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是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将西洋绘画的风格与技巧带入了宫廷,是清朝历经三代皇帝的最著名的宫廷画家。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尤擅画马,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是珐琅彩画的创始人之一。

《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表现的是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内容以十二个月份来展示,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绘画细腻,无一败笔。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八国联军的入侵,使圆明园再也不可能复生,但通过此画,圆明园中的经典建筑也许可以就此永远保存在人们脑海中。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庄重典雅的皇室气息。以姜黄色基调为主线的处理方式张扬地传达历代皇帝所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这一切都显示了清代御窑器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十二幅珐琅彩瓷板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

圆明园是雍正作皇子时的封赐,赐名大有深意:“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



《正月观灯》


一管纤毫旧未呵,待题正月恰正歌。

人生颇喜披袭冷,又被春灯过眼波。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二月踏青 》


万物将期草木溶,取来蘸取杏花中。

嫌君图卷层峦少,不会遍山灼灼红。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三月赏桃》


天地多情且复苏,寻青踏马意多徐。

相逢就借东君便,一咏一怀正当涂。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四月流觞 》


诗情新媚更诗余,便伞褶裙总晏如。

群卉亦知朝节气,同人缓缓过长居。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五月竞舟》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六月纳凉》


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烟光嫩不含。

得便画舲听雨去,诗怀夜宿到吴山。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七月乞巧》


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孙河鼓星。

我独爱君山藐汉,中原相望气何森。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八月赏月》


壮月江潮久不平,何为驱扇画流萤。

我来即是弄潮者,几个中年不靡声!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九月赏菊》


天地才生颜色老,人间诗客倍春思。

茱萸一插豪情在,坐久峰峦竟不归。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十月画像》


金风待振秋蝉咽,玉露樊笼都唱歇。

谁种无声菊满山,使之焕发于朝野。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拾壹

《十一月参禅》


寻山老道韵颇如,笔致萧严待客诂。

既在人间蛰守久,转承意兴竟全无。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拾贰

《十二月赏雪》


格物于今又一开,千门万户雪相埋。

题词见冷心情下,已素婴孩何必猜。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附一:雍正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附二:郎世宁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主要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等。


附 三:圆明园


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赏析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