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效仿《詠鵝》寫了首《詠雞》獲得文學獎,一個字價值555元

公元626年某日,風和日麗,一個7歲小孩正在駱家塘旁邊看白鵝戲水,此時他家來了一位客人,客人早就聽聞這個小孩是“神童”,便想考考他,於是指著那群白鵝叫小孩做首詩,孩子閉上眼睛,晃晃腦袋,張口吟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沒錯,這個小孩就是“初唐四傑”中的駱賓王,而這首詩就是咱中國老百姓特別熟悉的《詠鵝》,雖然《詠鵝》一詩特別淺顯,但以當時駱賓王的年齡來看,已經非常不錯了,詩中既用到了對偶句,也注意了動靜結合(水與鵝)、色彩對比(“白”“紅”相對,“綠”“青”相對),特別是開篇的“鵝,鵝,鵝”,反覆吟唱,增強了感情效果,將白鵝可愛神氣的樣子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直以來,模仿《詠鵝》寫法的人並不少,但最後總覺得差那麼點意思,隨著《詠鵝》名氣越來越大,大家自然更不敢隨便模仿了,不過就在前幾年,一位湖南的普通農民危勇,還真成功借鑑《詠鵝》寫出了一首詩,並且一舉拿下“農民文學獎”,他到底寫了個啥?

《詠雞》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一眼看去,此詩和《詠鵝》相似度很高,首先用“雞,雞,雞”反覆吟唱,加強感情,然後用“尖嘴”突出雞的特點,而“對天啼”是公雞打鳴時的代表動作,描繪出了雞的外形、神態、動作。

再看後2句,“三更”和“五鼓”對應,“皓月”和“晨曦”對應,對仗工整,動靜結合,也基本符合《詠鵝》的格式,大家可別小看了這幾個字,它可是有典故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寫過一首詩:

《金雞報曉》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來,掃退殘星與曉月。

前2句咱就不多說了,直接看後2句,“殘星與曉月”分別對應“黎明和夜晚”,而危勇詩中的“皓月與晨曦”同樣對應“夜晚和黎明”,由此可見,農民危勇是有一定文學功底的。


當年寫下《詠雞》時,危勇已經70多歲了,作為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農民,能寫出這樣的詩確實不容易。2016年11月1日,老危獲得了第二屆“農民文學獎”,並得到了近萬元的獎金,如果按1萬元算,《詠雞》全詩不過18個字,平均每個字555元,可謂“一字百元”,真是令人羨慕。

當年讀完老危的詩以後,各路有才的網友也是“腦洞大開”,立馬寫下《詠狗》、《詠豬》、《詠鴨》,甚至寫了一首《詠禿》,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

老人效仿《詠鵝》寫了首《詠雞》獲得文學獎,一個字價值555元


《詠禿》

禿,禿,禿,發落使人哭。

頭頂只見雪,地上墨滿屋。

當然了,這首《詠禿》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正統古詩,只能算個打油詩。各位讀者朋友們覺得農民老危的《詠雞》咋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