功業,他不應該被人們忘記。



項羽相對於劉邦更有感情味

自小我們耳濡目染的就是項羽的快意恩仇,兒女情長,直來直去的性格和光明磊落的行事方式。鴻門宴,劉邦稱兄道弟,贏得了項羽的憐憫,才得意逃生;霸王別姬,一曲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碎了多少人的心;項羽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選擇烏江自刎;自刎時見到舊人呂馬童,還說你拿我的人頭去封侯吧。所以更比劉邦具有感情味,劉邦作為一個成功者,已經超脫了一般的感情困擾。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點評。


考古論今


宋朝李清照寫過一首詩叫《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前後共用了四年時間。以項羽兵敗垓下,自殺而亡結束。俗話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可是歷史上喜歡劉邦的人遠遠沒有喜歡項羽的人多,這是為什麼呢?咱們先從他們兩個人的幾件事分別說起!

劉邦雖然成功了,可是他為人不檢點。在和項羽楚漢相爭的時候,面對項羽拿劉邦的父親威脅他,竟恬不知恥的說,你我曾經結為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烹殺他的話,請分一杯肉羹給我!還有就是在被項羽追趕,逃亡的路上,因為馬車跑的太慢,竟然把自己的子女多次踢下車去,在呂雉被項家軍俘虜後,劉邦還經常給其他女人鬼混,品德上有汙點。

而項羽的缺點是任人唯親,分工不均,剛愎自用。可是他多次以少勝多,破釜沉舟,大敗章邯40萬大軍。彭城之戰以3萬精兵大敗劉邦56萬漢軍,如此戰績在歷史上的確少見!而且他一生只愛虞姬一人,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項羽失敗了,還有那麼多人喜歡他的原因!


烽火戲諸侯5213


為什麼人更多人喜歡項羽,而不是“勝利者”劉邦?

