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師開德小學副校長何風彩就學校“有序復學”專題接受《教育時報》記者採訪

近日,中原名師開德小學業務副校長何風彩針對師生安全返校有序復學問題接受河南省教育廳《教育時報》記者王磊採訪。何風彩談到:開學後的常態課堂教學與“停課不停學”期間居家學習的有效銜接非常重要,這又是一線教師即將面臨的一個特殊課題,這裡,教師首先要思考學生居家學習實際以及相關學科教學特點,去理性地檢測評價居家學習效果,溫情地理解、接納居家學習成績,併科學藝術地做好過渡銜接,這對教師教學工作創造性要求之高不亞於最初線上教學帶來的挑戰。3月10日《教育時報》第一版刊發了何風彩校長接受記者採訪的內容。

中原名師開德小學副校長何風彩就學校“有序復學”專題接受《教育時報》記者採訪

中原名師開德小學副校長何風彩就學校“有序復學”專題接受《教育時報》記者採訪

附:濮陽教育網“線上教學大家談”欄目 何風彩文章《科學藝術地過渡自然無縫地銜接》

科學藝術地過渡 自然無縫地銜接


伴隨著疫情戰役逐漸走向勝利的鏗鏘腳步,學校開學的日子也在大家的期待中隨著濃濃的春意慢慢走近。開學後,如何做好常態課堂教學與“停課不停學”期間居家學習的有效銜接,這又是一線教師要面臨的一個特殊課題。

我想,針對這樣一個問題,教師既要做好“理性地檢測評價”,也要對學生“溫情地理解接納”,同時還要“科學藝術地過渡”。

首先是“理性地檢測評價”。做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次開學,學生是帶著一兩個月居家學習成果來到了教室。這段時間孩子居家學習效果到底如何?學生目前站在了一個什麼樣的學習起點上?正式開學後的檢測評價是很有必要的。當然,檢測不應該僅僅限於一張嚴峻的考試卷,可以讓學生針對居家學習內容做一做有創意的思維導圖,根據學科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成果彙報,如語文學科,就可以是課文誦讀展示、假日優秀習作分享、“居家精彩的一天”故事會、“踩著災難的橋樑走向幸福”演講比賽,還可以讓學生就疫情假日學習內容自行設計考試題目等等。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本著鼓勵為主的評價原則,給學生以情感激勵,學法總結指導。

其次是溫情地理解接納。這裡,筆者想提醒老師們對疫情假日學習成績檢測的結果要抱有足夠的寬容度。首先是要設身處地地想想每個孩子的具體居家學習環境:學生中有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有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家庭喧鬧度增長,有網絡學習一家幾人爭流量、爭信號、甚至爭設備的困窘,有師生教與學互動條件的限制,有學生自律意識不夠和家長監管力度的巨大差別等等。沒準,教師檢測得出的結果會和心中的期待有很大差距,這時,教師就要帶著足夠的溫情來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經過了這場疫情,我們應該真心懂得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每一個學生健健康康地回到了教室,我們都應該幸福地歡迎他們,接納他們,包括接納他不太理想的假日學習成果。

最後是科學藝術過渡銜接。教育既是科學,更是藝術。是科學,就得遵循規律;是藝術,就得講究創新。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不紮實,不牢固,如果教師僅僅是從頭開始機械地燙剩飯,學生勢必沒有興趣,學生會對滿心期待的校園學習生活熱情日漸消減,這就一定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遵循學科規律,進行適當的教學內容融合。如,語文學科的學習,完全能夠直接開始新課學習,同時以新帶舊,邊學新課邊鞏固舊知。因為語文學科的學習,本身就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日積月累和“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的不斷豐富、逐漸提升的過程,語文的融匯性特別強。廣泛而深入的閱讀,讀好生活這部教材,持續不斷地歷思磨筆,永遠是學好語文的不二法門。所以,教師沒必要糾結於檢測結果的每一個細節,從頭開始一點點地毯式排查知識點遺漏,排查補救不完教學進度就停滯在那裡,那樣反而限制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髮展。而數學學科的學習就應該是另外一種情況,因為學科規律的不同,其銜接方式就不同,因為前面的知識虧空會使後面的知識學習出現障礙,所以,數學必須穩紮穩打,追求前期知識的通透。

總的來說,開學後的課堂教學和“停課不停學”期間居家學習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教育命題。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根據學生特點、學科規律和本地具體情況,科學而又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科學藝術地過渡,自然無縫地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