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3月5日,航拍鏡頭下的張掖黑河灘生態修復胡楊林營造項目現場。(楊豔敏 攝)
驚蟄已過,氣溫回暖,春耕伊始。祁連山腳下,因疫情沉寂數十日的黑河沿岸,挖掘機、運土車等車輛已開始來回往返,工人們手持工具,將土壤填進深坑,平整著溝壑。
圖為3月5日,航拍鏡頭下的張掖黑河灘生態修復胡楊林營造項目現場。(楊豔敏 攝)
黑河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流域範圍涉及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是河西走廊的“母親河”。近年來,中國官方對祁連山地區全面整治、保護和修復,黑河生態治理也越發“忙碌”。
截至3月1日24時,甘肅89個縣市區全部成為低風險區。作為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保護和修復“主戰場”的張掖,復工復產和生態保護均被提上日程,其境內黑河治理工程則成為重中之重。
日前,中新社記者來到黑河灘生態修復胡楊林營造項目現場看到,作業區入口設置監測點,施工人員需完成實名登記、測量體溫、消毒等程序才能進入作業,各類工程車輛轟鳴聲不斷。
“截至目前,已完成整地覆土70萬立方米。”張掖市甘州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甘州區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東軍介紹說,自2月13日開工以來,已完成配套涵管、防腐鋼管超1千米,蓄水塘壩開挖1.1萬平方米,修整林區道路4公里。
“胡楊林營造項目規劃面積1728畝,計劃總投資7034萬元(人民幣,下同)。”王東軍表示,工程採用管灌和噴灌相結合,用帶狀、泡狀設計模式,栽植胡楊、密胡楊12萬株,項目建成後,將有效遏制黑河沿岸土地風蝕沙化程度。
“人搬走了,才看到河灘的滿目瘡痍。”王東軍坦言,工程所在地是廢棄砂石料坑,數年前還曾是垃圾堆放點,臭氣熏天,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植樹造林時間刻不容緩。”王東軍告訴記者,胡楊林雖耐旱、寒,抗風沙,但無法直接栽種戈壁灘,需“換土”栽種;而植樹造林最佳時間為4月至5月,加之疫情影響,復工時間延後,唯有加班加點趕工期,才能保證樹木存活率,提升河流水源涵養能力。
“祁連山生態環境的退化,意味著河西走廊綠洲萎縮、沙漠南侵,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將受到威脅,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將不可持續。”張掖市生態環境局官員劉毅曾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市按照祁連山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持續對山上山下、地表地下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官方已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在這裡實施河道治理、抗旱防災、農村飲水安全、水生態示範等重點工程160多項,還建立了生態監控平臺,實現全覆蓋、全天候、實時在線監控。
如今的祁連山區“人去山空”漸歸平靜,各類野生動物復歸,頻繁“巡山”。3月初,在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阿克塞縣境內的哈爾騰草原上,首次出現特大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犛牛在雪地上奔跑撒歡的景象。
甘肅省科技廳2月底透露,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評估、預警與監控關鍵技術研究”獲批立項,該省將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控體系,形成示範區,為加快建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完)(艾慶龍 楊豔敏)
審核:萬福祥
閱讀更多 網信張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