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對於有著五千年華夏文明的中華民族來說,自古就有“道生萬物,眾生皆佛”的說法。不管你信不信教,“求佛問道”的想法,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是有的,這也是今時今日傳統香火廟會依舊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天災國殤,與子同裳。在淮河岸邊就流傳著很多關於“求佛問道”的傳說,其中最為著名就是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麓留下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說故事,在淮南不止這一處,自古代就是淮上佛道兩教傳習勝地,始建於西漢景帝年間的茅仙洞。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茅仙洞,秦時稱“子期洞”,是位於淮水岸畔雙峰山的峭壁上的一個天然山洞,坐落於安徽省淮南市鳳台雙峰山南坡。從外表看,這裡不過是一個所常見的一個山洞而已,最多是比平常所見的山洞大一點,深一點,似乎其他並沒有什麼值得一探究竟的。但是,當走進茅仙洞,會發現其洞門高約5尺,進深達10餘丈,洞內青磚鋪地,越往深處走會發現洞會變得越來越狹窄,再繼續往裡走的話則像一個“無底洞”一般,深邃不能見底,裡面更是陰風習習,傳說這個天然的山洞最遠可通往山東煙臺的蓬萊仙閣。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茅仙洞依山面淮,曠視原野,沿景觀路一路走來,沿途並無現代化的建築,身處其中,仿若置身與歷史通道之中,看群峰競秀、花草灼豐、淮水西流,古往今來,歷史演繹。洞內景緻更是別有洞天,雕塑壁畫栩栩如生、神秘壯觀,碑刻題額字跡勁道,寓意不凡,把宗教文化同當地民俗文化得以恰當的融合與展現。今天我們所見的是經過擴建而成的面積約16平方公里的茅仙洞景區,是淮南八公山大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遊其中彷彿走在華夏千年的時空隧道,讓人不由得讚歎,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茅仙洞雖不是峭壁千仞,逶迤壯闊,但可謂是“山不崇而秀,水不闊而文,石不巨而奇,林不深而蔚”,蘇軾當年途徑此處,也為“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的美景所心醉。茅仙洞不僅風景秀美,而且還是著名的千古名勝。這裡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地方;這裡還是久負盛名的淝水三灣之地;淮南王劉安在這的丹井園汲水煉丹,始創千古華夏美食——八公山豆腐;這裡還有趙匡胤征戰南唐時,戰馬趵泉解渴的馬扒泉。這裡更是東淝、西淝入淮交匯處,淮河水在這裡交匯之後一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稱“淝水三灣”,素以“淮上勝境”著稱。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茅仙洞自古代就是淮上佛道兩教傳習勝地,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茅氏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不高的山因仙而成名,千百年來,這裡依然香火不斷,遊人如梭。相傳西漢景帝年間(公元前156—公元前143),陝西咸陽賢士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曾在此幽居修煉,得道成仙,故而得名。“若求作佛,即心即佛。若欲問道,無心是道。”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七月三十,淮南人都知道有一個大型的傳統香火廟會,會在淮南茅仙洞風景區舉行。每年這個時候,淮南及周邊地區的主流香客就會蜂擁而至,景區人氣爆滿,遊人、商販絡繹不絕,那場面可謂是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淮河岸邊天然山洞 堪稱“華夏第一人文洞府”傳說可遠通蓬萊仙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