勝則為王敗則寇,是中國的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話。堪稱歷史的真理。項羽卻打破了這條無情的定理。項羽,使無情的歷史變得有情了。 項羽失敗了,未受到親人責怪,也未遭敵人嘲笑,不管親人還是敵人,對這個失敗者都是敬重的。為什麼呢?就因為項羽是性情中人,有情有義,大恨大愛。或者說,與城府很深的劉邦相比,項羽徹底是透明的。 項羽不只是敢想敢幹的浪子,更是敢作敢當的赤子啊。他表面上強硬,心其實很軟的,譬如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對手劉邦,譬如誓死也不願過江東。他的失敗乃至他的死,都是由於心太軟(即所謂“婦人之仁”)而造成的。至少,心太軟為他最終的失敗埋下了隱患。即使這樣,他也不後悔。不僅不回頭,也不後悔。他寧願相信此乃“天要亡我”,也不責怪自己的心軟,也不檢討因為心軟而犯下的錯誤。他覺得就該那麼做。寧願承受心太軟造成損失,也不希罕無情無義所能獲得的利益。用現代的話來說:項羽有點認死理,項羽有點一根筋。 可中國人還是喜歡這個心太軟的男人,喜歡這個一根筋的英雄;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項羽偏偏做不到。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項羽偏偏能做到。如果沒有一點超人的品質、另類的精神,即使勝利了,成為王者,人們也不見得真把他當成英雄。英雄是什麼?英雄要有可歌可泣的事蹟,要讓人歌頌,讓人哭泣。 項羽心很軟,骨頭卻很硬的。項羽重情義,甚至置之於生死之上。項羽愛寶馬、愛虞姬、愛故鄉,乃至愛惜自己的羽毛、愛護自己的形象,都說明他內心有陽光,即使失敗了,也是一個很陽光的失敗者。他信守諾言、遵照道義,講究規則,不僅在乎別人的看法,自己心裡就有一道關。 凡此種種,註定了他在爾虞我詐的政治 鬥爭中會成為犧牲品,他卻無怨無悔。用一句“天要亡我”來輕描淡寫,既不追悔自己心太軟,也不責怪別人心太硬。他失敗了,卻認命。他輸了,卻輸得起,輸得光明磊落。輸得起的人也是英雄啊。比贏得起的人更配稱作英雄啊。因為贏得起的人不見得輸得起呢。不信就試試? 項羽愛面子,總比不要臉要好吧? 項羽的心軟或“婦人之仁”,總比無情無義、鐵石心腸要好吧?要更有人味吧? 項羽遵守遊戲規則,總比把人生與政治徹底當作無規則遊戲要好吧?那天下不更亂了嗎?那不是在給亂了的天下添亂嗎? 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愧對故鄉人,總比“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要好吧?項羽的心太軟,說明他還是有良心的。沒有良心的勝利者,或者說靠出賣良心、拋棄良心獲得的勝利,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光榮,頂多是製造了一個假英雄。離可歌可泣相距十萬八千里。 項羽的心軟,不僅讓他的故鄉人心軟,更讓後人心軟。在中國歷史上林林總總的真假英雄中,作為失敗者的項羽,反而引起更多的人同情。霸王別姬,那場生死離別似乎至今也未結束。人們不只為項羽的失敗嘆息,更為他的多情而生敬意。於是,中國又多了一個俗話,簡直像為項羽量身訂做的:無情未必真豪傑,多情如何不丈夫? 是啊,項羽要是無情無義,他就不是項羽了。項羽要是無情無義,哪會有人為他的失敗而嘆息,為他的生離死別而傷心?項羽要是無情無義,人們頂多會把他當作一個土霸王來看待,怎麼可能把他視為真英雄呢?那些想成為英雄的人要記住囉,勝負乃兵家常事,而情義無價,情義才決定一個人終極意義上的成敗。 在不敢回家的人裡面,項羽是最著名的。他不怕死,偏偏在故鄉面前流露出膽怯。沒有誰擋住他回家的路,他自己把自己擋住了:“無顏見江東父老。”失敗的英雄,在敵人面前沒有臉紅,偏偏在故鄉的親人面前臉紅了。正因為如此,他失敗了,仍然是英雄。失敗可以跟勝利一樣偉大,一樣感人。 那偉大的失敗,使我記住了項羽,並且記住了項羽的故鄉。項羽的故鄉是江東。他與故鄉只隔著一條烏江,他沒有跨過去,而選擇了背對故鄉死去,在最後一次衝鋒之後倒下。誰說項羽輸得一乾二淨,他直到死,心裡還是有故鄉的。再也不願後退半步。以失敗的形象還鄉,簡直比死還難受。項羽不想給故鄉帶去恥辱。在故鄉面前的膽怯,其實也是一種勇敢,項羽勇敢地死在家門外,死在與故鄉一江之隔的戰場,獨自承擔失敗的代價。這反而增加了故鄉的光榮:江東,江東,培養出的果然是一個視死如歸的英雄。 項羽此舉,不僅讓天下的男人敬仰,也使女人佩服。女詩人李清照專門寫過一首讚美詩:“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一遍又一遍念著。念起來真過癮。知道大家為什麼忘不掉項羽了吧?知道中國人為什麼會讚賞一個失敗者吧。


哞哞頭一條


中國歷史上不乏成王敗寇的記錄,因為中國的正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有例外嗎?有!項羽是其中最著名的失敗英雄的代表!還有誰?大意失荊州的關羽,我認為也是!

說回項羽。我們普通人對項羽的瞭解,來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對項羽,司馬遷傾注了自己的喜愛與同情。按照《史記》分類,項羽的級別應該為“世家”,作者卻將他划進了“本記”。他筆下的項目,有情有義,堂堂正正!

出身貴族的項羽與出身底層的劉邦,在行為處事上,有本質的不同。在婦孺皆知的《鴻門宴》上,後人皆以為,項羽有那麼多機會殺劉幫,為什麼不殺?是“婦人之仁”。白白浪費了準備和計劃。但是,透過文字,我卻看到了義,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行動辦事的光明磊落!

反觀劉邦的行動,則與大英雄差別大太多!

