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效仿《咏鹅》写了首《咏鸡》获得文学奖,一个字价值555元

公元626年某日,风和日丽,一个7岁小孩正在骆家塘旁边看白鹅戏水,此时他家来了一位客人,客人早就听闻这个小孩是“神童”,便想考考他,于是指着那群白鹅叫小孩做首诗,孩子闭上眼睛,晃晃脑袋,张口吟道: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没错,这个小孩就是“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而这首诗就是咱中国老百姓特别熟悉的《咏鹅》,虽然《咏鹅》一诗特别浅显,但以当时骆宾王的年龄来看,已经非常不错了,诗中既用到了对偶句,也注意了动静结合(水与鹅)、色彩对比(“白”“红”相对,“绿”“青”相对),特别是开篇的“鹅,鹅,鹅”,反复吟唱,增强了感情效果,将白鹅可爱神气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直以来,模仿《咏鹅》写法的人并不少,但最后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随着《咏鹅》名气越来越大,大家自然更不敢随便模仿了,不过就在前几年,一位湖南的普通农民危勇,还真成功借鉴《咏鹅》写出了一首诗,并且一举拿下“农民文学奖”,他到底写了个啥?

《咏鸡》

鸡,鸡,鸡,尖嘴对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一眼看去,此诗和《咏鹅》相似度很高,首先用“鸡,鸡,鸡”反复吟唱,加强感情,然后用“尖嘴”突出鸡的特点,而“对天啼”是公鸡打鸣时的代表动作,描绘出了鸡的外形、神态、动作。

再看后2句,“三更”和“五鼓”对应,“皓月”和“晨曦”对应,对仗工整,动静结合,也基本符合《咏鹅》的格式,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几个字,它可是有典故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写过一首诗: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前2句咱就不多说了,直接看后2句,“残星与晓月”分别对应“黎明和夜晚”,而危勇诗中的“皓月与晨曦”同样对应“夜晚和黎明”,由此可见,农民危勇是有一定文学功底的。


当年写下《咏鸡》时,危勇已经70多岁了,作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农民,能写出这样的诗确实不容易。2016年11月1日,老危获得了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并得到了近万元的奖金,如果按1万元算,《咏鸡》全诗不过18个字,平均每个字555元,可谓“一字百元”,真是令人羡慕。

当年读完老危的诗以后,各路有才的网友也是“脑洞大开”,立马写下《咏狗》、《咏猪》、《咏鸭》,甚至写了一首《咏秃》,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老人效仿《咏鹅》写了首《咏鸡》获得文学奖,一个字价值555元


《咏秃》

秃,秃,秃,发落使人哭。

头顶只见雪,地上墨满屋。

当然了,这首《咏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正统古诗,只能算个打油诗。各位读者朋友们觉得农民老危的《咏鸡》咋样?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