再說情。項羽重情,這是英雄不應該的兒女情長。“霸王別姬”一折,哭傷了古今多少人!縱然他發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末路英雄的悲嘆,人們卻沒有一點因此輕看他。反觀劉邦,為了逃命,不惜一次次將親生兒女推下馬車。在父親有可能被項羽烹殺的時候,高叫出“吾與汝約為兄弟。吾父即汝父,若烹必分一杯羹”的混帳話。

項羽呢?是“約為兄弟”觸動了他?他居然放掉了劉邦的家人!或許,他根本沒打算殺他們,只想威脅一下劉邦!

“霸王別姬”後,一個“無顏見江東父老”,再一次將項羽的人格魅力推到了新的高度。以致於千百年來,人們讚頌同情項羽,反而得勝利的劉邦,置於口誅筆伐的境地!

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大概可以代表後代文人們對項羽的態度吧!


揚州小兔子


人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人們對項羽的詬病無非是他在亡秦之戰中坑殺俘虜太多,可那也反映了項羽的報仇心切。

人們之所以喜歡項羽,是因為項羽身上更多的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只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遺言,就讓厚顏無恥的劉邦遜色不少。

連柔弱婉約的李易安都不高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而劉邦在戰場上為逃己命,竟然是把兒女從戰車上一腳踹下去。兩軍陣前,面對項羽以烹俘虜的太公為要挾,竟說出“幸分我一杯羹”話,其無奈小兒的嘴臉展露無遺。

當然,劉邦成功了,可他成功之後高祖還鄉的那一番炫耀,恰好反映了他小人得志的肚腸。

簡而言之,劉邦是真小人,項羽是偉丈夫!


人草木136


“王”與“寇”,與喜歡不喜歡沒有必然聯繫。梁山好漢也是“寇”,可是,他們的故事卻世代傳頌。

不管是“王”,還是“寇”,他們的故事,讓老百姓產生了共鳴,都會產生同情、喜歡、崇敬和愛戴的情感反應。反之,就會厭惡、唾棄、憎恨他們的。項羽就是前者,而劉邦所玩弄的某些無賴、混混的套路,則是老百姓所不齒的。

人們之所以喜歡項羽,是因為他做人光明磊落,具有令人欽佩的英雄氣概。他從小就立志要做“萬人敵”,取秦王而代之。他為人仗義,重情守信,即使有機會滅掉劉邦,也不用小人手段取勝。項羽失敗了,就不願意苟活,認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才自刎以謝天下的。

同時,項羽又是個忠於愛情的男人。他對虞姬的情感至死不渝,而且一生只愛虞姬一人。劉邦則對感興趣的女人,見一個愛一個。

項羽是英雄,不是政治家,所以失敗了。劉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使成了王,也沒有辦法掩蓋他的那些不良行徑。

喜歡項羽的多,但是,願意做項羽的人並不多。喜歡劉邦的人沒有喜歡項羽的多,但是,有意無意地模仿著劉邦做人秉性的,卻不少。你說為什麼呢?


磊珞


項羽,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反抗秦朝。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司馬遷《史記》:項氏世為楚將,封於項城,故姓項氏。項羽少年時,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於是又教項羽學習兵法,項羽非常高興。

秦始皇到會稽遊玩,駕大船渡浙江,項羽與項梁一起觀看,項羽對項梁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項梁因此對項羽另眼相看。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為什麼喜歡項羽的比有邦的多呢?個人認為注意有以下幾個方面:

  • 項羽重情重義。項羽和劉邦是結義兄弟,對劉邦沒有趕盡殺絕,就是看在兄弟的情誼上。而劉邦卻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連自己的家人妻兒不顧,只顧自己活命。
  • 項羽對愛情專一。項羽一生只愛虞姬一人。而劉邦貪財好色。劉邦進咸陽皇宮的時候,看見宮裡的財寶,恨不得全部拿走,後在張良的勸說下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咸陽城。劉邦見一個美女喜歡一個,他身邊美女成群。
  • 項羽武功(英雄)蓋世。這也是劉邦不能比的,劉邦就一個無賴,混混。

楚霸英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里江山。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